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校园贷治理思考

2021-01-15关杨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借贷互联网+消费

□文/关杨伊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吉林)

[提要] 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后,各类校园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校园贷是一把双刃剑,如若使用不当,将会对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发展、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稳定等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校园贷的防范与治理刻不容缓。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社会调查法对“互联网+”背景下校园贷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校园贷防范与治理措施展开探究。

广东发展银行于2004 年发行了首张大学生信用卡后,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在各种信用借贷服务的诱惑下,许多大学生陷入到借贷泥坑中难以脱身。随着大学生借贷消费事件愈演愈烈,国家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监管。相关通知与监管措施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借贷乱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校园贷问题开始更加严重。一些企业与机构专门向大学生开通了分期购物平台。据调查统计,到2014 年时,国内就已经基本形成了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与创业的P2P 贷款平台以及传统电商平台这三种校园贷服务。这些校园贷款服务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创业等带来一定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巨大负面影响。下面结合实际,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校园贷存在问题做具体分析。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一)诱导学生过度消费。“90 后”、“00 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富足的时代,缺少对贫困、艰苦等的体验,因此也难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不注重储蓄,他们推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理念。此外,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是:重视消费行为所带来的身心愉悦程度。许多大学生会因一时的情绪冲动而不停买买买,消费行为缺少理性。

“互联网+”的发展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产生了很大影响,网上各种各样的消费观念诸如“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等促成了大学生超前消费模式的产生,使大学生的消费欲空前膨胀。然而,大学生的实际支付能力有限,在这些消费理念、消费服务的诱导下就会不断借贷,最终成为“卡奴”或“花呗奴”。立足客观角度来说,校园贷在一定程度上对满足学生消费需求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做指导,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而言校园贷就像是毒品,一旦沾染就很难逃脱。经调查发现,当前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他们忽视自身以及家庭的经济条件状况与他人攀比,盲目追求高消费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仅使大学生迷失自我,而且导致大学生背负上巨大的负债。

(二)校园贷平台存在借贷陷阱。大学生收入来源有限,还款能力也有限,一些大学生在借贷消费或者是分期购买商品时一般不会考虑到后期的还贷过程。在后期无能力还贷时就会又进行借贷,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将自己送入到巨大的借贷漩涡中。同时,当前有些校园贷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会故意降低大学生借贷门槛,这更导致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陷入到巨大债务危机中。且经过调查发现,部分校园贷平台表面上是为大学生提供低息借贷服务,但实际上背后还有一道不为人知的运营机制。具体如某些平台只在贷款宣传页面上介绍每期的还款额,对月利率与年利率不进行标明。大学生不深入分析就会背负上很大的债务负担。

(三)非法校园贷暴力催收。部分校园贷平台在向大学生提供借贷服务的同时会让大学生提供家长身份证、电话号码或是亲戚朋友、教师的个人信息。在借贷交易过程中若学生未能按时还款,校园贷平台就会向学生本人以及家长、辅导员等进行催收。许多学生害怕家长接到催收电话或信息,害怕家长知道自己的借贷行为,因此会想方设法再向其他平台贷款还款。在这样的流程进行几次后,学生所欠贷款就会越来越多,正常的学习、生活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下校园贷防范及治理

(一)完善校园金融相关法律法规。法律规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其能给公民的行为选择做出重要指引,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价值观还不够成熟、自制力不高,更需要相应法律规范的指引与约束。为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从立法层面,通过制定出台相应法律规范来有效预防与治理校园贷乱象,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自校园贷出现后,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现行《民法通则》《合同法》《刑法》等中都有与校园贷有关的内容,但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完善,必须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贷特征进一步完善校园金融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根治“校园贷”乱象。具体来说,建议有关部门首先根据基于“互联网+”的校园贷的特征特点对现有法律条款进行梳理补充,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法律解释,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贴近实际。其次是结合当前校园贷现象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在新法中对校园贷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做出明确,对校园贷放款、审核、收款等流程做出规定,有效保证借贷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公平性、合法性。此外,可开设校园贷纠纷服务热线,为借贷双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矛盾调解服务等,尽可能降低校园贷的负面影响,让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加大校园贷监管力度。深入分析可知,当前大学校园贷乱象层出还与监管不严有关。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一些校园贷平台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违法违规行为,使市场秩序与大学生合理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基于此,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就应进一步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监管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对校园贷业务主体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让市场机制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得到有效克服。学校应建立严密的校园贷防控体系,杜绝任何企业、平台或个人进入校园开展贷款业务,并且杜绝信用卡进大学校园。由于当前大学生都通过手机、平板等进行借贷,现实层面上的管控难度较大,因此高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对校园贷款风险进行防控:一是发挥学校在技术、人脉、资金、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校园贷款黑名单”,通过自己的调查以及各方的了解将存在风险的贷款平台或企业曝光,让学生全面了解有关内容并树立风险意识,从而减少借贷行为的发生。二是在平时与学生做好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想要贷款的想法并加以引导,防范学生陷入到校园套路贷中。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可从维护市场秩序、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出发,对当前存在的校园贷产品类型、借贷利率、借贷程序以及收款方式、借贷期限、贷款人资质等做详细调查,并为大学生建立校园贷信息公开平台,将经营校园借贷业务资质的企业名单以及各企业的产品特性、社会信誉等信息向大学生公开,使大学生能够及时察觉到风险。

(三)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正确消费观。大学生容易陷入到校园借贷危机中,与其自身价值观不够成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有很大关系。当前有部分大学生爱慕虚荣、乐于攀比,为了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而不考虑后果进行借贷消费,最终酿成巨大祸患。为此,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让学生能克制自己非必要的消费欲,在消费方面量力而行。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来整合教育内容,制订教学方案,让德育教育真正发挥出作用。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前许多高校开展的德育教育主要是以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为主,但对显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忽视。对于这一问题,高校要能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与教育策略,增加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价值观引导方面的内容,逐步提升学生合理运用校园贷、科学防范校园贷陷阱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可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改空洞的说理为案例的分析,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多组织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此外,高校也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道德情操。

在对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与引导问题上,高校也应与学生家长加强合作。高校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消费行为,如果某些学生已经贷了校园贷,应及时让家长了解情况,并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对子女合理且必要的需求给予支持,对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或消费行为进行教育纠错,要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做出积极的改正。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与家长一起培养学生的理财技能,提高他们防范与抵御校园贷款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管理防范校园贷风险。除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外,学校也需采取一些强制性监管措施来避免学生陷入到校园贷陷阱中,让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具体如对进校园的与信贷消费有关的广告赞助、公益讲座等严加审核,不能让不法分子在校园内开展虚假宣传与教育。对于已经发生借贷行为的,学校要加强摸底排查工作,了解贷款学生姓名,建立贷款学生信息库,并要求校园贷经营者提供学生信贷记录等,学校根据学生借贷情况对学生开展必要的教育与约束,防止学生过度进行信贷消费,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防止借贷平台非法向学生索取高额利息等。除此之外,学校也要制订相应的应急方案,对涉及“校园贷”的突发事件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备,必要时请求公安机关的介入,避免学生合法权益严重受损。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贷是一把双刃剑,若不加强监管与引导就会使大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基于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运用法律、制度、教育、监管等手段来规范校园贷现象,约束大学生过度信贷消费行为,最大限度降低或规避校园贷负面影响,让校园贷乱象得到有效根治。

猜你喜欢

借贷互联网+消费
国内消费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新消费ABC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