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生质量反馈用于高校教学改革互动机制的探讨

2021-01-17胡海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毕业生教学质量机制

孙 路,胡海兰,张 峰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随着高校教学环境的全面提升,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高校软实力的一部分受到格外重视,各高校为提升毕业生质量,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与改革。但随着高校本科教育招生数量的扩张,出现了以下“怪现象”:一方面,高校本科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出现很多专业就业难、毕业即失业等现象;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经常爆出人才短缺、“吃不饱”的现象,出现了高校毕业生人才供给与劳动力人才市场需求错位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当前建立毕业生质量反馈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是提升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也是有效解决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难与劳动力市场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的必由之路。

一、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追踪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部分高校对本科毕业生质量与学校长远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

为了达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就业率,临到毕业季,高校将成品(毕业生)努力“推销”到社会上的各个工作岗位之中,然而许多毕业生却在如集市般热闹的招聘会中、在眼花缭乱的招聘信息中越来越迷茫,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我能发挥什么专业知识”产生怀疑。不得不说,高校在机械的将毕业生推向社会的同时,这些“成品”(毕业生)是否符合用人单位期望,能否满足当前劳动力市场需求,这种反向思维却较少的为高校管理者所考虑,更多的是从众与短视。所谓从众,有的高校片面追求开设专业的大而全,忽视专而精,这在应用型大学中较为普遍。应用型大学应致力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院系专业,培养与市场接轨的应用型人才,避免高等教育结构同质化,而不是面对新兴专业、热门专业一哄而上,以至于面临几年后撤并专业的尴尬,这些“短命”专业的出现,与高校管理者的从众不无关系。所谓短视,高校未能认识到毕业生质量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高校的长远发展的重大影响。高校将毕业生推向社会,却不重视“售后”与“好评”,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然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成为大众教育,主要是随着1999年我国大学的扩招,全国各高校毕业生人数出现了较为剧烈的变化,以一则数据最能说明问题:1999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为80万余人,而这一数字在十年后的2009年,爆炸式的增长至600万余人,全国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增加了7倍之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89年的毕业生57万余人增加到1999年的84万余人,仅增加了不到1倍。时间截至到2018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更是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800万余人。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高校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社会需求方(用人单位)关于“产品”质量(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程度)评价,也就无从知晓学校的“生产线”是否科学,“技术”是否需要更新,归根到底是毕业生质量能否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也不能为其后面“生产”的改造升级提供依据,进而造成毕业生质量不断下滑,引发恶性循环。

(二)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缺失

如果把高校比作是一个生产车间,那么高校毕业生就是这个生产车间的成品,向社会各行各业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是一所高校最基本的任务与使命。而毕业生的质量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检验,因此向社会提供合格的毕业生不是高校这个生产车间产品线的终点,这只是“生产”环节的结束,其后的“售后”“评价”环节才是应当重点关注的环节。高校只有掌握毕业生的质量检验结果,发现其中的不足与优点,才能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在后续的人才培养中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不断的将高质量的毕业生投向社会,社会的质量反馈促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不断升级,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满足双方的发展目的与需求。但是很多高校对此或疏于重视、主观懈怠,或制度缺失,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经济产业结构不匹配,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只有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根据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信号快速做出调整与适应,才能使人才培养有效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三)缺乏科学有效、较为全面的毕业生质量评估标准及方法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估标准或者评价体系、指标尚未统一,据不完全统计,不同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评价指标有“劳动报酬”“单位性质”“晋升机制”“工作地点(城市)”“劳动强度”等,大部分指标比较分散,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估标准用于横向比较,这也增加了建立科学统一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估标准及方法的困难度,也存在一些高校选择性的针对某些有利于高校声誉的评价指标进行宣传,而选择忽视某些不利的评价指标,这使得当前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失真的情况,社会公众难以通过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精准的反映高校毕业生质量。

二、搭建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反馈与高校教学改革双向互动机制的思考

(一)初步建立科学、全面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追踪及反馈机制

笔者认为,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其参加工作后对于教学质量有了较为客观、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评价。通过把教学质量评价的时间线延续到学生毕业后,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师在设计课程、开展教学时,真正考虑到社会长远发展对教学内容的实际影响。高校本科生毕业后对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一定时期内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把教学质量评价从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价拓展到教学的全过程,纳入毕业生质量追踪反馈机制中,提供了非常宝贵的高校本科教学培养改进方向。

一方面,在高校内部职能部门设置上,必须捋顺工作开展流程,设立专业的职能部门,划分相应的专业机构,通过合理的职责划分,使该机构同时兼具教学质量评价与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另一方面,在开展毕业生质量反馈工作时,可通过学生组织(如学生会、校园社团)、学生干部等建立起长效联系沟通机制,专门负责与高校毕业生建立起稳定高效的沟通渠道,便于高校定期调查掌握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质量以及相关质量反馈与评价。按照毕业时间、从事本专业关联程度等不同维度进行划分,建立毕业生质量追踪与反馈档案,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与优点进行定期汇总,筛选出与教学质量有关的问题与建议,为后续的教学质量提升与改革提供极为有效的参考。

(二)探索科学可行的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机制

笔者仅就本次研究所能展现的方向性建议总结如下,通过抛砖引玉以供探讨。

在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主体方面,笔者认为,各高校应自觉肩负起质量评价的主体责任,实事求是地建立相对完整、科学却各具特色的高校本科质量评价机制。所谓全面,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指标,根据研究性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不同,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双一流高校的区别,建立各自统一的质量评价机制指标,各高校主体在组织开展毕业生质量评价时,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应全部覆盖,以满足横向比较的需求。同时,各高校可以加入各具特色的评价指标,以凸显自身办学特色,发扬本校教学优势。

在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原则方面,笔者认为,全面性原则是指导方向,科学性原则是根本要求,可操作性原则是基础要求,差异性原则是求同存异、突出创新。所谓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机制的制定应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四个方面开展评价,评价机制应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政策引导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谓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毕业生质量评价机制中的相关评价指标的数据具有可得性,即能够通过走访调研和反馈,评价质量方案具有可行性。所谓科学性原则,要求质量评价数据具有客观性,质量评价主体应具有权威性,质量评价流程具有标准性。所谓差异性原则,是指各高校可以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评价机制,比如研究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的评价,应结合本校的定位,进行差异性评价。

在评价标准方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去尝试基于MBO理论(即目标管理理论)建立质量评价标准,该理论建立的评价标准特点是监督成分相对来说可能较为薄弱,但与之相对的是,其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较其他理论而言更强,该理论通过制定起点目标,把最终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结论,这对差异性评价原则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同时,可以吸收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相关内容,充分汲取高等教育管理ISO认证标准的精髓要义,通过把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因素进一步细化,充分运用统计学知识、SPSS统计分析包等相关辅助分析工具。

(三)在充分接收毕业生质量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改革

我们试图通过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追踪反馈机制的建立,实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及其改革的良性互动,在充分接收毕业生质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以质量反馈促改革,以改革提升反馈质量。一方面,通过合理调整高校专业结构、专业设置以及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本校教学改革的目标,结合本校实际与定位,培养优势突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在教学改革措施方面,高校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敏锐接收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质量反馈的信号,立足当前专业前沿领域的发展,按照高校定位的不同,做好前沿知识的研究拓展或者实际应用。随着当前5G商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校各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影响在不断加深,高校只有立足毕业生质量反馈这个实际,才能有改革的底气,才能真正在正确的道路上稳固的推动高校全方位的进步。

三、结语

高校要想在改革的大环境中保持真我,必须紧紧抓住本科毕业生质量这个根本,才能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生产符合社会期望的高质量“产品”(毕业生)。高校管理者应当具有创新思维,不能囿于既有的学生质量管理观念止步不前,要不断适应当前市场化对高校毕业生质量的需求,担负起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毕业生这一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毕业生教学质量机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伤心的毕业生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