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巴奶奶”,编织光阴里的温暖时光

2021-01-14雨荷

好日子 2021年3期
关键词:辛巴一针学琴

雨荷

22岁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她做过文学史研究员、记者、编导,从地方到中央,从录播到直播,终于在46岁那年坐上央视王牌主编的位置。就在工作最辉煌的时候,却毅然辞职选择去做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习琴、养猫、编织、做菜、侍弄花草,却一不小心以“辛巴奶奶”的名号在编织界走红。

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天说起,这天晚上杨劼披着一身星辉轻轻闪进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对在沙发上沉沉睡去的父子,还有茶几上一块小巧精致的蛋糕。蛋糕旁放着一张小小的卡片,上面写着:“老妈,母亲节快乐!”“老婆,生日快乐!”看着头靠着头睡得正香的一大一小,杨劼心酸得无以复加。那晚,她彻夜难眠,反复地问自己:“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么?”

2007年之前,杨劼觉得自己过着曾经想要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她从中国艺术研究院一路转战到中央电视台,成为王牌节目主编。制作过《梦想中国》、《非常6+1》等热门节目。每天一睁眼,她想的就是收视率,如同一个疯狂旋转的陀螺。她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陪父母一起出门,多久没给先生过一个生日,多久没给儿子做一顿晚饭……深思熟虑后,杨劼给了自己人生后半段下了一个注解:辞职,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离开了职场,“闲下来”的杨劼忽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富翁,手握大把大把的光阴可随意挥霍。学琴、养花、缝衣、做饭、看书、编织,多年冷落的爱好,被她一一拾起。

她做菜,喜欢连着几天只钻研那么一两道菜,直到把它学透,做好。发展到后来,她居然被人邀请拍摄美食视频,她的《一人一面》美食视频,一度惊艳了大批“吃货”;她养花,一开始一窍不通,于是一个品种她便养几盆,将花花草草养到繁茂无比;她喜欢做衣服,最喜欢袍子,一个袍子的纸样配上四季不同的面料,竟然让朋友们琢磨不出她到底有多少美丽的新衣;她尝试着学琴,学古筝一年,就达到业余六级的水平,被朋友们调侃说“用生命在学琴”……她却笑言:“生活很平淡,但是用了心思就会大不同。”

杨劼用当年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时的严谨与专注,将每一个爱好都打点得有模有样,又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打点人生的另一段——她摈弃了“杨劼”这个名字带给她的荣光,代之以“辛巴奶奶”这个新称呼。“辛巴”是她儿子收养的一只流浪猫,杨劼很喜欢它浑身掩藏不住的那种快乐与活力。

2010年,一个朋友在微信朋友圈里展示了一件国外的钩织漂亮披肩。一声惊叹之后,杨劼回忆起儿时,妈妈和婶婶们怀揣着一团毛线,一边打毛衣一边跟邻里闲话家常,一针一针,一日一日,用时间堆积出温暖的冬天和幸福的样子。

辛巴奶奶决定重新拿起钩针、棒针。

于是,一年的时间,杨劼都沉浸在编织的世界里,去网上搜集各种编织图,研究编织高人的博客,仔细地看一篇篇文章。

她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针的针法都仔仔细细写在笔记本上,反复试验核对,织了拆,拆了织,琢磨比对图样。在此基础上,她加入自己的风格和创意,一针针,一线线,重复,再重复……一坐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对编织发自内心的真挚热爱让杨劼耐住了单调、寂寞,也让编织最后成了她最喜欢的手工方式之一;毛线、棉线、麻线、丝线在她的手指上下翻飞中,静静地生成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美物,或婉约灵动,或简洁大方,或精妙温柔。

做了“辛巴奶奶”后,杨劼的日子过得鲜活又快乐,但她从未想过,这样的鲜活与快乐有一天会像渐渐升起的日出之光,一点点弥漫、扩散,最终照亮很多人的世界。

随着杨劼将编织作品和学习心得一点点分享在微博上,很多人从问她卖不卖成品,到问学起来难不难。被问的多了,杨劼索性说:“真的没有想象中难,要不你来,我试试教你。”结果,真有人络绎不绝地来报名。

家人朋友觉得很不靠谱——怎么会有人专门来学编织?因为没人做,反倒激发了杨劼的好奇心,她买来许多编织入门书,详细对比研究,精心准备。

第一堂课,放在楊劼家里的阳台举行,三五个人晒着太阳,边织边聊。本来不支持她的先生,在杨劼结束第一堂课后对她说:“我在楼上一直听你们在笑,能笑着完成的事一定能做好。”

因为有了这样的深入了解和钻研,辛巴奶奶编织的作品在款式选材搭配上面颇有新意。她把这些图片发在微博上跟大家分享时,得到了很热烈的反馈:“有称赞物件很美的,有问我成品卖不卖的,更多的是问学起来难不难的。被问的多了,杨劼索性说:“真的没有想象中难,要不你来,我试试教你。”结果,真有人络绎不绝地来报名。

来学者,都不曾动过针线。在三次课后,她们就可以钩围巾了。课程的效果之好,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在她看来,教手工同样需要逻辑。杨劼说“我是个不太喜欢说话的人,为了使每次讲课尽量少说话,就要求自己的语言一定要精准。对技术要点的讲述切中要害,不模棱两可。”

杨劼的课深入浅出,逻辑清晰用词精准,总能切中技术要害,学生们听了豁然开朗。她循序渐进又条理井然的教学方式往往可以让学生们从一头雾水变得神清气爽,心明眼亮,她们开始变得像杨劼一样笃定和悠然。“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美好。”杨劼乐在其中。

渐渐地,杨劼的学生越来越多。从最开始的三五个人的小班,变成每周都要开课教授十几个人的长期班,她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辛巴奶奶对来学者唯一的要求是:“可以没有基础,但要喜欢。”唯有喜欢可以排除万难。他们当中有豆蔻年华的少女,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却因趣味相投成为亲密的“一家人”。她们会把做的点心、菜肴带到班上,每次下课后再进行一个小规模的聚餐。“有时上完课,她们干脆直接冲进我家厨房,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一起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杨劼笑着说。

她欣喜的是,很多学员因为学编织,对生活的态度开始转化,哪怕每天被家务、工作累得喘不过气来,晚上也要挤出时间用编织沉入内心,与自己相处。学有所成的编织爱好者们办过好几个交流式的作品展出,展品只欣赏而不出售,大家可以随意试穿感受编织的美。有的学生还把作品拿到慈善拍卖会上拍卖,收到的款项用来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这让小小的编织物发挥了更有意义的作用。

编织教会了杨劼从容不迫地去生活。她开始把家里收拾得越发精致,处处透着生活的小趣味;也学会了花大量的时间陪伴爸妈,带着他们逛花市、做陶艺。她以编织光阴的方式,修补着生命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遗憾,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曼妙生活。

猜你喜欢

辛巴一针学琴
孔子学琴
医 者
吴一针
医心
大侦探辛巴
大侦探辛巴
漫画
大侦探辛巴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