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

2021-01-16杨文娟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27期
关键词:校企课程体系物流

杨文娟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大规模发展的趋势背景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智慧物流发展的政策。由于我国智慧物流建设规模越来越广泛,以及传统物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的不断增加,智能物流成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已是必然形势。在技术方面,各种物流产业也依次采用了各种现代化技术构建起了智慧化的物流体系,并且各种体系依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创新,促使着智慧物流的发展蒸蒸日上。对于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而言,培养适应智慧物流产业所需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基本问题,也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宗旨。

一、智慧物流的显性作用

(一)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净利润

智能物流可以大大降低制造、物流等行业的成本,是提高企业利润的最基本手段。生产、批发、零售三方可以利用智能物流进行协作,实现信息共享,为物流企业节省更多成本。而各种新兴技术如无线定位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实现了物流规划的智能化管理,整合了物流核心业务流程,是物流管理变得更加合理,让物流过程的消耗也逐渐变低。总体来说即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净利润[1]。

(二)提高物流产业发展效率,成为物流产业的信息技术主导

智慧物流建设加快了当地物流业的发展,包括物流存储、转运及信息整合一体化等功能,突破了传统意识中行业的局限性,将各个行业及部门的利益协调统一,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配置。除此之外,要现代化、专业化和互补性融入到传统物流行业的转型中,就必须整合物流企业,将分散的物流资源集中在一起,充分发挥出物流产业的综合优势和规模优势。

(三)为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智能融合奠定基础

随着RFID技术和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联网将为企业物流系统、生产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的智能集成奠定基础。网络融合应当形成智生产链与供应链的有机结合,使企业的智慧化物流充分融入企业运营中,突破工序与流程的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四)使消费者的心理压力大大降低

智慧物流通过提供产品的溯源追踪,尤其是对食品类商品的溯源查询,能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放心,不仅能够促进消费者消费,还能够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最终对整体市场产生良性影响。

(五)促进当地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智慧物流融合了多种服务功能,体现了现代经济需求强调信息流和物流的快速、高效、顺畅运行,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整合社会资源的特点。

二、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特色

现如今,依旧有众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根据传统的物流岗位设置培养目标,缺乏对当地经济特点、当前社会需求和学校特点的综合考虑进而导致该院校没有精准定位自身的教学特色,并且其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缺乏明确的教学方向。

(二)缺乏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

与以往的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更加注重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且更加注重于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有助于高校实现物流管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然而其课程体系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培养掌握传统的物流专业技能的人员。

(三)实训资源不足

先进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完善的物流设施。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实训,主要由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实践基地或直接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培训的两种方式组成。但是,一方面,企业仅仅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将合适的学生引进企业,却难以与核心工作岗位相接触;另一方面,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通常具有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物流行业中的大部分合作企业都仅仅是单一的配送中心,难以实现全面的物流专业实训[2]。

三、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

(一)建立更加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和企业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能力。机构人员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抽选,各派一名联系人,以便协调与沟通。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运行体系,并将管理、教学和质量控制体系涵盖在内。合作企业应当制定实际可行的实训学生管理方法,要去报实训学生的合法权益,例如基本工资、工伤意外保险等等;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实际需求,将各个不同的岗位合理分配给学生,为学生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二)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为培养更多的物流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和企业应当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持续更新和完善。根据智慧物流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开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方式,形成合理的能力考核评价运行的标准,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培养理论与实践技术兼具的优秀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当与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相结合,帮助学生尽快考取物流管理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进而能够更加快速地适应于智慧物流的行业中。

(三)校企双方共建“双主体”的教育机制

在学校遵循教师的教学指导,在企业遵循师傅的教学指导就是“双主体”教育机制的基本教学理念,其主要形式就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在不同的时期进行分别教学。加强校企人员的相互聘用,强化双向职业教育的范围和深度[4]。合作企业应以高级技术人员为基础,选拔更优秀、素质更高的人才为学生的实训师傅,并将师傅所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并且结合一定的支持和补助津贴,提高师傅的教学主动性。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并把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中,作为教师提升专业技术岗位的重要依据。

在学校,学生主要学习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而在企业中,学生应当以小组或班的形式进入企业实习,学习物流运营流程,学习相关软件的操作,以及学习相关设备的检查和维护[5]。学生能够在师傅的教导下熟悉有关业务的基本流程,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进而实现熟练操作各种物流管理设备,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水平。

(四)校企双方共同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物流人才,校企双方要详细研究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应当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引入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技术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终身学习需要等方面建立符合“校本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企业、学校、教师、师傅共同参与的课程[6]。

(五)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教材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能够尽早胜任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教材[7]。该教材应当以智慧物流的发展为基础,并且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岗位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共同编写出高职院校与企业统一适用的教材,这样一来,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缩小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感,将彼此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六)校企双方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便其毕业后能更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进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因此,因此校企双方需要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并根据企业的不同岗位、不同经营流程,融合进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水平标准,共同开发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共同编制实践教学大纲,选用实践教学教材,联合设计,实施阶段性教学,共同制定及实施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共同举办实践教学活动等等。

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学校能够获取知识、专利、教育、劳务等方面的酬劳;学生能够获取实践知识、经验、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进而帮助他们调动工作积极性以及提高实践能力;企业能够降低相关的教育费附加与地方教育费附加,在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收入以及经济效益[8]。如此一来,一举三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物流的高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大面积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优化了物流工作的流程,将人工成本的花费大大降低,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智慧物流的大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是为高校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重要一环。通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高校物流专业可以不断完善物流人才培养的机制,为物流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有效的培训渠道,运用更有效的培养手段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课程体系物流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