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经济化问题探讨

2021-01-16钟芸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农业农村局

环球市场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业化经营农民

钟芸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农业农村局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发展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也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农业与农民密切相关,只有农业得到发展,农民的收入才能稳定提高。

一、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经济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经济化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通过跟随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变化,对农民所生产的农业产品进行“产、供、销”三方面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农民经济直接与市场接轨的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经济化的出现,使得农民不再像以前一样与市场几乎没有关联,只能进行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模式。而是企业的参与下,农民与企业配合将生产的农作物进行集中回收加工后导入市场。

农业生产化与农民经济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关联市场,其起点或者导向是从市场开始的。根据国内外市场对农作物产品的需求为导向,依靠市场进行生产资料的收集、产品原料的购入以及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操作。此外,农业生产化经营还包括专业化、一体化、集约化等众多特征。农业生产化经营中不仅需要企业与农民的配合,还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参与与监督[1]。

二、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经济化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参差不齐

由于各省市、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不同,农民所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成熟时间等各方面因素参差不齐,导致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整体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产生。一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着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小规模的经营模式。因此,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信息接收不够及时有效,与市场的关联度相对较低。

(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不健全

传统的农民经营生产模式比较保守,只能依靠单一的交易方式获得经济利益。另外,国家针对农业产业化没有出台健全的政策规定,加上农民的保守意识使得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目前我国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

(三)农民素质不高、农业技术难以推广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或者迁居到城市,导致了农村留守人员大多是老弱劳动力。而且,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获取先进的农业技术有限。因此,农业产业化的模式推动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农民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种植,不仅农作物种植效率低,农业收入也没有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是妇女与老人,劳动能力有限。另外,有些农村家庭全家外出务工,导致家中土地无人耕种而荒废,大大降低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再加上,农村水土资源治理不够彻底,致使水土流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五)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不规范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农户和企业间的利益关系不规范,也是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之一。企业在没有与农民签订情况下,往往只有口头约定。此时,如果企业不按约定进行单方面的毁约,不仅会给农民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失去农民对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信任。

有些农村与城市之间距离较远,再加上企业规模参差不齐,导致企业与农民之间很难达成有效的合作。并且龙头企业的数量少无法带动周边农村形成有规模的产业化经营模式[2]。

(六)农业产业链不完善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看作是“产、销、供”相联系的一条产业链。“产”指的是生产,现阶段农民的生产模式比较单一无法与市场接轨。“销”指的是农作物的销售,销售渠道单一不稳定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另外,“供”指的是供应,农作物要供应给企业生产、企业要供应到市场。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体系链不够完善,农民与企业、市场连接不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解决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经济化问题的策略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针对市场的需求,集中农民零散种植的模式,有效地“化整为零”,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市场需求。同时,促进农民生产更加趋于专业化、机械化和规模化。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经济化的到来,还能切实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做好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经济化建设过程中各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基于此,本文主要提出如下策略建议,希望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一)发展多种农业产业化模式

我国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势地貌、农业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因素,致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达不到统一模式。因此,各地政府应充分考虑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农业产业化的转型。此外,还应多次开展与农业产业化有关的知识讲座、农民问题答疑等活动。让农民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加强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

(二)政府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一,政府应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来。作为企业与农民间沟通的桥梁,政府应为企业和农民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和保障。第二,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以减免企业税收和补贴的方式帮助企业正常运转。政府也应大力扶持农村的农业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农资企业开展惠民农资补贴活动。政府部门也应听取农民的反馈意见,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三,推动农业调整结构,鼓励农民主动改变传统的经营策略。放宽农资贷款条件,大力推进农业实现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化生产模式。

(三)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有效指导农业生产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资源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政府应该培养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分配到各个农村面对面的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帮助农民科学种植生产。组织干部到各地学习先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素养。让干部带领村民进行有效的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市场管理,保证农民的劳动成果可以顺利的销售出去。增加规范的农产品销售场所,提供良好的销售渠道,改善农民销售渠道单一的状况。

(四)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鼓励农民承包、租赁闲置的土地,农民能够种植的土地逐渐增加规模后自然而然地转变为机械化种植。建立多种形式的村集体土地经营制度,鼓励农民种植。完善土地资源流转程序,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不适宜种植农作的地区,政府可以开发当地旅游业、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政府应下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助农民将承包的土地进行合理的经营。例如,山地较多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种植果树,开办采摘果园等特色项目。

(五)完善农业产业化管理体制

为保证企业和农民双方的利益,政府应监督、督促企业和农民签订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合同的签订不仅可以降低违约率,还能增强双方法律意识、提高双方配合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龙头企业是牵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的领头羊,龙头企业的经营发展能使农业产业形成规模化。政府要发挥导向作用,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促使企业和农民达成长久稳定的合作。

选择企业与农民合作时,政府义务考察合作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创新能力。企业只有不断的跟随市场发展,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才能带动农业发展。其次,农民也有义务保证在企业指导下保质保量的提供农业产品,配合企业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满足企业的需求。

(六)完善“产、销、供”的体系链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条以农民和企业为主要参与者,共同为市场提供产品的体系链。本文3.1至3.5的内容就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解决农业经济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解答。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符合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形成了农民与企业相配合、企业与市场相联结的一条循环发展的体系链。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协调[3]。

企业和政府提供专业的技术人员帮助、扶持农民种植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原材料-农作物。其次,企业再统一收购农作物,保证农民所产所得有销售渠道。最后政府扶持企业经营更加壮大,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由此,农民与市场产生了间接的联系,在市场的需求下企业和农民都作为不同方面的生产者为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市场得到新鲜血液后反过来供养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

四、结论

农业发展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也是我国现阶段重点解决的根本问题。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经济化的出现,为解决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因此,应该加强推广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发展,积极带动企业和农民的密切合作、拉近农民与市场的距离。

猜你喜欢

产业化经营农民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