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上交通工具,哪家强

2021-01-17夏思寒石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贡多拉筏子乌篷船

夏思 寒石

小cool 龙,你知道吗,世界上有一座建造在海面上的城市,由118 个小岛构成,是享誉世界的“水城”。

我知道,你说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我正打算去参加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呢!为了好好地畅游威尼斯,我已经考取了机动车驾驶证。

等等,你的驾驶证可能白考了。威尼斯可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想要在威尼斯顺利出行,一定少不了小艇的陪伴,也就是我们语文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中提到的。

动静结合,栩栩如生写小艇

文/ 夏 思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享誉世界的“水城”,它“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威尼斯的街道上没有汽车和自行车的踪影,也没有交通信号灯,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生活在这样一座“流动”的城市里,该怎么出行呢?你可以沿着蜿蜒的街道和大大小小的桥梁,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如果路程较远,时间有限,那就需要一种特别的出行工具,就是课文《威尼斯的小艇》中提到的“威尼斯的小艇”。

课文及课后“阅读链接”《威尼斯之夜》从不同的角度,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得既生动又漂亮,而且富有生活气息。

艇动:尽享市井活力

“可可豆”们,如果你们有机会踏上“海中的城”——威尼斯,不妨搭乘一条小艇,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河道里,去体验独特的市井活力。

示例: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威尼斯的小艇》)

不管是在川流不息的大运河,还是在极窄的水道 ,小艇都像水蛇一般穿梭其中,既轻快灵活,又平稳舒适,坐上这样的小艇出行,肯定既刺激又兴奋。难怪马克·吐温乘坐小艇时会感觉“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是呀,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之稳,哪怕独自一人乘坐也不会感到无聊寂寞,更不用说还有别样的热闹等着你呢!

示例: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威尼斯的小艇》)

航行中还能和其他船上的乘客互动,真是太有意思了!事实上,除了外地游客,威尼斯本地人才是小艇的常客。

示例: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威尼斯的小艇》)

商人走街串巷贩货做生意需要搭乘小艇,妇女孩子外出郊游得依靠小艇,周日全家去教堂作祷告也得坐小艇前往……小艇连接着千千万万的威尼斯人,连接着威尼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坐在舒适的小艇里,跟这些本地乘客打上一声招呼,聊上几句,也算是领略了威尼斯的市井活力。

即使到了半夜,小艇也依然忙碌着,威尼斯依旧喧哗着。瞧,小艇串联起了威尼斯的日与夜,只要小艇一刻不停歇,散发着活力的威尼斯就不会沉寂下来。

示例: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威尼斯的小艇》)

艇歇:独品静谧之美

等到夜更深一些,新月般的小艇都停泊进港湾里,整座威尼斯城才被按下了暂停键:

视觉:夜色之美

示例: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威尼斯的小艇》)

在那明凈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威尼斯之夜》)

嗅觉:芬芳之美

示例: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 把片片花瓣撒落到水面上, 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威尼斯之夜》)

听觉:静谧之美

示例:水面上渐渐沉寂……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轻轻荡漾在水面上,抬头是熠熠生辉的星空,低头是古建筑的倒影,呼吸着浸有花香的气息,周围一片恬静,这种享受别的地方可绝对没有。

贡多拉,“水上法拉利”

文/寒 石

贡多拉的过去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湾一个新月形的环礁湖中,建城迄今已有1 500 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5 世纪,附近的渔民和农民为躲避战乱,在被认为不可能建造城市的亚得里亚海的礁湖岛屿上,用特殊的方法建成了威尼斯。

在威尼斯,一条长4 000 米、宽30~60 米的主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与177 条支流相通,形成了2 300 多条水巷。纵横交错的水域使得威尼斯的房屋别具一格,地基淹没在水中,房子既像是从水中长出来似的,又像是漂浮在水面上一样。

在这座水上城市里,没有汽车、摩托车,所有的出行都依赖水上交通工具:路边标着“TAXI”牌子的,是汽艇;公共汽船取代了大多数城市的公交车;而各条水巷里行驶的小船,就是我们语文课文里的“威尼斯小艇”。

威尼斯小艇又叫“贡多拉”,已有1 000 多年历史,这个名称的由来已无从考证,一说是来自希腊语的kondyle,意思是轻快的小舟;另一说是来自拉丁语的cymbula,意思也是小船。

据1094 年的文献记载,贡多拉最早出现在7 世纪末,由威尼斯共和国第一任总督命名,它的形状正是模仿当时总督头戴的官帽。11 世纪,贡多拉盛行在威尼斯的水域上,最多的时候数量达到1 万多艘。很长一段时间内,贡多拉造型丰富,颜色绚丽缤纷。尤其是到了16 世纪,贵族们不但给贡多拉的座椅铺上丝绸,还对船身进行精雕细刻,然后乘坐它出行,借此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贡多拉的现在

为了遏制攀比之风,经元老院商议,威尼斯共和国在1562 年颁布了一条法令。该法令规定:不准在贡多拉上饰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所有的贡多拉必须漆成黑色,统一样式。这个样式一直保留至今,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贡多拉。

它呈新月形,细细的船身,扁平的船底,两头高高翘起,长约12 米,最宽处1.7米,能载2~6 人。为了平衡站在船尾一侧驾船的船夫的体重,贡多拉的船头采用钢材制作,造型独特:铜饰像梳子,带有6 个朝前的齿,据说代表总督的帽子及威尼斯市中心的6 个行政区,这6 个齿的形状又像兵器钺(yuè)戟(jǐ)一样,赋予了贡多拉一往无前的豪气;1 个向后的方齿,代表朱代卡岛。朱代卡岛曾是威尼斯的后花园,20世纪初成为工业区,二战后大部分工厂关闭,现在是高级住宅区,以长码头和教堂著称。贡多拉的整个船头呈“S”状,与流经全城的大运河形状不谋而合。船尾也如船头一样高高翘起,涡轮状旋转的曲线卷成了凤尾的形状,飘逸、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贡多拉的艏(shǒu)艉(wěi)各有一个突出的钢制尖角,船尾的比船头略小。这样特殊的设计,使得贡多拉非常适合在狭窄的水巷里像一把刀一样笔直挺进,而不会原地转圈。一般的船,船身两侧是对称的,但贡多拉偏偏不,船身的左侧比右侧宽。这样在航行中,遇到高度不同的桥,船就会向一侧倾斜,方便穿过桥洞。

现存最古老的小船

贡多拉称得上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小船,据说每一条至少都有500 年的历史。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得说说它的造价。别小看这小小的贡多拉,一条纯手工的贡多拉由280 个部件组成,需要使用8 种不同种类的木头,再喷上一层层光滑的黑漆,至少要喷7 遍,制作周期长达600 个小时。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得贡多拉的造价不菲,因此它又有“水上法拉利”之称。

其次,威尼斯政府对贡多拉的管理非常严格,只有专门的造船厂才可以制造贡多拉。船夫的从业资格也受到严格的限制,要获得贡多拉驾驶许可证,成为贡多拉船夫,难如登天:往上数三代都得是威尼斯人;必须有威尼斯住房,而不是租房;必须有祖传的贡多拉,新造的船根本无法获得营运许可。贡多拉船夫的收入也相当可观,一个人的收入几乎可以养活全家五六口人。所以为了争夺每年空缺出来的几个船夫名额,通常会有几百人提出申请,称得上是“国考”。从中选拔出来的船夫还要经过长达400 小时的严格培训,然后通过考试,在能够预测潮水和水流,能自如使用单桨后,才能上岗实习。

物以稀为贵,如今,在威尼斯的水巷里,贡多拉的数量并不多。世代相传的职业让贡多拉船夫多了一种优越感,难怪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到访威尼斯后说:“那些贡多拉船夫甚至比我这个导演还要神气,他们的下巴永远是向上扬着的。”

多少个世纪以来,在威尼斯这个几乎没有马路的岛屿上,贡多拉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成了威尼斯人的出行神器,婚丧嫁娶、访亲探友、运送货物、游览赏景、欢度节日等,都离不开它。如今,贡多拉成了威尼斯的形象标志,是意大利式浪漫的代名词。

中国水域的水上交通工具

西域黄河:家畜也能做成船

在没有桥的时代,黄河是天堑,到河对岸简直就是一道银河的距离。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发明了皮筏子,用来渡河。

皮筏子是西北地区黄河沿岸的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摆渡工具,用羊皮或牛皮制成。在黄河三筏中(牛、羊皮筏和木筏),羊皮筏子最轻便,是过去在黄河上运货载客的重要交通工具。它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还具有吃水极浅的优点,水深40 厘米的河流就可以行驶,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轻的船只。

羊皮筏子的制作比较简单,只要将数个吹足气的羊皮筒捆绑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架子上,把它放到水中,用一只桨划行就可以了。羊皮筒的制作也很简单,只要把羊皮囫囵剥下来,扎住四肢的口,吹上气,再把颈脖口扎紧,挂在通风处晾干,然后拔掉毛,涂上盐和桐油,晒成黄褐色,最后再把气吹足、扎紧,就可以下水了。正因为取材方便(曾经西北绝大部分地方是牧区,羊皮来源广泛),制作简单,所以羊皮筏子就成了黄河上具有悠久历史的渡河工具。

西北地区最早使用羊皮筏子的记载见于《后汉书》,当时的护羌校尉在领兵渡河时“缝革囊为船”。《宋史》中也有“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的记载。但是羊皮筏子大量发展起来,是在清朝。光绪年间,黄河两岸很多失去土地的人们利用羊皮筏子搞长途贩运,被称作长途筏户。

当时的羊皮筏子分大小两种,最大的羊皮筏子用600 多只羊皮筒扎成,长达12 米,宽约7米,前后各有6 把桨,可载重二三十吨,顺流而下可日行200 千米;小羊皮筏子一般用10 只羊皮筒扎成,主要用于运送蔬菜,渡行人过河等。

可别小瞧了这羊皮筏子,它们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呢。当时的甘肃油矿局成立了“皮筏航运队”,制成了5 个由2 000 只羊皮筒组成,载重达60 吨的巨型筏,向重庆运送战略物资,由广元到重庆只花了14 天(木船需30 天),比汽车运输节省八成运费。

不过,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20 世纪70 年代后,这些羊皮筏子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现在,这些曾经作为重要航运工具的羊皮筏子,成了黄河上的一道旅游风景。

东部泽地:贡多拉的“东方孪生兄弟”

江南水乡,泛指浙江、上海、安徽、江西和江苏等长江以南地区,属于我国东部。其中,绍兴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有名的水城。这里气候宜人,降水充沛,江河湖泊星罗棋布。因为这特殊的地理环境,绍兴形成了以舟为马、以河为路的特色,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绍兴河道里常见的小船叫乌篷船,曾是绍兴人的主要代步工具,連接着绍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里就可以认识乌篷船。在这里,我们来看看它和贡多拉有哪些相似之处:

不得不说,乌篷船和贡多拉的设计真是体现了两国人民的“不谋而合”。当然,两者也各有特色。乌篷船,顾名思义,船身上有乌黑的拱形篾篷,贡多拉则是完全敞开的,没有顶篷覆盖。因此,乌篷船在雨天行驶就有了优势,可以为乘客遮风挡雨。船篷表面还涂有桐油,防水措施一流。乌篷船还有更精妙的设计:

每只乌篷船上有三扇船篷,有两扇是固定不动的,称为“定篷”,定篷之间的那扇可以滑动。更讲究一点的乌篷船,还会把滑动的那扇篷做成透光的,用一片片一寸见方可以透光的薄牡蛎壳镶嵌,叫作明瓦。晴天时移开明瓦能通风透阳,放眼四望;雨天时盖上明瓦又可挡风遮雨,听雨喝茶,“船底江声篷背雨,游人听得最分明”。 ——吴荞《小桥 流水 乌篷船》

乌篷船的历史比贡多拉还要悠久,它是古时“越舟”的一种。远在周朝的时候,各地诸侯国有向周天子贡献方物(土特产)的义务,越国进贡的就是船。当时的越国在钱塘江南岸有专门造船的工场,称“舟室”,造船的规模和拥有的船只数量极其可观,乌篷船只是其中的一种,也流传得最为久远。

绍兴的乌篷船是用木头制作的,中间覆盖拱形的船篷,篷用竹片编成,用烟煤和桐油漆成黑色。绍兴方言称黑为“乌”,“乌篷船”的名字由此而来。乌篷船船体造型自古就呈流线型,船尾压水,船头翘起,船体从两侧船舷起向底部逐渐收拢,这种造型可以使船更轻快地在水面上荡行。

乌篷船有大小乌篷之分。大乌篷船可载一二十人,航速较快,过去专供少数官宦人家游览、迎亲、看戏时用。小乌篷船小巧轻盈,船身长4米左右,两头尖翘,中舱宽约1 米多,可容三四人乘坐,可以方便地周转于狭窄密集的河道上。小乌篷船非常轻巧,两个人头尾一扛,就可以扛走,但是它却可以载重250 千克左右,速度极快,俗称“小沙飞”。

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乌篷船已基本告别了过去作为交通工具的使命,在旅游业中扮演着新的角色。

四种水上交通工具优势比拼

贡多拉

行驶水域:靠海的潟湖

优势:两头尖尖,阻力小,活动自如;吃水深,行驶平稳;船身是不对称设计,左侧比右侧宽,在航行中遇到高度不同的桥,船就会向一侧倾斜,方便穿过桥洞。

羊皮筏子

行驶水域:水流湍急的黄河

优势:就地取材,体积小、质量轻、吃水浅,可以轻盈地顺流而下。

乌篷船

行驶水域:江南内河航道

优势:船身扁平,两端平直,船尾有橹控制方向,方便穿过桥洞,也能防止与建筑物碰撞;船篷的设计考虑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

疍家艇

行驶水域:近海

优势:船身狭长,上阔下尖,首尾呈前倾式的曲线弯曲,能有效抗击风浪,具备远航的能力。

南部海域:终生住在疍家艇

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一带,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以船为家的渔民,世代以打渔为生,而不在陆地上置业。我们称他们为疍(dàn)民,又称艇户。

古时疍民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疍民的小艇和乌篷船、贡多拉有异曲同工之妙。疍民常年出海,为了抵挡风雨烈日,疍家艇多是篷船。和乌篷船类似,每艘艇有三到五片船篷,船篷由竹篾编织而成,并漆上桐油,弯成拱形。疍家艇上还配备两种行船工具,当进入深水域时,人们将两支木桨架在舷柱上划动;在浅水域时,则利用竹篙撑艇而行。疍民常年生活在水上,连停泊时也不离开小艇,而是几十艘小艇聚集在滩涂坦地,一家老小、全部家当都在艇上。“世世舟为宅,年年竹作簰。浮沉波浪里,生活海天涯”,这就是疍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一叶小小的艇也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鸦片战争时,林则徐曾招募珠江上的疍民,组编成水勇,也就是水上民兵,只要英军入侵内河,就命令水勇出战。

请同学们观察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描写它。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种水上交通工具,把它畫下来,然后寄给我们,我们的邮箱是ktnwlele@126.com。

猜你喜欢

贡多拉筏子乌篷船
水乡的精灵——乌篷船
故乡的乌篷船
贡多拉①
乌篷船
一条筏子的浮生若梦
兰州羊皮筏子
坐羊皮筏子
水上的士——乌篷船
漫 说贡 多 拉
威尼斯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