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2021-01-14刘乃赫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格丽克露易丝诗集

刘乃赫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uck):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居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美国桂冠诗人,曾获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波林根奖等。除了写作,她还是耶鲁大学的驻校作家、英语教授,耶鲁青年诗歌奖评委。

作品推荐:《月光的合金》

作品介紹:本书是201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诗集,是对作者露易丝·格丽克的作品首次引进。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草场》《新生》《人生七阶》,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自白抒情诗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作者由于从小就受到家庭熏陶,她谙熟西方古典文学作品,如圣经故事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在她的诗歌里,她创新性地把神话中的故事和原型人物与具有强烈自传性内容及当代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把神话故事和其中的人物嫁接在当代语境和现实之中,并对神话进行颠覆式改写,首创了“组诗体”诗集这一独特的诗集形式。她的作品中都沿用并不断完善了这一形式。这一创新形式的运用使她的诗既具有自白诗和后自白诗的自传色彩,又具有史诗般的厚重和气势;既具有个人抒情诗的亲切感,又有现代主义诗歌的客观距离感;既严肃深刻,又不乏后现代主义幽默和讽刺。

片段摘录

1.……当知觉/埋在黑暗的泥土里,幸存也令人恐怖。

那时突然结束了:你所惧怕的,作为/一个灵魂却不能/讲话,

突然结束了,僵硬的土地/略微弯曲。

那被我认作是鸟儿的,冲入矮灌木丛。……(《野鸢尾》)

适用主题:勇敢与真相;为事实发声;不惧权贵……

2.早春,有时我看到它,正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升起。

那时树叶在它上方生长,整个地遮住它。

我感到它/透过树叶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像某个人用金属汤匙敲打着一只玻璃杯的侧面。

生命之物并非同等地/需要光。我们中有些人/制造我们自己的光:

一片银箔/像无人能走的小径,一片浅浅的/银的湖泊,在那些大枫树下的黑暗里。

但你已经知道这些。

你和其他那些人,他们认为/你为真实活着,甚至还爱着/一切冰冷之物。(《野芝麻》)

适用主题:生命;黑暗与光;人生价值……

素材延伸

陈中明:月薪两千也有诗和远方

陈中明是一家酒店的清洁工,今年61岁,来自浙江嘉兴的他如今远在重庆工作独居,月薪两千多元。因为年轻时就酷爱写诗,现在他下班后,继续坚持在10平米的出租房内写诗创作,虽然没有了年轻时的精神丰富,但他的诗字句里讲述的都是普通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展现出城市中的烟火气息。陈中明写诗20多年,目前他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正在为第二本诗集的出版筹划中。

作品推荐:《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作品介绍:本书特别收录了露易丝·格丽克部分早期诗作,可以从中观察出作者诗风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她的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她将个人体验化转化为诗歌艺术。她的诗歌极具私人性,却又备受读者喜爱。但另一方面,这种私人性又绝非传记,实际上,她也一直有意地抹去诗歌作品以外的东西,抹去现实生活中的作者对读者阅读作品时可能的影响。

片段摘录

1.自我结束,世界开始。他们大小相等,相称,一个映照着另一个。

适用主题:自我与世界;聆听自我的声音……

2.时间流逝,把一切变成冰。冰的下面,未来涌动。

适用主题:时间;未来……

素材延伸

休假战士被气浪冲飞仍救火:致敬军人

2020年10月4日晚,位于广东茂名市霞洞镇老街的一家店铺因线路老旧突然发生火灾。这时,正在休假的第71集团军士官崔成轩刚好路过,听到火灾现场的呼喊声,迅速冲向着火点投入灭火。此时,现场的火焰已经跃出商铺,但经过崔成轩及时扑救,火势终于得到初步控制,然而就在这时意外突然发生,一声闪爆,火势再度增强,崔成轩也被爆炸的气浪冲出数米之远。但是身为军人的崔成轩再次站了起来,不顾伤痛继续和“火魔”战斗。经过反复战斗,火势再次被控制。当崔成轩正赶往二楼灭火时,他的朋友出现并劝阻他说:“有两个煤气罐就在附近,再继续进去十分危险”。但崔成轩全然不顾阻拦,反而说:“我是一名军人,如果我不冲上去,煤气罐爆炸,后果和伤亡难以想象!” 最后,在崔成轩和周围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火终于被扑灭了,整条街道安然无恙。而他却选择悄悄离开……事后采访崔成轩时,他说:“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危险,只因为群众需要我,只因为这是军人的职责所在”。网友皆呼:致敬中国军人!

时文链接

格丽克获诺奖:在苦难深处冒险的诗人

□观察家

在疫病大流行的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选择露易丝·格丽克获奖,我觉得是极有深意的。如她在中国的译者柳向阳所言,格丽克的诗“像锥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诗作虽关涉生、死、爱,但死亡一直是她诗歌的核心主题。

格丽克是这样一位诗人,她为了抵达未知,一直在承受这样的体验,去挖掘、发现自己灵魂中那些未知的疆土。人的思想总是厌于思考苦难,就像鲜活的肉体厌恶死亡一样,但格丽克则自愿隐身于人类这些最幽暗的角落,直到与所隐身处合而为一,一个真正的诗人就这样向我们走来。也因这种执着,她的诗传达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死亡某些最隐秘的关联。

在格丽克的诗中,不难发现她对那些我们熟悉的事物一直保持着某种惊奇,像对世界的某种意外感受。这种惊奇感,只有在极深的孤独中才能体会到。从格丽克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到,她似乎一直活在一种精神的孤独中。于是,格丽克让诗成为自己,成为自己的本性、全部的身心,成为整个灵魂自发的喷涌,这是一个诗人最重要的特征。能做到这点的诗人不多。一个诗人需要完全敞开自己,如惠特曼所言“完全的个性坦白”。但这却不是一个浸透于俗世的自己,而是一个超越个体存在而思考普遍价值的自己。格丽克正是这样一个诗人。

尼采说,诗人是人们通向遥远时代和印象的桥梁。格丽克大量的诗,都像从过去时代发出的一束光,却在当下呈现出新的色彩,这光可能是已消逝的文化,也可能是曾经的苦难。格丽克如此做,不是像尼采说的为了使人生变得更轻松,而是让人们对当下的苦难有更真切、更全面的认知。正是从直面苦难的清醒中,希望才能生长。

(编辑:彭宇)

猜你喜欢

格丽克露易丝诗集
露易丝·格丽克
露易丝·格丽克:灵魂是随时起飞的鸟
美国诗人摘得诺奖,她用诗歌修补疼痛的灵魂
独特经历造就作品风格
DC开发《超人与露易丝》独立剧集
斯戴芬妮·露易丝·廓莱克(192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