APP下载

《离骚》汉文学思想演变思考

2021-01-17雷诗卉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5期
关键词:王逸文学思想刘安

雷诗卉

自古以来,文学界在对汉代思想进行讨论过程中,往往认为儒家思想在当时属于正统地位,存在一定片面性,从本质上来讲,汉代从初期到末期,其文学思想演变包含三个阶段,分别是道家为主、儒道相互补充以及儒家正统,这一演变过程在屈原的《离骚》评价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占据重要地位,汉代这一时期也不例外,经常有学者认为在汉代文学思想中,儒家占统治地位,主要特点是过于关注政治教化和伦理道德,而忽视人情和艺术审美。这主要归结于在汉武帝时期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治局面的产生,使得儒家思想处于至尊地位。这类说法具有笼统性,因为汉代历经西汉和东汉,在两汉时期,文学思想并非一成不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演变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文学思想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对于文学思想,在争论过程中,经常会表现在相关作品的评价上。这类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理论方面存在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原则,正是由于这种分歧,才会不断促进文学的发展。对于屈原《离骚》的评价也不例外,文学思想在汉代发展,是基于评价屈原的作品。

西汉初期,贾谊被贬长沙,心存郁闷,个人的遭遇,使其对屈原的痛苦感同身受。因此,在《吊屈原赋》这一作品中,对其进行赞扬,说明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与现实作斗争的高尚品格。然而,针对屈原立身问题,贾谊认为屈原尽管不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用,也可以远离浊世或自藏,不用太过执着,选择投水自尽。与此同时,他还认为屈原处于战国时期,拥有一身才华,可以在很多地方进行施展,没有必要执着于楚国,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这种想法与道家人生态度相吻合,此类评论重点是对人,而不是对于某种文学作品。

贾谊之后,便是淮南王刘安对屈原作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评论。刘安在《离骚传》序中曾写道:“其志洁,古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对刘安而言,在评价屈原以及《离骚》的过程中,重点是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在思想内容上,其说明《离骚》是在《诗经》基础上的一种文化思想的继承,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意在指出《离骚》通过男女之间的爱情,来将贤人失志的怨恨加以抒发,重点来强调《离骚》中蕴含的“怨刺”思想,与儒家传统“诗可以怨”的思想观念相符合。与此同时,刘安对屈原那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进行赞扬,说明其虽在污泥中,却能够脱离浊秽,体现了其在黑暗社会中能够保持高洁的美好品质,与道家处世态度具有一致性。此外,刘安对《楚辞》中的艺术性进行高度赞扬,指出主要是采用比兴方法,通过“其文约”和“其辞微”来说明在《离骚》中,虽然写的是神话和花草鸟兽等,但都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映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中运用的艺术手法。相对来说,刘安思想与道家老子思想具有相似性,主要表现为淡泊无为,通过对《离骚》的详细评价,能够看出其文学思想主要是以道家为主和“儒道合流”的趋势。

东汉前期,作为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班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并不像前人那样,认为其属于偏激狂妄之士。面对屈原对统治者的评价,班固认为那种“怨”较为过分,没有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角度来考虑,评论应该适可而止,不能一味责怪统治者,而违背封建礼教中的君臣纲常。

通过刘安与班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不难看出,两人在文学观念上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与个人思想有关,体现了那一时代文学思想的百花齐放。由此可见,西汉中前期,在文学思想方面,主要以道家为主,当时文学作品评价关注“情”,在对屈原作品进行评价过程中,看重强烈且真实的感情,也就是所说的“怨情”。儒家文学思想中,虽说重礼,但也会涉及“情”,那种情是经过礼教制约和规范的,并非发自内心而产生的,所以面对屈原《离骚》中的感情,才会如此谴责,体现了文学思想的时代性。

东汉后期,著名学者王逸在评价屈原作品时,与班固完全相反,持一种积极且肯定的态度,还将班固指责屈原这一问题进行重点批评,赞扬屈原忠贞不渝的高尚人格。比如,王逸将屈原与伍子胥和比干等忠义之士相比较,强烈反对班固的思想观点,觉得他是苟合取容之人,没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从表面上来讲,王逸看似与班固思想相违背,和刘安等思想具有一致性,实则与前者属于殊途同归,与后者存在本质区别。班固对屈原的评价采用了儒家思想中守礼的一面,王逸却是站在儒家思想大丈夫精神的角度,说明其舍生取义精神。刘安的评价,是站在道家愤世嫉俗和人格操守两方面,其思想观念与王逸有着很大区别。

作为东汉大思想家和著名学者,王逸与班固对《离骚》的评价,都代表了当时文学思想的主流。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不管是持否定还是肯定态度,都存在共同之处,就是“依经立义”,在儒家思想的立场上去对屈原作品加以评价,并且将其当作唯一标准,充分体现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已经占据主体地位。对《离骚》表现出来的艺术特点,班固与王逸都是站在儒家标准上进行评价。而班固,对屈原的浪漫主义难以理解,认为作品中设计的神话传说等与儒家实录不相符合,违背儒家经典。王逸认为《离骚》这一作品与经典艺术特色相一致,就算是屈原的只言片语,也是依照经典而作。前者是依靠经义贬低屈原,后者是依靠经义抬高屈原,都是将儒家思想作为评判标准。

根据两汉不同时期文人对《离骚》的评价,我们能够明确得知汉文学思想的发展轨迹,主要表现为:漢代初期,道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主要与当时统治者思想有关,统治者采用的是黄老之术。汉代中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汉武帝时代,这一时期正处在汉代文学思想的过渡阶段,虽说在思想领域已经实施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政策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思想方面,人们仍然存在自由。此类思想表现最为明显的在政治方面,文学领域主要还是以道家为主,并且伴随道家与儒家相互交错的局势。西汉(后期)至东汉(中期),属于儒家思想成熟的重要时期,换句话来说,汉武帝当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文学思想的影响并不明显,也不存在唯一性,汉文学儒学观点并不是在西汉形成的,而是在东汉时期。

综上所述,通过对《离骚》进行评价,我们可以得知,汉代在评价屈原作品时,从前期赞扬转变为中后期批评与否定,重点是因为文学思想开始由道家转变为儒家,由此可见,汉文学思想并非单一的,而是在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特征,属于多元并存的发展局面,儒家独尊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仅仅认为汉文学思想中儒家占统治地位缺乏一定的历史依据,不仅存在片面性,还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在研究汉文学思想演变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全局意识,充分考虑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对汉文学思想演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猜你喜欢

王逸文学思想刘安
《东汉文学思想史》《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鸡犬升天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柔软的惩罚
蜡像女友
蜡像女友
金龟记
醇厚隽永 洒落天成
——王逸书法艺术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
王逸?王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