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1-01-17孟鹏程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科举文献

孟鹏程

(潍坊理工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一个时代的文学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而通常是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诸多现象综合作用的产物。“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研究与科举相关的文学作品、探究科举影响下的文学创作,不仅是了解唐代文化、士风的一扇窗,而且是考察其社会风尚、价值取向、士人心态、文化氛围的一种方式。可以说,从科举视域对唐代文学进行综合研究是一个理想的切入点:从文学研究角度看,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有利于将文学研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深刻理解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从科举研究视角看,研究与唐代科举相关的作品有助于在文学视域下认知唐代的时代特征和风貌。从唐代文学这一视角反思和审视科举制度,对深入理解唐代科举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从本质上认识当代中国考试制度历史渊源具有参考价值。唐代科举与文学关系是唐代文学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唐代科举与文学关系的文献、成果相继问世,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

一、相关研究著作的出版

唐代科举与文学领域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获得学术界广泛关注,其中程千帆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通过丰富的资料和细致的考证,阐述了唐代进士行卷风尚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在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意义。另外一本著作是80年代中期傅璇琮的《唐代科举与文学》,该著作探究了唐代科举与社会习俗间的关系,运用唐代科举与文学融合、史学与文学沟通的方法综合考察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勾勒出唐代科举图景下的时代风貌。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界出现了许多相关研究著作,如王勋成《唐代铨选与文学》、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郑晓霞《唐代科举诗研究》、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徐晓峰《唐代科举与应试诗研究》等,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探究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发掘科举文学的独特风貌。如《中国科举文化》以较为宏观的视野系统论述了科举制度的兴起、科举教育的得失和科举文化的影响,进而上升至学科视野,提出“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唐代铨选与文学》《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着力探讨文学与科举制度关系,前者立足“守选说”,描述唐代文学和文人生活图景,后者梳理唐代文言小说观念的演变和科举制度的渊源,提出许多创新性观点;《唐代科举诗研究》则在前人唐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举诗的概念,首次对《全唐诗》中收录的科举诗进行了考辨、分析和梳理,初步理清了唐代科举诗的发展脉络;《唐代科举与应试诗研究》立足唐代“以诗取士”的文学现象,立足科举与应试诗的互动研究,以参照唐代律诗的自觉意识开拓了科举与文学研究新领域。

二、相关论文发表及专题会议召开

近年来,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视角更为多元化,发表的相关论文中,既有从唐代试诗制度角度对科举与唐诗的研究,如王群丽《唐省试诗命题对写作的影响》、朱建光《论唐代科举诗的升仙话语》、王士祥《唐代科场试诗对儒家经典的接受》,也有从较宏观视角对唐代科举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如陈飞《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精神品质》、尚定《论武则天时代的“诗赋取士”》、李浩《唐代“诗赋取士”说平议》、邓乔彬《进士文化与唐诗》。同时,该领域也有许多学位论文发表,文章多从不同研究角度探讨唐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其一,在科举文化与唐代诗、文、传奇等文学体裁方面的研究有:王淑玲《唐代省试诗论略》、滕云《唐代落第诗研究》、叶伟《唐代落第诗研究》、张春娟《唐代及第诗研究》、汤燕君《唐代试诗制度研究》、雷晓妍《中晚唐科举探花诗研究》、王成芳《唐代试策文研究》、王秀娟《从唐人小说探讨科举对唐代文士的影响》、郝宇《中唐科举与传奇创作》、张品《唐代小说视野中的科举与文人生活》;其二,在唐代儒学与文学互动方面的研究有:邹建朋《唐代试赋与儒学之关系》、梁爽《儒经背景下的唐代试策研究》、马凯《唐代科举帖经与文学研究》;其三,在唐代科举与文学风貌方面的研究有:符继成《初盛唐科举文化导向与齐梁诗风的沿革》、杜光熙《“龙虎榜”与中唐文学新变》、孟鹏程《科举文化与初盛唐诗坛风尚研究》、李永《唐宣宗朝科举变革与诗风变易》;其四,对唐代科举与文学地理方面的研究有:刘海波《唐代岭南进士与文学》、万秋霞《唐代巴蜀进士与文学》。此外,从2005年“第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到2019年“第十七届科举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以科举文化为主题的学术活动相继成功举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通过历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综述和分析,科举与文学研究始终是理论热点与重要内容。研讨会许多议题对唐代科举与文学的相关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可以说代表着科举相关研究的前沿。

三、科举相关文献整理与编纂

在唐代科举研究方面,清代著名学者徐松所撰《登科记考》三十卷是研究唐代史事、科举与文学等方面的重要著作。进入21世纪,随着对该书研究的深化,先后有孟二冬的《登科记考补正》、王洪军的《登科记考再补正》、许友根的《<登科记考补正>考补》问世,三部著作在《登科记考》基础上摭遗补漏,对唐代科举人物进行了进一步考证,对原作多进行增补、移正和校改,是研究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文献资料。此外,科举文献编纂项目近年来相继启动,如陈文新的《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从科举文献领域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各个层面,对历代科举文献进行系统全面梳理,融汇百家之长,是一项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大型文化遗产出版工程;张希清等著《中国科举制度通史》,从宏观层面综论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大量资料和扎实的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科举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深刻剖析了科举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多重影响。除此之外,相关著作还有杨学为等著《科举图录》、刘海峰的《科举学丛书》。总之,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古代中国、传承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离不开对科举制度的研究,而近年来科举文献编纂为科举与文学的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国外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

科举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不仅在传统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影响着我国周边国家,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皆曾效仿古代中国实行科举制,与古代中国共同形成“东亚科举文化圈”。海外科举研究以日韩学者为代表,其研究方法注重考据。其中铃木虎雄所著《唐代考试制度与诗赋》和《唐代的进士》是较早研究唐代科举的成果;宫崎市定的《科举》,是日本第一部科举学专著。古代科举在韩国也形成了研究思潮,多次召开以科举研究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许多韩国著名史学家参与到中国和韩国的科举制研究之中,成果迭出,在此不一一赘述。除了亚洲学者致力于科举研究外,国际汉学家对科举的研究也值得关注。其中邓嗣禹于1936年出版的《中国考试制度史》一书,曾被海内外著名出版机构再版过七次。1943年《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了邓嗣禹《中国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英文论文,此文长期以来在海外引起广泛反响,在西方汉学界被公认为研究中国科举的经典论文。同时,近年来随着中国科举文化走出国门,科举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接纳。如2003年11月1日,由中国驻加拿大温哥华总领事馆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主办的“中国科举文化展”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展览馆举办,期间共展出中国科举文物图片250余件;“科举学与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每届都有许多外国学者参加,这也说明了科举文化所具备的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总之,国外科举研究善于用新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解释科举制度和相关现象,对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中国文化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中国的科举亦将会成为世界的科举。

五、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展望

学界对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不乏精品力作,这部分研究为学者们更加深入进行思考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方法。其研究动态和成果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研究视角方面呈现多元化趋势。有从文献层面对科举与文学关系的宏观考察,有对唐代科举与文学融合、风俗文化与士人心态汇通的中观探讨,还有深入文本、明察秋毫的微观研究。在研究的宏观选题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科举视域描述文学活动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向。“文化乃是一个整体,为了把握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历史活动,需要从文学、历史、哲学等著作中,以及遗存的文物中,作广泛而细心的考察,把那些最足以说明生活特色的材料集中起来,并尽可能作立体交叉的研究,让研究的对象活起来。”[1]

其二,科举文献日益丰富,为科举与文学研究提供文献学支撑,科举与文学研究趋于具备文学和史学的双重视角。科举文献是指“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的历史的文献,主要包括登科录、题名录、乡试录、会试录、同年录、科齿录、朱卷、闱墨等核心科举文献。具有很高的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价值。”[2](P342)跨学科创新的路径与方法是科举与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而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研究正是建立在这种跨学科性之上的,如《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中国科举制度通史》等科举研究巨作的出版为学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文献学的支撑,为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注入了文献学的源头活水。

同时我们看到,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过程中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唐代具体科举文化与文学现象之间关联聚焦较少,对科举与诗歌、散文、辞赋关系等领域研究深度不够;二是唐代科举文献与文学综合研究有待进一步提升,需加强从文献学角度对科举与文学的研究,通过史料呈现科举与文学的真实场域;三是对科举与文学中同一领域重复研究情况较多,硕士论文在科举与文学体裁研究上,一定程度存在同质化现象;四是一些研究将科举文化与文学作品分离,缺少从宏观视角对科举与文学关系的审视。因此,今后学者们在开展相关研究时,应兼顾多视域、多维度和多学科的融合研究。

综上所述,科举不仅是一项人才选拔制度,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科举文化并非局限于制度本身,而是指围绕取士制度所形成的科举场域。在这一场域中,科举文化与文学形成一种双向互动关系。研究与科举相关的文学作品、探究科举影响下的文学创作、思考科举视域下的文学思潮,理应成为把握唐代社会风尚、价值取向、士人心态、文化氛围的一种方式。同时,学界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注重构建唐代科举与文学研究新的理论范式,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文献支撑、理论架构和研究视角。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科举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科举”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
唐宋时代的科举与党争——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