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荆浩对萧云从绘画艺术的影响

2021-01-16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绘画

祝 虹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教育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萧云从是明末清初的绘画名家,其影响蜚声海内外。《国朝画征录》评价萧云从的画“不专宗法,自成一家”[1]。中国画讲究师承,重视对经典之作的传承与发展,作品的最终呈现又与时代及画家的个人经历、品性修养、画学思想、笔墨意气等多重因素息息相关。萧云从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对其所欣赏的前代画家多有研究和临习,其中北方山水画派之祖、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对萧云从的艺术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在萧云从1653年创作成熟时期所作《胜情遥寄图册》多幅画作中可得佐证。

一、从画作题款看荆浩对萧云从的影响

《胜情遥寄图册》是萧云从58岁时创作的中国画山水图册,共八幅画作,每幅都详细题有学习某位画家,其中有两幅师法荆浩,分别是第五幅和第六幅,但在“题”上对荆浩的称呼又做了区分。第五幅题“碧山寻旧图。学荆浩,癸巳夏初,访士介年兄,写此致意,区湖萧云从”,第六幅题“学洪谷子法”[2]13。题注里的一名一号,其意确实。荆浩是五代著名山水画家,后为躲避战乱隐居于太行山洪谷,别号洪谷子。荆浩博通经史,善属文,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除了学荆浩的两幅之外,另有第一幅和第八幅的题注表明是学李成的画法而作。李成是五代宋初画家,号营丘,与董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第一幅题“穷溪渔隐,学李成”,第八幅则题“万山飞雪,为营丘之笔,缩巨幅于一册,远磴盘折,秀木凄寒,六月着腕不减北风图也”[2]14。与学荆浩的两幅一致,也是一幅题注画家之名,一幅注其别号。

《胜情遥寄图册》共八幅,其中学荆浩的有两幅,另有两幅学李成、一幅学关仝。关仝早年师法荆浩,李成师关仝、荆浩,加在一起即是八之有五。此外,萧云从在其代表作《太平山水图册》中之《尼坡图》题款为:“然亦学洪谷子(即荆浩)灞桥骡背之笔法也。”[3]从这些题款中可以看出,萧云从对荆浩绘画非一时之兴,荆浩对萧云从创作有不小的影响。

通过萧云从不同时期的作品可看出其风格脉络的形成有经研习古人画法进行创作实践的因素,通过思考与摹写,与古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亦可理解为古人通过作品对后来者进行绘画思想和艺术创作方法上的传授,这是一种较高层次传承,对传承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语言都有严苛的要求,传承者的才学、性情和修养直接影响传承和创新的效果。

二、从人生经历和画学思想看荆浩对萧云从的影响

荆浩于后梁时因避乱而隐居于太行山洪谷,萧云从于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选择隐居,明朝灭亡入清后归隐不仕。这种共同的避乱隐居经历以及作为读书人的思想传统,使得萧云从在创作风格上欣赏荆浩,亦有在人生经历和处世之道上的惺惺相惜。萧云从绘《胜情遥寄图册》时,心怀已似入道境。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观念为文人提供了一方固守精神的净土,古时文人大多年轻时意气风发积极入世,遇有时代变迁感怀又常思出世,这二者并不矛盾。画家创作的物象景致乃至其绘画风格均与主体的人生经历、才情修养与笔墨意趣等有着必然的联系,作品中饱含着画家的清思妙悟、隽远神韵。

萧云从和荆浩在绘画题材上均以山水见长,他们的山水画作品多取材于自然中的真山真水,在创作中又融入了个人情思,被赋予了丰富且深厚的人文内涵,有别于纯粹的自然山水。荆浩和萧云从都是有着深厚学养的文人,强调人格、思想的独立,从事艺术创作多为“寄”。“意不在画故得于画”[4],不为画而画,而以画为寄。以山水为寄,抒发胸中感怀;以绘画当哲学,来阐释人生的道理。注重绘画的寄意遣兴,将情感构筑的理想之境与客观现实结合,再进行融合、提炼,创造出符合自然之真、妙的审美意象,使心灵得以涤荡。沉浸在山水中,漫游在天地间,构建使精神和心灵得到抚慰、使神思以达和畅的精神家园。通过画中的有形山水表现出来的胸襟、情志、意趣、神韵才是创作者所寻索的精神内核。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中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5]152通过山水来表达山水的道理,寻觅自然山水中的“神”和“理”,从而感悟“道”,再将其在画卷中呈现出来,以此来构筑胸中之画境。

三、从绘画语言看荆浩对萧云从的影响

荆浩在绘画中的布局构图、笔墨意趣、画境气韵等绘画语言对萧云从的影响跃然纸上,萧云从研究、临习荆浩、关仝、李成等人的艺术创作之法,融南、北山水画派之所长,又另辟蹊径,形成特有的绘画艺术风格。从萧云从多幅绘画作品的题款和作品风格中可明晰其传承南北方山水画艺术之法的脉络。郑午昌先生记述:“萧云从,字尺木,号无闷道人,当涂人。崇祯十二年己卯副车,不就铨选。以诗文自娱,兼精六书六律。画则体备众法,自成一家,笔意清疏韵秀,饶有逸致;其追摹往哲,亦有工雅绝伦之作。”[6]312

从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的荆浩《雪景山水图》与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萧云从《雪岳读书图》比较来看,所绘均为雪景山水,在绘画语言上都表现出山川雄伟、坚挺之势。雪景的苍茫、山体的雄浑与细笔勾勒的树木、屋舍等物象的线条形成对比,恢弘雄健与柔韧俊秀形成强烈的反差,但又互为补充、支撑,给观者以广袤、整饬、融合、沁润、松秀的视觉感受。荆浩长期隐居太行山,山势高耸,陡峭挺拔,他所表现出来的山水富有北方山水的坚挺、险峻、博大。萧云从一直生活在江南,山势与北方明显不同,但他笔下的山,亦有耸立挺拔雄浑之色,这也可说明萧云从对荆浩的研习非简单技法临摹,更多着意于其章法布局、气势意境、风骨气韵。

再有,荆浩的代表作《匡庐图》通过全景式构图表现太行山的层峦叠嶂、主峰赫立、烟岚浩渺,观画时巍峨险峻之势扑面而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而立轴构图中S形推进,虚实掩映,意境更加深邃幽远。萧云从的代表作《太平山水图册》也具有开图千里的全景式构图布局,所绘林木山峦绵延起伏、苍润劲秀、广博浩瀚。

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艺术创作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荆浩曾师法张璪,萧云从追摹往哲,研习古人之法为己所用。荆浩画山水构图气势雄浑,线条注重力的表现,皴法完备,表现山水之壮美,营造出独有的磅礴画境。俞剑华先生的《中国绘画史》中介绍荆浩时称:“其画皴钩布置,笔意森然,无凝滞之迹。好为云中山顶,四面竣厚,百丈危峰屹立于青冥之间……”[5]277郑午昌先生著《中国画学全史》中如此描述荆浩绘画艺术:“画山水树石以自娱。善为云中山顶,气局笔势,非常雄横。”[6]117

有关荆浩用笔的特点,历来记载分析不一。有的说他“皴用小斧劈,树石勾勒,笔如篆籀”(李佐贤语);还有的说“其山与树皆以秃笔细写,形如古篆隶,苍古之甚”(孙承泽语)[7]。萧云从曾撰写《太白楼画壁记》,其中说:“余但知为书,不知其为画也。”[8]结合荆浩的画论著作与其绘画风格,再观萧云从绘画创作中从构图布局到画中气韵营造,对物之形象的把握,笔墨意趣的表现,乃至对画理的研习,自然形成特有的创作心路,荆浩的画作与画论对萧云从艺术的影响不可小视。更为可贵的是,萧云从学习其法但不拘于模仿,并没有直接“搬用”的痕迹,而是潜心学习前人的画法或者思想,师其意而非师其迹。郑振铎对萧云从的代表作《太平山水图》极为推崇,曰:“图凡四十三,无一不具深远之趣。或浪卷云舒,烟笼渺渺;或田园历历如毯纹,山峰耸叠似岛屿;或作危崖惊险之势,或写乡野恬静之态,大抵诸家山水画作风,无不毕于斯,可谓集大成之作矣。”[9]

四、从绘画理论和审美旨趣看荆浩对萧云从的影响

荆浩在绘画理论上成就斐然,著有《笔法记》传世。《笔法记》最为核心者:一是“度象取真”的绘画创作观;二是“六要”论;三是关于绘画的“笔有四势”与“二病”[10]122。“六要”论乃中国绘画史上继谢赫六法论之后的又一绘画理论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给后世画家创作山水画提供了理论依据,颇具指导意义。比照《笔法记》观萧云从山水画中的布局设景,即可发现其对萧云从绘画创作思想与技法上的影响。

荆浩生活在唐末至五代时期,战争频仍。为避战乱隐居后,其艺术思想由儒入道,《笔法记》中多有道家美学审美旨趣深刻的影响痕迹[11]。萧云从身处战乱年代,从踌躇满志却报国无门,到江山易主后之漂泊孤凄,最终选择避世隐居。荆浩与萧云从都博通经史、学识渊博,有着相似的经历,画家的感触、心绪、眼界、胸怀使其借由画中之境绘就画外之意。

荆浩号洪谷子;李成称李营丘;萧云从号钟山老人。相似的人生际遇与随之而来的悲怆心境,同样于自然山水中找寻精神世界中的山水画境。荆浩撰写的《笔法记》中,“吾”与“叟”首句对话便是:“叟曰:‘子知笔法乎?曰:‘仪形野人也,岂知笔法耶?’”“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10]123

或受荆浩画学思想的影响,萧云从对用笔也是尤为注重,他在赠友人方兆曾《深山溪流图》款识中说:“第世人画山水务墨气而不知笔气,余见大痴全以三寸弱翰为千古擅场,虽复格纤皴以蒙葺杂乱,而力古势健,流览而莫尽者笔为之也。”[12]由此可见,萧云从与荆浩一样重视骨法用笔,注重线性表现与绘画用笔中的书写意味。生命意识是中国文人画的一个内在追求,是古典审美理想的终极关怀,从艺术创作中可看出创作本体对生命的态度。正是有了这种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文人画才有了其绘画的精神内核与独特审美意味。绘画借客观物象来表现生命,是特定时空情境下鲜活的情状,是瞬间灵韵,亦是永恒之精神世界的具象呈现。荆浩对萧云从的影响自《笔法记》中的绘画理论到《匡庐图》等代表作品,从他的处事态度、画学思想乃至具体的创作方法,多维且立体。

五、结语

萧云从研习、继承荆浩、关仝、李成等前人的绘画旨趣、笔墨技法、画理意蕴,学习荆浩通过广博的全景式构图营造画面之恢弘气势的创作方法,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乃至荆浩画面中“如篆隶”的书写性线条,清疏荒寒意境的营造,坚凝挺巧、四面竣厚画面风格的呈现,都可以从萧云从萧疏毓秀、整饬爽利、简淡雅韵的绘画风格中找到痕迹。

绘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绝非一蹴而就。萧云从自荆浩等前人处学习借鉴,又融会贯通、自成一格,而后对同时代及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如同时代的新安画派、明末清初的版画、民族工艺美术之瑰宝铁画等,其代表作流传到海外对日本南画同样产生了催化作用。学习吸收、创新转化、传承发展,这正是文化艺术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与价值之所在。

猜你喜欢

山水画山水绘画
《山水间》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