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历青花的淡描与水分法

2021-01-17王健丽

收藏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发色官窑万历

王健丽

素雅宜人享誉世界的中国青花瓷,在元代就以其古朴、典雅、壮美的成熟器物出现。明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青花瓷的工艺取得新的成就,胎釉越来越精细润泽。青花的成色出现了浓淡不同的多种色调,用单一的青料以各种线条和渲染来完成画图,运笔、线条的变化及渲染浓淡有致,使得图案纹饰更加丰富精美。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大量出现,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无论是官窑或民窑的生产都达到了高峰。其青花的描绘明早期多为实笔点染,成化时出现“双钩添色”,就是用青料先画出两条颜色较深的线,再在两条线之间添上较浅的颜色,至明末大多使用这种方法。嘉靖万历时出现一种新的技法—“淡描青花",并且成为万历青花最突出的工艺,也是青花绘画技法当中一个重要补充。万历青花还有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较成熟的掌握了“分水法”的使用,使青花纹饰更富有层次感。而分水法在业界的说法是出现于清康熙年间,其实早在元青花中已见有分水法的使用,只是色阶较少。万历的青花器物上使用分水法则较多见,可见那时的工匠已经开始掌握了分水法的技术,把单一的青花色分成两个至三个以上的色阶,深浅有致,人物、花草的描绘更加形象生动,富有层次感,从而增添了绘画题材内容。万历的淡描青花,继承了成化时淡雅柔和的风格,而分水法青花又为康熙时期“五彩的青花”奠定了基础。

万历时期的瓷器在明代瓷器发展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万历是明代16个皇帝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长达48年,因而烧造瓷器之多以及署有款识器物之多超过以往任何朝代。官窑的生产可分为两个阶段,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前,官窑大量生产,之后趋于衰弱。官窑的青花、颜色釉和彩瓷都有很高的成就,五彩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尤以青花五彩最为突出,此时的某些民窑在仿制古代名窑及明代各朝瓷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青花瓷无论官窑还是民窑都有突出特点,万历后期普遍采用淡描手法描绘纹饰。

这种淡描手法一般认为是在明嘉靖万历时期出现的一种技法,是用较淡雅的青料勾勒线条,不分水、不渲染,笔道纤细,图案纹饰线条化,类似中国绘画中的白描,风格淡雅清新。在古代文献中,关于淡描青花的记载少见,《饮流斋说瓷》中有“明瓷人物以淡描青花者为精”的记载,淡描青花的问世,成为青花瓷器绘画方法中新的品种。

这种新技法产生在嘉靖万历年间,具有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明嘉靖年间,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展,中国瓷器作为主要外销产品大量销往国外,万历时期瓷器输出量更大,一次多达几万件。据相关文献记载,仅在1610、1612、1614年(万历三十八至四十二年)运至荷兰的瓷器就达十万余件,广阔的外销市场刺激和促进了瓷器的新发展。这时新的品种不断出现,绘画技巧不断创新,同时“官搭民烧”的制度,促进了民窑在烧造技术上的改进和创新,使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一时官窑民窑青花制品皆精。官窑青花不惜工本,制作讲究,造型纹饰都十分精美。而民窑的绘画比之官窑更加生动,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画意更加深远。新的器型与新的品种大量产生,各式各样的外销瓷也大量增多,促使民窑中出现了高档精瓷。而在这些外销瓷中,一种图案规整、线条纤细整齐的青花瓷,应该说对淡描青花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嘉靖至万历年多仿成化青花瓷和斗彩,成化斗彩的轻淡柔和,也是影响和推动淡描青花问世的一个因素。

淡描青花到万历时大量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提高了国产青料的发色,对色料的处理有了很大的进步。青花瓷到明代形成了以景德镇为制瓷中心,官窑和民窑的生产都达到了高峰。明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明初主要是永乐、宣德时期的以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青花发色浓艳;明中期从成化到正德则以国产料“平等青”为主,青花成色幽蓝淡雅;嘉靖以后以“回青料”为主,发色蓝中泛紫。

万历时期的青花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继承嘉靖时期的制作,采用回青料,图案纹饰也基本上承袭嘉靖时期的遗风,如无万历款识则很难和嘉靖的器物区分。至万历二十四年回青料已用完,改用浙江青料。万历官窑青花,其前期用回青料,发色鲜艳。后期虽改用浙料,但却青色明快,这是由于明代晚期在钴土矿的选料处理方法上有过一次很大的改进,由原来对青料的处理采用“敲青”和“淘青”两个工序的水选法到煅烧法。在成书于崇祯年的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有以煅烧法处理青料的记载:“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用时先将炭火从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上者每斤煅出只得七两,中下者以次缩减。”从水选到火煅,是一次工艺技术上的改革,这个改革过程显然完成于嘉靖以后到崇祯这一段时期内,它是万历后期普遍使用浙江青料,并能迅速提高发色质量的重要原因。发色质量的提高,促进了青花瓷在绘画技巧上的提高,淡描青花的出现及分水法的掌握运用,展现出万历青花独具特色的幽蓝、淡雅宜人的效果。

虽然淡描青花在万历时期大量出现,但普遍给人的印象为制作不够精细、画笔草率简略、带有浓厚的民间气息,其实也不乏精品,只是所见为数不多。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淡描青花多为民窑生产,而且多出现在万历后期,流行的时间不长,同时这种画法接近文人画,内含着人们对文化和审美艺术的追求。一件精品不仅需要画工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同时需要精湛的制瓷技艺,并不是随意哪一个民窑能生产出来的,因而它既不太适合民窑大量生产,又与官窑所追求的富丽堂皇不太吻合,所见精品者多在民窑青花高档瓷中出现。

淡描青花的出現则进一步丰富了绘画题材,其精细者构图精心细腻,摆脱了以往草率随意的风格,至康熙时淡描青花画面更加追求精细规整。在万历淡描青花人物纹饰中,有些受当时一些名画家如陈洪绶、曾鲸等人物画家的影响,绘画水平较高。而分水法的掌握,使得青花深浅有致,纹饰描绘更加形象生动,富有层次感。一件件小巧精致的青花小碗、盘、瓶、缸等,呈现出一幅幅清新典雅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万历民窑青花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则。青花色调早中期蓝中泛紫,晚期灰暗晕散并开始用淡描手法。此时的绘画风格总的趋势繁缛满密,晚期则较为适中。(摘编)

猜你喜欢

发色官窑万历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官窑驿站”寻踪
2018流行发色,总有一款适合你
此“官窑”非彼官窑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太烧啦!质感雾面发色大集合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丝蕴至绚臻彩系列染发霜全新上市卓效显色 炫亮色彩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