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步古诗苑,体味经典美

2021-01-16李仰臣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景物答题赏析

李仰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中考考试说明》也要求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诗词鉴赏题因其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成为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常客”和必考的热点之一。下面以2021年中考试题为例,梳理几个常见的考点,谈谈几个备考的策略。

一、炼字品析

【知识精讲】

古人吟诗作词非常讲究“炼字”,追求一字传神,可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因此,古诗词中那些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表达效果显著的字词,就成了解读诗词的钥匙,自然也就成了考查的重点之一。

此类试题的设题形式主要有:(1)诗句中的“×”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2)颔联中的“×”和“×”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3)诗句中的“×”字能否改为“×”字?为什么?(4)颈联中的“×”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原因。(5)“×”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典例探究】

(2021年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卧读陶诗未终卷”中的“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就是炼字品析。答题时,考生不能单纯地就字论字,或者脱离诗歌本身简单地解释字词的含义,而要采取正确的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具体来说,首先要解释“卧”的含义是躺或趴,其次再现“卧”字所在的后两句诗所描述的生活情景,即躺着阅读陶渊明的诗没有“终卷”,又乘着细雨去田里锄瓜。最后点出“卧”字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卧”写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悠闲地躺着读着陶渊明的诗作,这是作者心情闲适的表现。陶渊明的许多田园诗颇能引起陆游的共鸣,因此他闲居期间特别爱读陶渊明的诗。一个“卧”字更显出他悠闲自得的情态。

【备考策略】

解答此类试题,要坚持字(词)不离句的原则,将该字(词)还原到作品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其妙处或表达效果。

答题时,可遵循以下的思路(要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首先,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原诗句中的意思,看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

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该字在诗中所塑造的形象和描绘的情景;

接着,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最后,思考该字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者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二、情感内容

【知识精讲】

“诗言志”(《尚书·尧典》),无论是鉴赏田园诗、边塞诗、抒情诗,还是品析送别诗、思乡诗、怀人诗,考生要在了解诗人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悟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对诗词情感或者主要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也是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此类试题的设题形式主要有:(1)这首诗写了××时节的哪些景物?(2)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诗人在这首诗中阐述了什么哲理?(4)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典例探究】

(2021年四川眉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各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这首七律把诗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句诗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饱含着浓郁的诗情,言近旨远,值得反复吟味。第(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只有选项D有误,因为尾联抒发的是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所以应选D。第(2)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时,必须结合标题和具体的诗句,正确把握诗意。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颔联描述诗人因战争而流落蜀中的情况,给人以孤独飘零之感和年华逝去之悲;颈联通过“宵立昼眠”这个反常的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答案:①因战争而不得不流落他乡的孤独飘零之感;②远离家乡不得归而产生的浓烈的思家、忆弟之情;③不能重返故土而老于蜀中的年华逝去之悲;④连战皆捷,希望破幽燕、平定叛乱的国家命运之忧。

【备考策略】

首先,联系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做到知人论世,这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体悟表现的情感。

然后,借助注释。为降低理解难度,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些注释,这对理解诗词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

接着,分析意象。古诗词中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比较固定,如杨柳、孤蓬、浮云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表示思乡怀人。抓住这个特点,可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诗中的感情。

最后,抓关键词。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中,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答题时,要沉下心来,推敲每个词语的含义,善于借助这类词语,从而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此外,明确题材。古诗词的题材大体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怀古诗、闺怨诗等,不同题材的诗词蕴含的情感往往不同。

三、描绘画面

【知识精讲】

做到“诗中有画”,是写景抒情诗的最高境界。古诗词里的写景句子,往往都刻画了让人沉醉的动人画面,远近结合,动静相宜,色彩绚丽,美不胜收。鉴于此,“描绘画面题”成了中考试卷中的一位“常客”,其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提升他们的描述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类试题的设题形式主要有(: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两句诗”所呈现的场景。(3)请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里出现的画面。(4)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情景。(5)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所展现的壮观画面。

【典例探究】

(2021年江苏连云港卷)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绘画面】乙诗前两句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描绘画面题。答题时,考生要在准确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特点并发挥联想,在头脑里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然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乙诗首句用“日暮”“飞鸦”的意象,给人一种荒凉、惆怅、压抑的感受;次句的“极目”突出梁园的面积广大,“两三家”又显出残存的人家少。两相对照之下,更显出景象的破败与“萧条”。前两句宛如一个电影长镜头,从正面极写园林之萧条。

答案: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

【备考策略】

描绘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要读懂诗句,理解其内容,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把握画面的构成。

其次,要借助联想和想象,调动各种感官,从听觉、視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感知画面的特点,描摹出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而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

再次,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描述时既要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四、表达赏析

【知识精讲】

表达赏析题,就是要求考生对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的试题。古诗词涉及的艺术技巧有很多,常见的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等。一般来说,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后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对比、用典、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对偶等。考生熟练地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能够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正确表达出真切的感受。

此类试题的设题形式主要有(:1)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对×××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3)诗人笔下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4)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诗的第×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典例探究】

(2021年江苏扬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各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

答:

(2)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答:

解析: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时所作。第(1)题考查对“渲染”的理解赏析。“屋上”“破纸”领起的两句诗将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屋外狂风急雨、风吹纸响的情景,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衬托了作者独宿博山的孤寂与凄凉之情。第(2)题考查对“虚实结合”这种写法的鉴赏品析。下片第一、二句表现作者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此为实写作者的平生经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第三句点明时令,同时也暗示作者梦中惊醒,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此为虚写。总之,下片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诗人即使年迈,也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豪情。

答案:(1)词人通过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气氛。(2)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这是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是实写;词人突然从梦中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山,则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诗人即使年迈,也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

【备考策略】

解答表达赏析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看清要求,有的放矢。考生答题前要先看清楚命题者是如何提问的,再确定答题的角度。如果题目是就修辞手法提问,就围绕比喻、拟人、夸张等角度回答;如果题目是就抒情方式提问,就围绕直抒胸臆、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方面回答;如果题目是就表现手法提问,就围绕动静、虚实、衬托等方面来回答。总之,要根据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

其次,辨明技巧,分析效果。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准确指出诗句所运用的抒情方式、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

再次,理解内容,体悟情感。仔细分析这种手法或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取得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五、意境欣赏

【知识精讲】

“意”,指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指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意境”,是诗歌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结合,它是指把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欣赏”,要求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等手段来揣摩诗歌意境,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意境、概括氛围、明确内涵等。

此类试题的设题形式主要有:(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下列与×句意境最接近的是哪一句?(5)×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典例探究】

(2021年湖南长沙卷)古诗文阅读。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顾况,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1)抖音微视频是当今很火爆的一种表现形式。小文同学想将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用抖音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帮她完成下面的脚本。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欣赏,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和描写能力。命题者要求考生帮助小文把这首诗歌前两句的意境表现出来,那么考生首先必须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情景画面,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并借助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具体到此题,“板桥人渡泉声”表达了人渡板桥时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的真切感受,“茅檐日午鸡鸣”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同时也展现出诗人的闲适自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答案:①潺潺的流水声;②田园的悠闲和诗人的闲适自在

【备考策略】

解答意境欣赏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感悟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

其次,考生要充分發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简洁生动有诗意并与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相契合。

再次,为了表达准确,考生还应掌握一些用来概括意境的常见术语,如宁静、清幽、深远、凄凉、壮阔、雄奇等。

六、形象感知

【知识精讲】

诗歌里的形象,指诗人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三种:一是自然形象,如山川草木等;二是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自我形象和诗中的人物形象;三是事物形象,如花鸟虫鱼等。形象感知,就是要求考生把握诗中的景物或人物形象的特点。在中考实践中,多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感知。

此类试题的设题形式主要有:(1)×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诗的×联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及个人怎样的命运?(3)诗中的“×”和“×”代表了哪两类人?(4)诗中的“×”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5)这两句诗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典例探究】

(2021年江苏苏州卷)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董超薛霸

聂绀弩

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

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

鲁达慈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

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

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答题时,考生要联系相关诗句并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尾联的意思是“在宋徽宗赵佶以及大奸臣蔡京、高俅、童贯的江山里,董超和薛霸这样作恶的小吏,是少不了的”。这两个恶吏在《水浒传》中特别有象征意义,他们押解过梁山第一个重要人物林冲,又押解过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卢俊义。也就是说,无论是军官林冲还是员外卢俊义,都是被朝廷逼迫去当强盗的。而在此过程中,小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分析,“佶京俅贯”是统治者;“超霸二公”是奴才,是帮凶。

答案:统治者;奴才、帮凶。

【备考策略】

形象感知题一般以人物形象考查为主,答题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了解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傲视权贵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报效国家的形象,钟情山水的形象,归隐田园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惜贤才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超凡脱俗、清正高洁的形象……答题时,有时可对号入座,非常便捷。

其次,结合诗词内容,并联系作者生平,结合其创作的背景与心境,进行具体分析。同一时代的人物形象往往有某些共性,如晚唐诗歌多表达对国家衰亡的忧伤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歌多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苟安的不满。同时,对一些重点诗人的生平、心迹也要有个大致的把握,如杜甫诗中多是忧国忧民的形象,李煜后期词中多是愁苦、悲哀的形象。

再次,从描写方法入手,把握形象特点。诗词作者往往通过对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借助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等,从侧面衬托人物形象。抓住这些,有助于感知形象。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景物答题赏析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