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2021-01-15孙健乔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8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情境

孙健乔

摘要:在生态危机频发的时代背景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之路成为时代的必然。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印发文件,鼓励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要求将有关内容纳入校内学科课程。与此同时,各学段学科教材的编写也愈加注重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融入。本文就高中地理生态文明教育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在学校教育的视角下,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活动。生态文明素养可以划分为生态文明知识、生态道德意识、生态保护行为、生态文明观念四个维度。生态文明知识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常识、生态资源国情、环境法律政策、生态环境审美等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知识。生态道德意识是指对生态环境及其保护的认识水平,为保护生态环境而调整自身行为和参与有关实践的自觉程度、行为倾向。生态保护行为是指在私人或公共领域、日常生活或职业活动中实施的以维护或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物质实践活动。生态文明观念则是指基于对生态价值、意义及利益关系的思考在价值观层面形成的思想理念。知识、意识、行为与观念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措施

2.1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生成化

从知识、情感到行动,达到知行合一,从内化到外延,落实到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最终生成真正具有生态文明观念的人。创新生成化的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出课堂,与大自然、社区、企业零距离,去探究生态文明现状、成因及应对措施。比如学校教学楼北与宿舍楼之间的砺园(又名十步泽,一方小池塘)就是良好的生态教育教学基地,砺园水域在近几年由于淤泥不断淤积,渐渐退化,几近消失。通过现场观察及原有照片景观对比发现:水质变差,浮萍铺满水面,水中的小鱼小虾数量明显减少,几近消失。值得思考:淤泥从何而来?水质为何变差?小鱼小虾为何减少?如何恢复生态原貌?显然,生成化的教育理念从知识生成到情感价值观养成,以及到践行,给生态文明教育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具有显著的育人优势。

2.2注重观念意识培养,促进科学人文融合

从微观的教学层面看,教科书中的生态文明内容具有导入、解释和拓展知识的功能。但从宏观的教育层面看,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沟通与融合两种文化的重要功能。使科学回归生活世界,让科学与人文共生共荣、互补融合,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由于人文缺失而造成生态问题的负面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在科技应用中忽视人文情怀的后果,通过理性探讨和情感表达,逐渐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建立积极的生态情感联结,形成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

2.3重视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

在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通过地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树立对待生态环境的正确态度:要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例如,教学中创设情境:为了尽可能减少铁路的修建与运行对大熊猫及其栖息环境的干扰,川藏铁路在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过程中,实行最严技术标准,最严工程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爆破,设置隔音设施,降低隧道工程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

2.4丰富信息呈现形式,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内容改革都很强调问题情境的复杂性与创新性,新教材的编写也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教育者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社会中真实的生态文明议题,可能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健康等诸多领域,情境复杂,信息繁多,其解决过程往往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动用多种能力。因此,有关生态问题的素材十分适合用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可设计性。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筛选和重组材料信息,调控问题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由于教科书的内容呈现形式仅限于图文,教师可以用音频、视频等信息丰富的呈现形式,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数据图表为学生的决策提供反馈。

2.5重视教学中的生动化教育

生動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形式新颖,内容有趣,过程活泼,结果有效。比如教学中引用央视著名主播朱广权的一则段子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垃圾分类的认知难题:猪可以吃的是厨余垃圾,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连猪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可以卖了钱买猪肉的是可回收垃圾。再比如,全球变暖不只是气温上升这么简单,而是整个大气系统紊乱,表现为极端天气现象越来越频繁发生,可将这一系列现象比喻为地球母亲感冒了,额头发烫,手脚冰凉,还伴有咳嗽、打喷嚏、头痛等症状。生动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从学习动机到情感体验,均可以使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学习得到较好的深化与内化。

结束语: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地理教师承担生态文明教育的责任与使命。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态文明元素,强化并落实生态文明教育;要主动扭转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及教考误区,积极转变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打造生态化地理课堂,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意识与行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迎晓.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9):170-172.

[2]崔红艳.让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地理教学始终[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04.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对不文明说“不”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