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协同创新夯实载体支撑

2021-01-16杨华李亚春

种子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种业协同创新

杨华 李亚春

摘    要:近年来,中国种子市场规模不断壮大,重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确保了“中国人端中国碗,中国碗盛中国粮”,但也存在市场集中度较低、种企实力偏弱、创新授权和转化效率不高、产学研合作有待强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种质资源保护、推进领军型企业培育、构建科企深度融合的新型创新体系、优化种业审批制度等推进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种业;市场集中度;协同创新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2-011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89.7       文献标志码:A

万业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农业生产资料,位于农业产业链的顶端,对作物产量、质量、抗旱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钥匙和“芯片”。种业的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作用。

1   中国种业创新发展的总体现状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农业发展理念,在产业规模、种企发展、种企创新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种子产业不断发展,种子产业市场规模从2011年99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 222亿元,并连续3年稳定在1 170亿元以上(详见表1)。中国种子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始终保持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地位。

(2)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近年来,全国种子产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2017年底,全国持有效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5 203家,比2011年下降40.2%[1]。总资产超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53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销售额超过1亿元企业达到148家,销售利润超过5 000万元企业达到24家。2018年,种子产业销售额前10强的市场集中度达到18%。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登海种业等专业领军企业实力(见表2)不断增强,推动了种子产业科研创新和市场化的持续发展。

(3)种子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在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的同时我国种子企业创新也进入了厚积薄发的快车道。尤其是2013年以来,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量几乎每年都跃上一个大台阶,申请量、授权量均大幅增加。2010—2020年,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授权量累计达到13 934件。其中2020年植物新品种授权2 560件,涉及59个种类,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排名前10的植物新品种总计达到1 990件,占全年新品种授权比重77.7%,种子产业创新力度不断加强(见图1、图2)。

2   中国种子产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种子市场集中度较低。近年来,虽然全国种子产业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但CR10市场集中度仍总体偏低,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差距悬殊。尤其是在我国种子产业市场集中度总体偏低的情况下,玉米等经济作物的市场集中度更是低下。在我国比较占据优势的水稻领域,常规稻市场集中度CR10达到33.92%,但玉米市场集中度CR10为17.42%。

(2)种子企业实力偏弱。2017年,全球种子巨头孟山都一家企业年销售额就达到109亿美元,而我国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登海种业等8家种业上市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累计仅达到135.33亿元,尚不足孟山都一家企业营收额的20%,我国种子龙头企业实力和市场营销力、影响力与国际种业航母企业相距明显。

(3)创新授权和转化效率偏低。近年来,中国种子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量不断攀升。但从趋势图中可以了解到,在植物新品种申请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申请获得授权的效率却并未相应同频增长,甚至在2016年、2017年还出现过较为明显地下降、反复。2018年,我国新品种授权/申請比率达到40.1%,植物新品种授权的大幅增加主要依赖于植物新品种申请的大幅增加。

(4)种子产业短板领域较为明显。在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整个种业产业领域短板仍较为明显。2020年,植物新品授权2 560件,其中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等4项主粮作物新品种数量达864件,占比33.8%;玉米、大豆以及等花生、油菜、向日葵等饲料、油料作物新品种数量达到883件,占比34.5%;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以及番茄、蝴蝶兰等花卉、蔬菜作物等共计50类农作物累计达到813件,占比31.7%。当前,我国水稻、小麦等主粮领域种子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也具有一些重点企业和名优品牌,能够确保主粮领域种子的自给自足。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育自主品种,但是受品种、栽培技术等限制,产量和质量还与国际最高水平有较大差距。蔬菜、花卉等领域存在严重短板,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下人民对于多样化、高质量的农产品和种子的需求相距甚远[2],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卡脖子”的问题。当前,我国种子产业创新和新品种授权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等传统优势领域,在经济作物、花卉、蔬菜等领域的创新依然是短板。

(5)产学研合作程度低。近年来,虽然我国种子创新呈现井喷发展态势,但总体来说,当前种业大部分技术创新都是敝帚自珍、单打独斗的创新模式。2020年第3批植物新品种授权名单中,涉及种业公司511家,涉及研究院(所)和大学(学院)402家,专业种子企业公司、科研院所成为种子产业创新的主力军。先锋国际良种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第3批855件植物新品种创新中,只有135件缘自种子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和推广,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占比仅为15.8%。协同创新和繁育推一体化的效率仍有待提高。

3   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来回反复以及单边主义、逆全球化主义盛行。个别掌握较强话语权和核心技术的西方发达国家漠视全球贸易规则框架和市场规律,频频挥起“国家安全” “知识产权”的大棒,动辄对竞争对手限供和“卡脖子”,为包括种业产品在内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带来巨大隐患。

在此大背景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打赢种业发展翻身仗,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夯实种业创新基础源泉。以深入开展全国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为契机,扎实做好本土传统农作物、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强化种子资源收集、深度发掘和重点保护,推进建立和完善种质资源库,搭建基础种质资源共享、信息共通的公共服务平台,夯实种业创新资源基础。

(2)强化规划引导,力促种业重点领域、短板领域实现突破。在确保水稻、小麦等主粮领域不断稳健创新发展的同时,强化对大豆、玉米、棉以及蔬菜、花卉等饲料作物、经济作物创新发展的规划引导和重点扶持。政府相关部门定期梳理、发布种子产业年度发展重点名录,对纳入重点名录领域的重点种企、重点项目通过一次性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方式进行支持,发挥种子企业在重点领域、短板领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3)推进领军型企业培育,强化种业创新发展的载体支撑。进一步畅通种子企业融资渠道,推进种子产业领域“瞪羚” “独角兽”企业在主板、科创板以及新三板市场上市,强化对种子企业发展金融支持。鼓励涉农企业、化工企业和种业龙头企业积极“走出去” “引进来”,通过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兼并等方式,加速资本、专利等要素的积累,实现资源共享,着力培育世界级种子领军企业。

(4)推进协同创新,构建科企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种业创新体系。持续推进全国区域型种业创新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鼓励种子龙头之间、种子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繁育基地间通过股权置换、交互控股等方式,构建战略联盟和发展综合体[3],强化科企双轮驱动,在重点基础科学研究、重大良种攻关以及集成育种[4]、转基因生物技术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推进种子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构建深度融合的新型种业创新体系。

(5)优化完善审批制度,营造种业创新发展良好营商环境。着力推进种业审批制度改革,在植物新品种授权、育繁推等重点领域和环节探索推行綠色通道、容缺机制以及先行先试机制,进一步提升植物新品种授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效率[5-6]。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度,着力营造种业创新发展良好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2020年中国种子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商情报网[DB/OL].[2020-09-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8520733773649078.

[2]万忠.当前种业发展困境及化解策略[N].中华工商时报,2021-04-13(03).

[3]周衍平,董世鑫,陈会英.合作创新行为演化博弈与仿真研究——以种业科企合作为例[J].科学与管理,2021(4):22.

[4]吴永华.提升协同创新水平 打造种业创新强省[J].浙江经济,2021(3):54.

[5]张亚歌,王道杰.集成育种新技术 跨入种业新时代[N].河南日报,2021-03-24(09).

[6]王平.我国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11):7-16.

猜你喜欢

种业协同创新
破发展瓶颈 护种业安全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
金融支持种业创新发展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