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阅读之 体味标题、分析词句、解读语段

2021-01-15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1年38期
关键词:下文橘子全文

一、体味标题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2)深层含义,即标题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

2.标题的作用。

(1)标题作为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揭示文章中心;(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反映人物情感;(5)交代写作对象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6)一语双关;(7)具有象征意义。

3.标题的好处(为什么以此为题)。

答题模式:标题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标题的作用。

二、分析词句

1.品味词语。

(1)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本义;看该词语在句子中的修饰对象;对修饰对象作必要的提炼。(2)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看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是否生动或准确地表现了句子内容。注意要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进行分析,不可断章取义。

2.理解句子。

(1)分析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2)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与主题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考虑;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角度去分析。

三、解读语段

1.开头的作用。

开篇点题(开头点明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照应题目;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渲染气氛;突出思想情感;欲扬先抑;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为全文奠定……的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

2.中间段落的作用。

(1)(总括)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或推动情节的发展。(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该段表达了……,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文章由……转为……,与……相呼应。

3.结尾的作用。

(1)结构上:总结全文,突出主题;首尾照应,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2)内容上:表达了……,深化了……的主旨,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感悟,写出了人物……的品质、精神或性格;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初夏的某天,似乎在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聽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选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4月19日,有删改)

借鉴

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来看,该标题暗示了文章主旨,饱含“我”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橘子花”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以此为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第一、二段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表明下文要进行回忆,所以第一、二段运用了倒叙手法,在内容上交代了发现橘林的过程;在结构上引出下文并设置悬念,因此不可以去掉。

3.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分析。分析句子的含义,要先考虑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再分析其深层含义及作用。从位置来讲,画线句子在文章的结尾,所以要考虑结尾的作用;从深层含义来讲,“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是指橘子花的香味代表着父亲对“我”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并影响着“我”;从作用来讲,该句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三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三、四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五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橘子成熟后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比喻是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文章第三段“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是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想象,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B项错误。

【杨惠/供稿】

猜你喜欢

下文橘子全文
新媒体视野下文创产品的营销与创新
全文中文摘要
橘子沉浮记
漂浮的橘子
全文中文摘要
橘子的自述
分橘子
青年再造
去古代吃顿饭(上)
水能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