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农耕文化教育”导写

2021-01-14江红波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节约粮食农耕大国

江红波

文题

閱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时下,中小学生“五谷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认不清农作物、搞不清其生长规律,对孩子成长看似影响不大,从长远看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用3年到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

读了上述材料,不知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请围绕其中一个角度,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农民丰收节,蕴含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审题立意时,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1.走近农耕,懂稼穑艰辛,知节约粮食。

错把麦苗当韭菜,以为南瓜长在树上等情况在城里孩子中并不鲜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孩子们缺少接触农业的机会。孩子们亲身体验农耕文化,才能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2.立德树人,让优良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劳动者的勤奋,不仅是种植粮食和菜蔬,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创造了艺术和文化。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因着不同的劳动方式,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开展农耕文化教育,借助农民丰收节的推动,大力建设相应的教育基地,可以让农耕文化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例文

唯有亲历,方能懂得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何彩玉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农耕大国,联合国粮农组织见证了中国对全球农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肆意浪费粮食。

泱泱大国亲历了饥肠辘辘的百姓流离失所,也见证过劳动人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劳作,更见证了当代足不出户,尝遍天下美食的盛况。沧海桑田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我们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一代代人的贡献,和数不清的普通但不平凡的人的努力。“中国蔬菜之父”王乐义,研发了冬暖式蔬菜棚技术,结束了北方人冬天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开创了杂交水稻的先河,以其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无数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还有许许多多曾经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奉献和正在路上做贡献的人。我们必须要尊重这许多人的付出,尊重粮食来之不易。

但仅仅口头宣传“节约粮食,人人有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学生和社会人士投入其中。2017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的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人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农民丰收节是一个契机,让我们了解中华农耕文化。而农耕文化实践,培养节约的风尚,更是一大进步。让学生不再停留在课本,而是身临其境,体会劳动人民的不易,增强我们的节约意识。做为时代青年,了解农耕的过程,稼穑之辛苦,才能更好地意识到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长此以往,我们的农耕文化教育才能在基础教育中站稳脚跟,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才能尽快向现代化农业国家迈进。

评点:文章选用具体的数据分析进入主题,引发对粮食浪费的思考。在论述过程中,选用王乐义、袁隆平的事例,说明粮食丰收的喜悦,提出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强调粮食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再用数据反映浪费的严重,点出学生参与农耕实践的重要性。

(编辑:王莹)

猜你喜欢

节约粮食农耕大国
节约粮食
节约粮食
农耕旧事十二韵
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
吐槽大国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