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2021-01-17张云胡佳静陈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类药物胰岛素血糖

张云,胡佳静,陈耕

作者单位: 460000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张云、胡佳静) 460000 河南省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陈耕)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饮食结构也发生较大改变,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的慢性疾病,具有难以根治、病程周期长等特点,与吸烟、肥胖、高血糖等因素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总例数中占比较高。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高血糖,如果高血糖现象持续存在,极易导致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系统发生病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重要器官如肾、脑、眼等发生功能衰竭,同时会损害到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症状是治疗的重点[1-2]。2型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极易引发高血糖症状,同时血糖水平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导致β细胞功能的退化,甚至衰竭,也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使得机体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传统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口服降糖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等,但是单纯口服降糖药物难以达到长期维持血糖稳定的作用,也难以阻止β细胞的功能进行性衰退,并且还有可能引发包括低血糖、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3]。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措施成为近些年糖尿病领域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许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依照随机对照研究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30例,女9例;年龄44~71(57.76±4.97)岁;病程5~12(7.36±1.74)年。对照组男31例,女8例;年龄45~72(57.87±4.43)岁;病程5~13(7.34±1.77)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4]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患者空腹血糖(FPG)>1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且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排除标准:(1)心功能不全患者;(2)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3)伴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4)继发性糖尿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诺和灵R于餐前皮下注射,每次4 U,每天3次;诺和灵N于睡前皮下注射1次,剂量4 U,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剂量,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FPG<6.5 mmol/L,2 hPG<8.5 mmol/L。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0603)每次500 mg口服,每天3次,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剂量,血糖控制目标同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期间需停用原降糖药物,并根据患者自身体质状况,如身高、体质量、年龄及血糖水平等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血糖水平(FPG、2 hPG和HbA1c),胰岛功能[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血清胰岛素(INS)与空腹C肽(CP)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症状发生情况。

采用胰岛素、CP释放试验检测INS、CP、HOMA-β和IRI水平,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行标准馒头餐试验,即要求患者于10 min内吃完馒头100 g,后分记录餐前、餐后1 h、餐后2 h时上述指标水平,使用HOMA(稳态模型)公式计算。

2 结 果

2.1 血糖与胰岛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FPG,2 hPG、HOMA-β、IRI和HbA1c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与胰岛功能水平比较

2.2 血清INS与CP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INS和CP在餐前、餐后1 h和餐后2 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表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种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NS和CP水平比较

2.3 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更快,且胰岛素用量更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比较

2.4 低血糖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糖3例(7.69%),对照组患者出现低血糖2例(5.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性疾病,凡是能够引起胰岛素缺乏或抵抗的因素都可能使具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发生糖尿病。也就是说,胰岛素合成、分泌以及血液循环运输和在靶细胞中起作用的一系列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有可能导致糖尿病[5-7]。由于胰岛素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在临床治疗上暂无根治方法,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并配合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等。主要的治疗药物有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等降糖药和双胍类的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就是促进或者代替胰岛素的分泌,而双胍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有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脂代谢紊乱等以对抗糖代谢的各种障碍[8]。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双胍类药物如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等是最佳选择的药物之一,它能够降低肝糖分解,减少糖异生,帮助促进外周组织提升自身的吸收能力,促进葡萄糖的快速吸收,同时提供患者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患者在不增加体质量的同时降低HbA1c,也就是说双胍类药物能够强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但是对于胰岛素的正常分泌无直接的影响,对β细胞的功能也无刺激作用,能促进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对糖的清除作用,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利用体内的胰岛素[9-11]。此外,双胍类药物还具有减少肿瘤发生风险和抗粥样硬化功能,具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联合双胍类药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FPG,2 hPG、HOMA-β、IRI和HbA1c等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INS和CP在餐前、餐后1 h和餐后2 h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各种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更快,且胰岛素用量更少;2组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胰岛素强化联合双胍类药物的确能够增强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促进对胰岛素的利用,加强胰岛素的降糖作用[12]。同时也说明胰岛素强化联合双胍类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也较高。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够改善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使患者的血糖水平保持相对稳定,控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

猜你喜欢

类药物胰岛素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