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耀州区青贮玉米增产种植技术研究

2021-01-16焦艳宁焦燕舞张向阳

种子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增产种植技术玉米

焦艳宁 焦燕舞 张向阳

摘    要:玉米又名苞谷,原产于南美洲,是全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为了加快耀州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高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经过4年试验、示范,通过优选良种、配方施肥、科学播种、生长期管理等技术,达到增产、增收。

关键词:玉米;增产;种植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2-0031-02       中國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1   发展现状

铜川市耀州区辖有8个镇、3个街道办、117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为1 475.58 km2,其中农耕地面积为35 013 hm2,旱地占总耕地面积80%以上。

2020年底,全区肉牛和奶牛存栏1.04万头,肉羊和奶羊存栏2.76万只,全区草食畜牧业发展逐步转变为规模化养殖[1]。饲草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17年全区共种植饲草玉米2 466 hm2,全株青贮玉米完成6.8万t;2018年全区共种植饲草玉米1 933 hm2,全株青贮玉米完成5.7万 t;2019年全区共种植饲草玉米1 866 hm2,全株青贮玉米完成5.4万t;2020年全区共种植饲草玉米1 266 hm2,全株青贮玉米完成6万t。

2   选用良种

2.1   种子准备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根据地力水平和气候特征,合理选择株型紧凑、抗逆、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青贮玉米优良品种,并选择正规公司生产且通过国家及省级审定的饲用或粮饲兼用型杂交玉米品种。选用良种要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损、无破损的玉米良种,田间透光性好,适宜于密植,利于玉米高产。

2.2   种子处理

在播前要做好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等种子处理工作,以达到出苗整齐、均匀的目的。在播前晒种2~3 d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可用50%辛硫磷乳油5 g加水100 g混拌后均匀喷洒在3 kg种子上,闷种3 h摊开,阴干后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有效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2.3   优良品种

耀州区主推饲草玉米品种有大唐8号、大唐12、雅玉8号、雅玉26,搭配种植禾玉9566、华玉11。

(1)大唐8号。夏播青贮生育期110 d, 春播青贮生育期120 d,叶色绿、叶片厚,全株22片叶子,株型半紧凑。株高3.2 m,穗位高1.5 m,果穗筒型,穗长20 cm,穗粗6 cm,穗行数16~20行,行粒数35粒左右。白轴,干物质产量为1 389.8 kg/667 m2,2021年耀州区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比对照雅玉8号增产0.3%,鲜饲料产量为4 211.7 kg/667 m2,淀粉含量31.9%,粗蛋白量8.7%,中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高抗锈病。适宜陕西关中、陕北青贮玉米区种植[2]。

(2)大唐12。2020年陕审青贮玉米品种。株型半紧凑,叶片宽大较稀,全株19片叶。株高2.98 m,穗位高1.2 m。轴红粒黄、半马齿型, 生育期115 d。全株淀粉含量31.6%,粗蛋白含量8.2%。干物质产量为1 597.8 kg,鲜物质产量为4 565.1 kg。高抗锈病、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小斑病和感弯孢叶斑病,适宜在陕西关中、陕北青贮玉米区种植。

(3)雅玉8号。夏播区青贮品种,2005年通过国审,生育期108 d,株型平展,适合留苗约4 000株/667 m2,株高3.0 m,穗位高1.3 m,叶片约20片,白轴黄粒、硬粒,抗丝黑穗病,粗蛋白含量8.8%,干重为839.5 kg/667 m2,鲜重为4 197.6 kg/667 m2。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夏播青贮种植。

(4)雅玉26。四川雅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育,品种来源:YA3237xYA8201。春播出苗至收获120 d。幼苗长势强,果穗长约20.3 cm,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38粒,干粒重304 g,出籽率87.1%,单株生产力160~170 g,株高3.0~3.1 m,穗位高1.2~1.3 m,株型平展。中抗小斑病、大斑病,感丝黑穗病。白轴黄粒,马齿型。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1.1%,粗淀粉含量77.0%,鲜重5 596.8 kg/667 m2。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夏播青贮种植。

(5)禾玉9566。2007国审青贮玉米品种,北京中农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在耀州区出苗至成熟110 d。株型半紧凑,株高2.9 m,穗位高1.05 m,全株叶片数20片。穗长17.8 cm,穗行数14~16行,粉轴黄粒、半马齿型,百粒重32 g。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丝黑穗病。籽粒粗蛋白含量9.22%,粗淀粉含量69%,2021年在耀州区鲜重5 469.6 kg/667 m2。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2020—2021年在耀州区试验种植[3]。

(6)华玉11。2019年国审玉米品种,品种来源:9736xQ1,青贮出苗至收获期107 d,比对照雅玉8号早熟1 d。株型半紧凑,株高3.4 m,穗位高0.9 m,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长锥形,穗长23 cm,穗行数14~16行,红轴黄粒、籽粒马齿型,百粒重42.5 g。高抗灰斑病,中抗大斑病、锈病,易感小斑病。全株粗蛋白含量8.3%,淀粉含量32.4%。2021年生产试验,干重平均产量为1 402.3 kg/667 m2,鲜重平均产量为4 030.8 kg/667 m2,比对照雅玉8号增产14.8%。在耀州区夏播区6月15日前播种,作青贮玉米试验种植。

3   生育期及生育阶段

7个生育期分别为播种期、出苗期(幼苗高2 cm左右的日期)、拔节期、抽雄期(雄穗主轴顶端露出3~5 cm的日期)、开花期(雄穗主轴开花的日期)、吐丝期(雌穗花丝伸出苞叶1~2 cm长的日期)、成熟期(胚乳线达到50%时的日期)。

3个生育阶段分别为苗期、穗期、花粒期[3]。

一是苗期,从出苗到拔节,是玉米生根、长叶阶段,以长根为中心,培育壮苗。

二是穗期,从拔节到抽雄,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雌雄穗快速分化,茎秆增粗、叶片展开,促进株壮穗大为目的。

三是花粒期,是以抽雄到子粒成熟,包括开花、吐丝和成熟3个时期。此阶段营养生长基本结束,最大限度地保持绿叶面积,增加光合强度,延长灌浆时间,防灾防倒,争取粒多、粒饱为目的。

4   种植技术

4.1   配方施肥

调整施肥结构、优化施肥配方,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施肥原则为结合有机肥和化肥,结合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分开施基肥和追肥。底肥应掌握多施的原则,有机肥做底肥应早施,结合整地可将氮肥总量的30%、一次性施入全部的磷、钾肥做底肥。深翻整地前每667 m2施农家肥2 t,施生物菌肥5~10 kg。根据玉米需肥特点施入高氮低磷中钾的复合肥或复混肥40~60 kg/667 m2,补施微肥硫酸锌0.2~0.5 kg/667 m2。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进行配方施肥,充分发挥化肥的速效性、有机肥的长效性和生物菌肥的增效性。

4.2   播种技术

播种时期为耀州区青贮玉米主要种植在前塬和中部残塬区的夏播玉米种植区。6月20日前播种,能达到青贮玉米青贮成熟收获标准。

一般小麦收获后应当天播种。播种密度应根据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特点,合理密植。大唐8号夏播密度4 000株/667 m2;大唐12号夏播密度4 500株/667 m2;雅玉8号夏播密度4 000株/667 m2;雅玉26夏播密度4 000株/667 m2;禾玉9566夏播密度4 500株/667 m2;华玉11夏播密度4 500株/667 m2。

播种方式采取玉米机械硬茬直播,等行距播种,行距50~60 cm,播种量为2~3 kg/667 m2。

4.3   田间管理

4.3.1   苗期管理

夏玉米苗期为25~30 d。主要是生根增叶,苗期管理的原则是促根生长,控上促下。壮苗标准是根多、叶色深绿、叶片宽厚、苗墩实,个体发育健壮,群体整齐,无缺苗断垄现象。田间管理主要目标是促根壮苗,及时间苗,适时定苗,一般在3叶间苗,5叶定苗,缺苗处留双苗。硬茬播种田,玉米出苗后要及时中耕灭茬,清除株、行間根茬、杂草、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促进玉米根系发育。

4.3.2   穗期管理

夏玉米穗期为25~30 d。穗期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即有根、茎、叶旺盛生长,又有雌雄穗的迅速分化发育,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快、生长量最大,需肥水最多的时期。

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秆促穗,促进中上部叶片健壮生长,雌雄穗分化发育完好,穗大粒多。田间管理要重施拔节肥,一般在玉米拔节期(7叶展),根据墒情或结合灌水追施三元复合肥20~25 kg/667 m2,严禁追施单元素肥料。

4.3.3   花粒期管理

夏玉米花粒期为35~40 d。花粒期玉米的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转入开花授粉、受精、籽粒形成及成熟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这一时期是增加粒数、提高粒重的关键时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7%~18%,同时结合灌水要补施穗肥,一般在大喇叭口期施尿素5~10 kg/667 m2,若有脱肥早衰现象,施肥期应适当提前,可适当加大施肥量[4]。

参考文献:

[1]韩成新.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4):37-39.

[2]孙吉军,陈志国,李新军.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化农业,2009(2):12.

[3]高志强,刘彦敏.青贮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75.

[4]周波,胡学安,薛华政,等.青贮玉米新品种郑青贮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8(7):39-40.

猜你喜欢

增产种植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
“富思德” 谷子套餐肥应用效果研究
不同有机肥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谷子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