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区域创新型城市建设探析

2021-01-15陈明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欠发达创新型创新能力

□文/陈明慧

(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 江苏·连云港)

[提要] 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正在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共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对此,欠发达区域如何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通过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索。

创新型城市,是指把创新作为城市主要发展战略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是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体制创新等创新要素相互衔接和配合构成的,是城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其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全面落实国家创新型社会发展战略,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欠发达区域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理论依据

先进的城市保持先进需要不断创新,欠发达区域相对落后的城市迎头赶上更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改变相对落后面貌,只有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只有强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才能建设产业优势明显、科技支撑突出、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不创新,只会差距越来越大,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无论是从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考虑,还是和国内一些先进发达城市比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创新型城市都是欠发达区域全面建设基本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特征意义

创新型城市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先进的基础设施是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二是完善的体制和制度创新是创新型城市的根本保障;三是创新文化氛围浓厚;四是多种创新要素相互集聚而产生集群效应,从而形成城市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创新型城市建设包括四个要素:一是创新资源,如知识、信息、人才和经费等基础要素;二是创新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机构、政府等主体要素;三是创新体制,如竞争、激励、评价和监督等活动要素;四是创新环境,如科研设施等硬环境、文化政策等软环境以及合作与竞争的外部环境等保障要素。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创新日益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战略选择,创新也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先进发达区域主要城市的发展都依赖于知识、技术、信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并通过创建创新型城市来带动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创新尤其是科学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了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欠发达区域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根本途径就是创新。欠发达区域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解决资源瓶颈问题,才能提升产业层次,从而增强其综合竞争力。也只有创新,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现状基础

很多欠发达区域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已有了稳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而且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促进活动,其自主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力度不断加大,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今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科技支撑。因此,很多欠发达区域已聚集了具有一定实力的科技和创新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主要问题

与先进发达城市相比,欠发达区域建设创新型城市目前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自主创新机制不健全。因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环境不充分,全民创新创业的自主意识不强烈,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而且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普遍较低。

(二)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不足。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占比较低,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和支撑作用还不够突出。

(三)城市创新文化氛围不浓。欠发达区域城市的开放水平不高、竞争激励机制不充分,公众科学素养也高,敢于创新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还有待提高和增强。

(四)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欠发达区域科技中介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缺乏综合服务能力强和影响力大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

五、总体思路

创新型城市是以自主创新为主导,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创新文化为基础的城市形态,核心是科技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协调整合。其基本要求是整合学校、研究所、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各种资源,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因此,欠发达区域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和关键,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基点,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力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积极有为地推动欠发达区域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一批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关系欠发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整合资源,联合攻关,实现重点突破;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为导向,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创新型骨干企业,形成多点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必须坚持以人才为根本,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汇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总之,就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欠发达区域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贯穿于建设现代创新型城市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欠发达区域城市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

六、措施建议

(一)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有效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合力。建立健全欠发达区域创新性城市建设协调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社会协调、全民参与的创新性城市建设新体制。完善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目标责任考核制。各级、各部门都要强化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职能和职责,按照职责分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给予支持。要建立和健全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统筹机制、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协调机制,从而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合力。

(二)大力发展创新文化,有效强化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发展创新文化,首先要努力提升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思想创新,不断提高全民尤其是企业家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力培育“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氛围,最终形成一个倡导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激励成功的社会氛围。

(三)努力构建政策体系,不断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科技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结合欠发达区域实际,研究制定提高欠发达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增强公益性创新服务能力和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政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努力推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结合,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加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奖赏力度,努力形成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依法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四)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措施来引导全社会进行研发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鼓励扶持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进一步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保障机制、科技信贷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投融资环境,吸引民间资金和境外风险资金在欠发达区域开展风险投资,使资本市场成为欠发达区域科技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五)持续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关键和重点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引入和利用,高层次人才是创新型人才的主体。要充分发挥重点项目、产业和优势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承载作用,采取柔性与刚性引进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人才与项目引进相结合的方法来聚集人才。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培育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福利、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广泛推行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完善科技成果入股机制,切实发挥创新人才的核心作用。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大力推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建立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特点的成果认定、鉴定、奖励制度,完善专利质押、入股及专利成果评估等管理办法,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利用和保护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发明专利的产生、申报和保护,提高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鼓励申请国外专利保护。鼓励和引导欠发达区域关键行业的自主创新,努力推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结合,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大力推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专利信息利用、开发和服务,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和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七)重视科技经费管理,充分发挥经费使用效益。加强科技经费的管理,注重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在科技项目计划管理中努力做到预先控制管理“清”、过程控制管理“实”、反馈控制管理“勤”;通过建立健全科技信用管理体制,强化科技投入及监管力度。注重科技项目的基础性评价指标,把创新性、产业化、市场化、效益作为检验标准。科技项目的成败,往往取决于项目的主要承担人,要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科技项目的成功打下基础。

(八)以强化平台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科技行政服务水平。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培训,进一步提升科技行政服务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服务好、作风实的高素质科技创新服务队伍。加快建设科技依托平台和合作平台,依托产业园区来建设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强化对外合作,引导和扶持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建立区域性和跨区域的技术产权交易网络,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推动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提升。

总之,要力争经过“十四五”期间的努力,把欠发达区域建设成为产业优势明显、科技支撑突出、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城市,使欠发达区域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创新体系有效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实现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转型,使欠发达区域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欠发达创新型创新能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