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2021-01-16陈文婷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模型

陈文婷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文章提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模型,依此模型进行教学设计并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型;元素周期律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6-0072-0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使每个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1]。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就需要保持“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旨在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达成一致,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型构建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探索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教师制订了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问题和目标;接着学生展开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师进行观察管理,对学生进行评价、整合课堂生成、实时调整教学目标;最后学生反思,并反馈信息给教师,由教师总结归纳,最终实现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素养提升。教师把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融入课堂教学中,利用评价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学评共建、以评促学。

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本文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20年版)中的“元素周期律”为例,利用图1的课堂教学模型,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并在教学中不断修整完善模型,旨在切实落实评价目标,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要制订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依据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教材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更要指向有关核心素养的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要有引导教学、引导学习、引导评价的功能。

例如,“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形成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方法。基于元素周期律学生可以比较、解释和论证不同元素性质的差异,可以由已知元素和物质推知和研究未知元素和物质[2]。在该内容之前教材编排了几个专题介绍氯、钠、硫等元素及其化合物,为学生在本专题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和反应打下了基础。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深化、概括,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物质性质变化的本质,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提升。元素周期律也为后续研究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反应原理打下理论基础。据此,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电池材料的选择,能够感知元素周期表中存在的规律性。

(2)通过观看视频、实验探究,认识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通过处理相关数据,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利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递变规律的本质原因,构建“结构决定性质”认知模型。

(5)掌握利用元素周期律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的认知方法,感受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设计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

“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的难点是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评价任务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有诊断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成知识和能力。学习任务的设置应该体现学科知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体现和发展学生的相关能力。同时,学习任务的呈现应清晰,让学生明确要求。

例如,“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设置如下:

3.实施多元化的有效评价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评价类型可以分为课前的预设评价和课堂的即时评价。预设评价就是根据教学设计中的学习任务设置评价任务,设计问题,预测学生的反应;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过程在不断地变化,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反馈,给出即时评价,并对教学任务做出调整。

即时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简单式(简单判断对错)、肯定式(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點评式(对学生的回答梳理要点)、提升式(引导新的思路)、素养式(应用知识方法、提升思维、发展核心素养)[3]。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的实时学情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环节Ⅱ“寻找规律”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时,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如下评价。

利用实验事实呈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学习相关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掌握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给予了“肯定式”的评价,通过方案也能评估学生对信息的利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时设计新的问题,通过“点评式”“提升式”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完善方案,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问题的提出也是层层递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不再把方案直接告诉学生,不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让他们思考“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实现在评价中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反思

笔者任教两个平行班,一个班级(称为A班)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直接将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实验采用演示实验;另一个班级(称为B班)采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找规律—认识规律的本质—应用规律”。为了比较教学效果,笔者设计了一份测验题(包括10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课后进行检测,B班的平均分明显高于A班。此外,笔者还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了谈话调查,B班学生一致认为课堂上采用实验探究的形式,加强了元素周期律在元素性质比较中的应用;而且通过课堂上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能及时明确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认识或思维误区,并加以修正,从而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回顾本节课的整体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 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评价任务三者协调一致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评价任务三者协调一致。换言之,教师不仅要设计自己要“教什么”,还要设计学生“怎么学”,还要去了解学生“学得怎么样”。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就要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学习任务的呈现应基于真实情境,以项目式、问题驱动式、探究式等形式展开。评价任务则依据教学目标,设定相应的评价的内容、方式、时机。如评价内容可以是评价诊断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或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水平、知识的运用能力等;评价方式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时机,即“何时评”,首先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预设评价,其次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

2. 教学模型中的环节可调整顺序或适当缩减

教学模型中教師行为与学生行为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调整顺序或适当缩减。如实验探究课中,由于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教师可以先“点评整合”,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再“观察管理”;若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需要进行实验,以“讨论交流”为主,那么教师就以“点评整合”为主。教师的评价活动应该始终贯穿课堂,把评价当作教学的一部分。

3. 基于核心素养,设置真实情境的活动任务

真实、具体的问题情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本课中以锂离子电池资源紧缺需寻找替代物为背景切入学习主题,最后以锶型矿泉水情境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能力。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发展运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朱鹏飞,陈敏,孙逸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以“元素周期律”为例[J].化学教学,2019(10) :37-42.

[3]  姚启文.化学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方式的选择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6):75-76.

[4]  吴国英,赵贤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3):33-34+2.

[5]  唐云波.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化学教育,2013(6):50-54.

[6]  刘江田.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模型构建[J].江苏教育,2019(19):7-11.

(责任编辑 张 简)

猜你喜欢

教学模型
如何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使用移动设备
动态网站建设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课程模式的创新的研究
半翻转课堂微课资源课堂应用新模式探索
“互联网+”时代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平板电脑的智慧移动学习课堂构建研究
基于实例的进程同步教学模型的研究与构建
“绿色”英语教学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的模型构建
基于MADE模型的建筑设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