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2021-01-15李云霞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节律左室原发性

李云霞,范 丹,宋 芳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功能科,河南 焦作 454000)

原发性高血压属慢性血管疾病,被视为心肌梗死、左室肥厚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病情持续进展还会损害人体血管、心脏、肾脏等靶器官,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2]。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有研究[3]认为高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或减弱是造成靶器官损伤的重要因素;同时,夜间血压显著下降或反常升高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因此,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不同将其分为反勺型组(<0%,n=10)、非勺型组(0~9%,n=21)、勺型组(10%~20%,n=23)、超勺型组(>20%,n=12)。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3)降压药停用≥5个半衰期或既往未曾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存在糖尿病或心肌病;(3)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 kg/m2。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

1.2 方法

1.2.1 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设置自动测量程序:日间AM.6点~PM.10点期间,每20 min测量一次;夜间PM.10点~AM.6点期间,每30 min测量一次。机器测量时患者上肢要保持静止状态,且每日有效测量次数要≥85%,统计日间、夜间的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情况。夜间血压下降率计算方法:(白天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白天血压平均值×100%。

1.2.2 动态心电图检测 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3个心动周期的LVPWT、LVDD、IVST。采用德弗罗(Devereux)公式,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0.8×1.04×[(LVDD+IVST+LVPWT)3-LVDD3];左心室的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g/m2)=LVM/人体表面积。人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质量(kg)-0.1529。左室肥厚诊断标准[6]:男性≥125 g/m2、女性≥120 g/m2。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两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行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四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BMI、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他汀类药物等基线资料比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四组患者左室肥厚相关参数和左室肥厚检出率比较与勺型组相比,反勺型组、非勺型组、超勺型组LVPWT、LVDD、IVST、LVMI水平及左室肥厚检出率明显高,且反勺型组、超勺型组明显高于非勺型组(P<0.05)。反勺型组与超勺型组上述相关参数及左室肥厚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患者左室肥厚相关参数和左室肥厚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正常人血压于日间、夜间会呈现良好节律变化,即“勺状”,其受副交感或交感神经的平衡作用影响较大,是保护心脏及其结构的有效机制。血压于夜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变化,致靶器官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加大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日间与夜间血压比值越大,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高[7-8]。

原发性高血压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诸多研究[9]证实动态血压相关参数与左室肥厚具有较好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勺型组相比,反勺型组、超勺型组LVPWT、LVDD、IVST、LVMI水平及左室肥厚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勺型组,说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日间、夜间血压节律消失或减弱者,其夜间血压明显升高,且心脏损害突出,左室肥厚发生风险显著增高,这与汤春光等[10]研究报道的左室肥厚与夜间血压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且夜间血压波动对左室肥厚影响巨大的结果一致。血压日间、夜间节律作为左室肥厚预测因子,在预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甚至死亡方面是一个独立的重要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日间、夜间血压节律消失或明显减弱者,其夜间生理波动消失、血压下降或无变化,会导致左室肥厚或左室肥厚情况进一步加重[11-12]。因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日间、夜间节律消失或减弱(反勺型组、非勺型组、超勺型组)者与夜间血压明显增高(勺型组)者相比,血压日间、夜间节律消失或减弱者左室肥厚情况检出率高[13-14]。可能原因在于长期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血液负荷的患者,血管处于长期高负荷运作状态,血管张弛度出现明显衰弱,致靶器官受损,故夜间血压节律明显异常对左心室功能及其结构影响突出[15]。此外,长期高血压易增加心脏负荷,造成左室肥厚或代偿性心肌扩张,促使耗氧量及动脉存储功能明显下降,进而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脑血管损伤。同时,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通常不存在明显或典型的表现,故猝死、心梗等概率更高。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日间、夜间血压节律消失或减弱者左室肥厚发生风险更大。因此,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仅要关注日间、夜间的平稳血压,还要注意血压节律,尽可能降低左室肥厚发生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节律左室原发性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GmELF3s调控大豆开花时间和生物钟节律的功能分析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