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白居易诗中的蝉

2021-01-17马叙利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羁旅思乡白居易

马叙利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首诗,他在诗中用了很多意象,蝉是他诗中的一个重要描写对象,写蝉的诗就有四十五首,而专题咏蝉诗也有六首。他赋予了“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本文拟对此进行讨论。

一、专题咏蝉诗

首先我们分析他的专题咏蝉诗,六首诗分别是:《闻新蝉赠刘二十八》《答梦得闻蝉见寄(一作新蝉酬刘梦得见寄)》《六月三日夜闻蝉》《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以及两首《早蝉》。从其内涵来看,专题咏蝉诗的意象大致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壮志未酬、时光流逝之感

自古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是文人志士毕生追求的理想,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这个理想。中唐时期很多诗人仕途都比较坎坷,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位,如《闻新蝉赠刘二十八》这首诗,是诗人白居易写给好友刘禹锡的一首诗。首联借用“蝉鸣”“两枝槐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之新、槐花刚刚开放的初夏的特征。中间两联“青云”指高官显爵,他借季节的变化和“青云”迟到,发出人生易老和功名难得的感叹。尾联又认为“杯酒”能释怀,表达了自己坦然面对功名的得失和人生起起落落的乐观豁达的态度。

(二)羁旅行役、忧愁思乡之情

由于古时交通不便,人们只能依靠写信传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月是故乡明”,蝉也是故乡的一个特征鲜明的符号。诗人用蝉诗来寄托他们的家国之思,表达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羁旅、行役等成为文人诗中时常写的题材,如《早蝉》。这首诗首先以蝉声渲染了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年事渐高的感伤之情。蝉的鸣叫,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故园情”,以及自己困居异乡的思乡之情,同时还表达了自己被贬离朝的愁闷之情。以前自己在东掖槐花下听蝉鸣,现在自己却是在浔阳僻处听蝉,今昔对比,失意无限。《六月三日夜闻蝉》同样借咏蝉抒发自己感时伤逝的悲秋情结和羁旅漂泊的思乡情怀。

(三)友情

从古至今离别总是不可避免的,友情也是文人经常歌颂的主题,它和亲情、爱情一样,是一种抽象的主观感受。唐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刘禹锡写了不少以“蝉”为主题的唱和之作。二人常常用诗作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如白居易的《答梦得闻蝉见寄(一作新蝉酬刘梦得见寄)》,“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感觉容颜变老,而蝉声亦如去年,诗人想起去年与朋友刘禹锡相聚的场景,如今朋友身居他乡不能相见,引起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通過对白居易专题咏蝉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白诗通过蝉表达内心的思友怀乡之感。其中三首诗是直接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表达对他的思念。刘禹锡也和诗白居易,成为一代佳话,由此可以看出二人之间的真挚友情。

二、其他的蝉诗

白居易诗中出现“蝉”意象的诗有三十九首,《立秋日曲江忆元九》《送客回晚兴》《社日关路作》《病中书事》《池上早秋》等,从其内容来看,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羁旅行役、思乡之情

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多位皇帝,大多数时间是在外地任官,因此羁旅行役类的诗很多,如《思归(时初为校书郎)》。这首诗的首联,诗人用“无晨昏膳”“无腊资”来烘托自己家境的贫寒,接着写了在亲友的帮助下来到京师,身处京师做官,微薄的俸禄难以接济家人。自己已经离家多时,冬天天气寒冷,春天错过采兰花的时间,夏至过后,湿气越来越重。之后又写了自己一年的生活状态,末句用了“蝉鸣”“槐花”等意象加深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二)对友人的思念

白居易与刘禹锡关系十分要好,彼此之间的感情很深厚,白居易一生中写了很多诗给刘禹锡,从白居易的专题蝉诗中就已经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真挚友情。除此之外,二人的友情反复出现在诗中,如《立秋日曲江忆元九》。这首诗描写了立秋之日,在柳树下,诗人牵着马在河堤上散步,听到立秋时的蝉鸣,诗人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诗人用平常所见的事物,寄寓了自己对远在外地的好友的思念。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思念之情却浓醇深厚。

(三)悲秋苍凉的孤独之感

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蝉在秋天结束了它短暂脆弱的生命,容易引发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于是诗人写了许多悲秋的诗,如《暮立》。这首诗写于诗人给母亲守丧时。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独自一人站在佛堂前,看着满地凋落的槐花和听着聒噪的蝉鸣,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既有凄凉又有喧嚣。秋天是一个容易让人感伤的季节,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秋季黄昏孤独寂寞的心情。

在乱世动荡中,文人大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上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内心积聚了很多无奈和愤懑,于是文人便转向了诗歌创作。白居易也是如此,如《涧底松》,其命名和寓意,显然受到西晋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的很大启发。这首诗一共有十六句,前六句咏涧底松,后十句紧紧围绕它抒发诗人的感慨。“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又有谁能明白大自然造物的用意,虽然身为良木却生在杳无人烟的地方,不能施展才能。诗人只能通过蝉鸣,才能感受时间的流逝。此诗表达了作者被谗遭黜的贬谪之感和壮志未酬、时间流逝的失意之感。

(四)闲情逸致

白居易在闲暇的时候也会写一些生活中的感受,如《宴散》一诗。此诗作于大和五年(831年),当时他任河南尹。他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来描写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他内心的感受,透露出他的闲情逸致。

由于前期的直言进谏,白居易倍受排挤、贬谪,到了晚年,他已不再以政事为念,而是终日以诗酒乐曲为乐。《宴散》写的就是一次日常普通的家庭宴会,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会之后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颈联中,诗人抓住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把夏去秋来的四季变化,描写得富有诗情画意,用蝉急切的叫声来催促“残暑”的退去,群雁南飞引来初秋季节。这两句诗人以“蝉”“雁”二字为诗眼,用拟人的手法,既让两诗句在内容上相似,又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意境,丰富了整首诗的情感内涵,表现出白居易晚年舒适安逸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的闲适与自足的状态。类似闲情逸致的诗还有《乐西亭纳凉归》《秋词二首》《闲夕》等。

本文我们通过采用对比的方法,对白居易的专题咏蝉诗和其他蝉诗中的“蝉”意象分别进行了研究和论述。首先,六首专题咏蝉诗从其内涵上,将“蝉”意象大致分为壮志未酬、时光流逝之感,羁旅行役、忧愁思乡之情,以及友情;其次,其他蝉诗从其内涵上,大致有羁旅行役、思乡之情,对友人的思念,悲秋苍凉的孤独之感,壮志未酬、时光流逝、贬谪之感,以及闲情逸致。从“蝉”意象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专题咏蝉诗中诗人偏重于写友情,六首诗中四首是写友情,足以见得友人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其他蝉诗中“蝉”的意象也相对丰富一些。“蝉”是诗人寄托情感的重要意象,是一个单纯的物体形象演化为一种艺术象征符号,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诗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白居易诗中的“蝉”意象,并结合诗人经历,了解诗人当时内心复杂的情感。

猜你喜欢

羁旅思乡白居易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思乡与蛋白酶
陈明德(二首)
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