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陶瓷器修复工艺与文化

2021-01-16张慧中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2期

摘要:中国素有“瓷器之国”的美誉,陶瓷器修复工艺由来已久。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陶瓷器的文化起源与发展,其次着重对锔瓷、金缮和彩绘作色这三种常见的陶瓷器修复工艺及其文化进行介绍,并结合这几项陶瓷器修复工艺在日本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陶瓷器修复;文化起源;锔瓷;金缮;彩绘作色

陶瓷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之一,囊括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陶瓷器的修复工艺也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元素,因此,针对陶瓷器修复的文化起源与修复工艺的研究是极具价值。

一、陶瓷器修复的文化起源

陶瓷器修复是对损坏的陶瓷器进行修复、再利用的工艺过程,是一项传统的、历史悠久的技艺,通过修复实现陶瓷器艺术生命的延长,因此,陶瓷器修复是陶瓷器文化之一[1]。

陶瓷器修复需要修复者拥有“惜物之心”,即耐心、怜惜,使受损的陶瓷器恢复到完美的形态,再度成为具有鉴赏价值的艺术品,更是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2]。在修复过程中,修复者要根据陶瓷器的破损程度进行再度设计,利用适宜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玉、金属、碎瓷,配合传统的陶瓷器修复技术进行分解、重组,恢复破损陶瓷器的原有功能。在名匠的手中,陶瓷器修复所展现的艺术之美、文化之美往往令人拍案叫绝[3]。

由古至今,陶瓷器修复工艺文化伴随时代的变迁,在修复材料、技术等方面出现了重大改良。陶瓷器修复最早见于某些出土的古代陶瓷器上,它们破裂位置两侧存在对称的穿孔,考古学家推断当时的陶瓷器修复技术是采用植物纤维进行系合的[4]。后来出现了金属工艺,修复者用金属丝进行串接,或者采用金属锔钉修补,演变为今天的金属焊接技法。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匠正在对破损的陶瓷器进行锔瓷工艺修补的画面,这说明该技术在宋代就已经相当成熟,并流传至今[5]。

宋代,采用定窑芒口覆烧法对陶瓷器芒口边缘进行修复,再包上金属装饰的做法较常见,它可以让被修复的陶瓷器更加高贵华丽,风靡一时,被称为“金装定器”[6]。这种金银包裹的修复方法成本高昂,一般为宫廷贵族所用。在现代陶瓷器修复中,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的合成粘合剂,在文物陶瓷器修复的接合、填补等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该修复技术成本低廉,也能获得不错的修复效果。

总的来说,陶瓷器修复文化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沉淀,在漫长的陶瓷器发展历史上,不仅体现了技艺的传承,还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各种截然不同的修复工艺中蕴藏着值得研究的文化内容,可以说,中国陶瓷器的修复工艺与陶瓷文化已经融为一体[7]。

二、陶瓷器修复的工艺

陶瓷器易碎、不易烧制且运输成本高,是促使陶瓷修复工艺出现的重要原因,下文结合文化内涵,介绍我国陶瓷器修复的几种典型工艺。

(一)锔瓷修复工艺

所谓锔瓷,就是将开裂的陶瓷器用钯钉连接起来,用特制的钻头在瓷器残片上打眼,保证钯钉嵌入到位,钻孔大小与钯钉大小相契合。在采用锔瓷工艺进行陶瓷器修补的过程中,打眼很重要,要求到位但不能穿透,一般打到壁厚的三分之一处即可,否则容易导致修补失败、陶瓷器渗漏。此外,还要观察其修补痕迹是否明显。在某些情况下,明显的修补痕迹可能会为陶瓷器增添全新的韵味,这就要求修复匠人不仅要拥有过人的修复技术,还要对陶瓷器的“美”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在早期工业制品尚未普及的台湾地区,锔瓷修复技术非常流行,锔瓷匠人比比皆是,见于佐仓孙三的《台风杂记》,其中将修复匠人称为“钉淘工者”[8]。后来,锔瓷技术在日本发扬光大,完全融入了日本人的审美文化。日本家家户户都钟爱茶具,他们认为用破碎的茶具喝茶是对茶道的不尊重,所以日本人也开始深入研究锔瓷修复工艺。经锔瓷修复过的陶瓷器能够看到相当明显的修复痕迹,但日本人将其理解为“瑕不掩瑜、不虚伪”,他们希望通过修复的茶具表现一种“以真面目示人”的精神,反映主人的真诚。从日式审美来看,不同位置的钯钉组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这一修复工艺在日本成为一种陶瓷器文化,重點在于凸显“真善美”。在我国,锔瓷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缝补生命、修补艺术”的工艺,不仅是一种陶瓷器修补方法,更是一种人文情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从哲学角度来看,锔瓷修复工艺与劳动美学的思想不谋而合:将一种物质引入全新的环境中参与审美过程,希望在色彩、线条、形体“三位一体”的兼顾和协调过程中带给人们深刻的思考,探寻平衡美学的实用价值功能……这些理念都被充分运用于现代陶瓷的设计之中[9]。

(二)金缮修复工艺

金缮是利用天然大漆对陶瓷器进行修复的工艺,是一种富有审美情趣的特殊技艺。金缮的适用范围相当广,目前在陶瓷器修复工作中仍有采用。修复者参考陶瓷器的具体破损状况,配合陶瓷、金属等作为胎骨进行粘合、修复,对修复表面进行研磨打滑处理,最后涂上一层金粉。金缮在修复陶瓷器方面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在于其采用了天然大漆作为粘合剂,同时金粉的装饰美化效果更突出,可以使修复过后的陶瓷器更美观。金缮修复工艺的艺术内涵,体现了修复匠人、陶瓷器主人对被修复陶瓷器的珍爱[10]。

不同于锔瓷,金缮修复工艺包含日本匠人的创新,被他们称为“金繕い”,与国内的“描金”类似。金缮修复工艺的文化价值深刻影响了现代陶瓷设计,它提升了陶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其意义不仅是修复,也是一种精加工,赋予了陶瓷器全新的生命内涵,兼具工艺美、文化美和内涵美;在保证所修复陶瓷器完整性的同时,重塑了陶瓷器的整体美感,例如在修复过程中采用的金线就颇具艺术性,这也是对被修复陶瓷器的装饰美化。在美化过程中,金线抽象、细腻的纹路赋予陶瓷器的美妙釉彩,金缮修复后的陶瓷器会在观感上与修复前呈现巨大的变化,其质感也会不同,缺陷不再是缺陷,反而呈现出一种重组之美。后人将金缮修复工艺理解为中日文化审美的交汇点,它提取了两国在陶瓷器文化审美方面的精华,也展示了两国在陶瓷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在日本,金缮工艺真正实现了创新,最后演变为现代陶瓷器修复工艺中的金缮技艺[11]。

(三)彩绘作色修复工艺

不同于以上两种修复工艺,彩绘作色修复工艺即保证修复过程中的作色与原物一致,属于无痕修复。作色是瓷器修复中最难的一道工序。如单色釉作色,以前用毛笔,现在多用喷枪(喷笔)等,在小型陶瓷器的细小破损位置进行作色弥补处理;针对釉下彩则运用丙烯漆对破损位置进行作色,然后喷上丙烯罩光釉;针对釉上彩则先喷上丙烯罩光釉,再用丙烯加清漆在破损位置补画彩绘;针对斗彩,主要是在釉上彩与釉下彩的作色部分进行上色描绘,然后对比描绘效果。作色这一工艺还被称为“补釉”,清梁同书《古铜瓷器考》中记载了对破缺瓷器的修复方法,如以旧补旧、配合釉药火烧等。在日本出现了专门的补釉修复陶瓷器的行业,被称为“焼き続屋”。江户时代后期,出现了补釉之后的新工艺“呼继”,成为日本陶瓷器修复中最常见的修复手段。该修复手段主要用于将不同技法烧制的陶瓷碎片补接到同一器物之上,是一种典型的“移花接木”式的陶瓷器修复工艺[12]。

彩绘作色修复工艺在审美体验上非常特殊,它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专业知识,专门用来塑造静态的艺术形象,对审美体验的追求接近极致,对色釉选择、上色力度以及涂染时机的要求都近乎严苛,因而其美学属性也更纯粹。在中国,彩绘作色工艺也有悠久的历史,它见证了我国陶瓷器的发展,在现代陶瓷器设计领域中也颇具意义。最初,彩绘作色的主要色调是白、黑和红,绘制后不再进行二次煅烧,因此彩绘作色部分容易由于磨损而大面积脱落[13]。

陶瓷器被破坏后,其原有的花纹裂缝会变得不完美,风采尽失,此时采用彩绘作色,浓墨重彩,可以保证与原有花纹的融合。彩绘作色可以突破传统的审美限制,用独特的颜色对陶瓷器进行修复过程中的二次艺术创作,体现出开放、自由的艺术创作精神。某些陶瓷器作品会因为彩绘作色修复而更具文化底蕴,审美效果也更突出。今天,陶瓷器修复中的彩绘作色修复工艺真正做到了博纳众彩,修复后的陶瓷器不会因损坏、修复而变得平庸,反倒往往使人眼前一亮。彩绘作色修复不局限于颜色,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完成修复以后,彩绘作色使陶瓷器达到前所未有的文化审美境界,这就是彩绘作色修复工艺中最有价值的文化内涵[14]。

三、结语

陶瓷器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传统的手工艺形态之一,它的修复工艺不仅体现不同年代人们高超的修复技巧,也展现了匠人独特的审美精神与广阔的艺术视野。千百年来,文化修养、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陶瓷器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观赏,修复工艺也与诸多文化内容相交融,在确保陶瓷器质量的基础上,工匠们追求修复工艺的精致与多元,以陶瓷器为对象形成二次艺术创作的契机与灵感。陶瓷器修复工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为陶瓷器锦上添花的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当代继承与发扬。

作者简介

张慧中,1985年10月生,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文博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陶瓷器。

参考文献

[1]蔡怡婷,张钰鹏.仿釉涂料在瓷器修复中应用研究与实践—以“唐长沙窑青釉模印贴花双鱼纹执壶”修复为例[J].上海视觉,2019(2):114-120.

[2]程晓平.高职院校陶瓷文物修复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刍议[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增刊2):173-175.

[3]窦海燕.陶瓷器修复的工艺与文化[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9(9):24.

[4]唐思思.文物陶瓷修复技艺在当代传承的载体与路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1):2.

[5]刘宇帅,温建华,邵芳.古陶瓷修复:陶瓷烧制温度与其修复性能的研究[J].文化产业,2020(29):12-16.

[6]周璐.青花瓷器的修复工艺探讨—以明代青花双龙戏珠纹瓷梅瓶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6):78-81.

[7]佚名.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F0002-F0003.

[8]秦晓航.浅析工艺美术品制作中陶瓷工艺的运用[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13):58.

[9]但唯婷,胡颖.金缮技艺在陶瓷文化創意产业中的应用[J].陶瓷,2019(2):71-73.

[10]原野.古陶天地筑梦前行记梁志伟及其古陶瓷收藏[J].上海工艺美术,2019(1):74-77.

[11]李齐,吕淑玲,何姗,等.古陶瓷修复中有色补配材料筛选实验研究—以首都博物馆馆藏青花鱼藻纹大缸为例[J].陶瓷学报,2020(5):750-757.

[12]肖继伟.以金缮为例论金元素在文人审美中的应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9(6):50.

[13]黄光华,汤令群.浅析陶瓷雕刻器型烧成后缺陷的处理[J].天工,2019(7):129.

[14]魏茜,欧阳雪芬.纤维材料在陶瓷修复中的独特性表现[J].装饰,2019(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