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佰》壮士许国,热血终不负

2021-01-14赵福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赵子龙八佰淞沪

赵福海

电影《八佰》公映。作为院线重启后的首部国产电影,点映首日票房破千万。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在“八百壮士”守仓库的第二天,日军接连几次突袭失败后失去耐心,放话要在三个小时内拿下四行仓库。在白热化的交战中,中国国民革命军战士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从楼上跳下,与日军突袭小队同归于尽,他的遗书只有八个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更有无名战士,只留下一句“娘,孩儿不孝了”,便一跃与敌人一起葬身于炮火中。

四行仓库守军的浴血奋战,让人们真正意识到,在各种身份标签之外,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国人。各个阶层的人,在“隔岸观火”中,被八佰战士的鲜血唤醒藏在灵魂深处的集体意识与家国情怀,开始接力为这场战役献出自己的力量。

课本素材: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时15分,日舰重炮向我闸北轰击。我军为自卫计,予以抗击。“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开始。11月11日,日军第6师团攻占青浦,进至苏州河岸,我军奉令撤出阵地。上海市长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上海沦陷。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统计死伤30万人。

《八佰》壮士的素材

一个名字:赵子龙,这个英雄的名字,一直贯穿在电影之中。欧豪饰演的端午,问李晨饰演的山东兵齐家铭:“我们供的都是关二爷,为啥你这是赵子龙?”李晨回答:“关二爷那是兄弟义气,赵子龙护着国呢!”最后端午怒冲天台面对敌人,他的形象在弟弟小湖北的“梦”中,与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形象重叠在了一起。此时,观者终于明白,这个国家为什么在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之后,依然屹立不倒,因为在我们的民族之中,赵子龙这样的人,一直在。

一组数字: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守军有多少?400多人。为了迷惑敌军,团副谢晋元对外宣称800人。可你不知道的是,谢晋元率领的第524团一营作为加强营,原本确实拥有近八百人的兵力,但是在之前的战役中,全部牺牲。此时已经是第五次补充兵员,很多战士不过是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压根没有多少作战经验。而他们面对的敌人,不仅装备精良,且穷凶极恶。

“八佰”,不只是一组数字,更是一种民族精神。

人物素材

谷文昌:还原共产党人的本色

近日,30集电视剧《谷文昌》在央视播出,产生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谷文昌是真实人物,南下干部,从1950年开始在福建东山岛上任区长、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务,一干就是十几年,带领群众改变了东山岛荒凉贫穷的面貌。他去世多年后,群众为他修建了“文昌阁”,可见群众对他的认可。俗话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人走了,人们还在纪念他,说明这个人在当地民众心里的地位。

作为一个干部,首先是可信,取信于人、取信于民,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谷文昌虽然是领导干部,一县之长,但很少看到他在办公室,大部分时间是在群众中,在工地,在现场,和东山的人民在一起,和许多农民是朋友。

时文链接

《八佰》:一场唤醒民族意识与家国情怀的战斗

□陈子非

作为院线重启后的首部国产大片,《八佰》不负众望,其点映首日票房便破千万,而正式上映第三天,票房就已突破6亿元。

《八佰》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四行仓库保卫战。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尾声,国军撤离上海,留下最后一支部队做最后的抵抗。“八百壮士”(实际为四百多人)奉命进入四行仓库,以有死无生的姿态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但如果了解历史便会知道,其实在整个淞沪会战过程中,此次保卫战的战略和军事意义可以再探讨。

淞沪会战中有不少更激烈、更残酷的战役,但影视创作者“偏爱”四行仓库保卫战,主要是其特殊性和罕见性——它是一场被“全程直播”的战役,战役进行过程中都有“观众”。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国军以四行仓库为阵地,四行仓库西北面被日军占领,一河之隔的东南面则是英美租界,苏州河对岸的租界百姓,能清晰看到交战。这场战斗也由此具备了重大象征意义。

首先,是租界的外国人以及国际社会,在观看这场被“直播”的战斗,但其普遍心态是隔岸观火。比如,租界里的外国人纷纷以战斗结局做赌注,就像是在看一场热闹。虽然也有被英勇国军打动的国际友人,但并非多数。苏州河上空飘浮着的飞艇里,是外国军事观察员在俯瞰战争。这代表的是国际社会的视角。

当时蒋介石寄希望以战争作为九国公约会议上的谈判筹码,希望英美等大国制裁日本的侵略行为。但各大国出于自身利益,对日仅限聊胜于无的道德谴责。国际社会的“冷漠”背后,可以看到一个“弱国”的悲凉。

国民党高层也是“观众”。他们是战争的决策者,却连连做出最差的选择,无不折射出其腐朽和无能。遠离民众,不懂得发动爱国民众,而将希望寄托在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援”。战士的牺牲成了“表演赛”。

电影中,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为了争取不久将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联”的同情, 奈何该会议延迟了,而最后做出撤退命令。电影也对冲桥撤退做了戏剧化改编:战士们英勇抗敌尚能守住士气,守住生命,在撤退途中却只能成为日军的靶子。

但也不能因此就抹除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意义。这不仅在于战士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地保家卫国,本身就值得历史铭记;也在于这场战斗,唤醒了一批最重要的“观众”——苏州河对岸的中华儿女们。他们当中很多人一开始对战争的态度是隔岸观火、麻木不仁。就像租界里的太太们,一边在枪炮声中打着麻将,一边漫不经心地说,“我家有套房子在法租界,法国人肯定要保护的。”

但在这一战斗中,他们看到了战争的血腥、残酷、死亡,看到中国军人的不畏战、不服输、不怕死,原本沉寂的民族意识、家国情怀被充分唤醒,意识到中国人在遭受侵略,而中国军人在以血肉守护他们一隅的安宁,守护国土的完整。这一刻,他们精神觉醒并以各种方式加入这场保卫战。

电影的最后一幕令人感慨万千:四行仓库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的那一堵墙仍然存在,但其周边是今日遍布高楼、繁荣昌盛的上海。历史的选择与奥秘,都藏在这张对比图里,值得今日的观众细读。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赵子龙八佰淞沪
档案聚焦:85 年前淞沪会战中的郭沫若(二)郭沫若对淞沪会战战况的六点意见
上海史料展纪念淞沪抗战89周年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管虎谈《八佰》:最重要的不是战争,是人
人物志
《八佰》发布“大制作”预告
管虎执导战争片《八佰》杀青
赵子龙的猫
林更新:对赵子龙太有好感
上海市民日记中的“八·一三淞沪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