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

2021-01-14吴国梁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红船革命

吴国梁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一直接受着人们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敬仰。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概括“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宋玉在《风赋》中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毛泽东同志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董必武题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使四海翻腾,五岳震荡。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起点,我们党从这里出发,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在这个期间,需要有创新创业的意識,有锐意进取的勇气,有“敢为天下先”的胆略,也要有胸怀天下展望未来的格局眼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更难的是“开头”之后将何去何从。只有将“滴水”汇入“潮流”,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集体的发展与历史时代趋势走向结合起来,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当初,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在南湖红船上完成缔造中国共产党的使命,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还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从文化传统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中国共产党人不管风吹浪打,不怕急流险滩,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劈波斩浪、不断奋进。

“红船精神”,决不是几个共产党人一时片刻的情绪冲动,它预示着鲜红的热血,预示着滚烫的信念,预示着“创业艰难百战多”的矢志不渝,预示“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奋斗牺牲,更预示着对“航船”“朝阳”“婴儿”的无限憧憬……

《荀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后世唐太宗亦以以舟水关系处理君民关系,传为历史佳话。

而今天,依水行舟,忠诚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与热血,创造属于自己更属于时代的价值,这也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

肩负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宣传、发动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衷共济,英勇奋战,在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想当年,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政权,从此成为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

看今朝,我们的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全民抗疫、反腐倡廉,都体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奉献精神”,创造社会价值,实现人生价值,这才是“红船精神”的集中体现。

“红船精神”,彪炳千秋,激励你我!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材料二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导演俞白眉曾“吐槽”拍摄时的艰难。“真实的困难是毛乌素沙漠现在全部植被覆盖,电影里的黄沙漫天都是人为做出来的。”他回忆,美术指导在陕北走了几千公里,跑遍了陕北7个县,硬是找不到黄土高坡。“陕北的变化就是那么巨大,巨大到拍戏都困难”。

材料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集体治沙造林大会战相继上演。榆林在全国首创飞播技术,600多亩沙地通过飞播技术得到治理。榆林市靖边县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0.5%提高到现在的37.9%。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将你的感想与理解写成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材料一是习近平主席对“红船精神”的概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阐述开来是“创新”“胆略”“勇气”等主题;“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阐述开来是“拼搏”“奋斗”“实干”等主题;“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阐述开来是“奉献”“爱国”“价值”等主题。

材料二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拍摄时幸福的“烦恼”,是从导演角度体现陕北黄土高原上治沙的巨大成就,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结果。

材料三的重要信息有“集体治沙造林大会战”,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首创飞播技术”体现了立足实践的创新精神,“0.5%到37.9%”体现了巨大的成就。

材料二和三都可以看到材料一中提到的“红船精神”所体现的“创新”“胆略”“勇气”“拼搏”“奋斗”“实干”“奉献”“爱国”“价值”等主题。同学们需要从材料二、三切入,以“红船精神”为主旨,合理拓展到社会的其它领域,写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同学们在写思考与感想时要贴近生活现实,避免写成新闻报道或政论文式的文章。

可用素材

1.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

2.所谓追求,就是将不死的信念刻进黄色的肌肤,将不灭的灵魂狠狠地扎进血液,将希望之光照射进眸子。这就是世代流淌、祖辈传承的中国精神。

例文

红船百年,换了人间!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  邹序萌

一片荒漠,何以焕发震撼人心的鲜活绿意?

一艘红船,何以指引百年大党的前进道路?

中国的治沙是从榆林起步的,中国的希望是从红船中驶出的。

六十年前,陕西榆林的毛乌素沙漠“山高尽秃头,滩地无树林。黄沙滚滚流,十耕九不收”,但那里的几代人都有着坚定的理想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他们真正“消灭”了沙漠,取而代之的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成就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那句“四百万亩的沙漠,硬生生让我们整绿了”。

是的,“硬生生”,这样朴实的话语,正是红船精神的生动写照——近一百年的时光里,我们把太多“不可能”硬生生变为“可能”,把太多“可能”升华为“奇迹”,又把这些“奇迹”保持成“常态”——

无数农民和工人夙兴夜寐,挥洒汗水,擦亮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荣光;无数乡村教师坚守三尺讲台,让山里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眸有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愿望和勇气;无数快递小哥在风雨中如梭穿行,缔造了“世界第一快递大国”的奇迹。新愚公李保国35年扎根太行,为荒山披上绿衣,为农民拔掉穷根;守岛英雄王继才32年坚守孤岛,甘把生命献国防;种子使者钟扬16年踏遍西藏,采集4000万颗种子充实“种子方舟”……

我们都是奋斗者,我們都是追梦人,我们的心中,都跳动着红船精神。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导演俞白眉曾“抱怨”:如今的陕北几乎找不出一处黄沙漫天的拍摄场景。变化之巨,可以想见。近乎夸张的沙漠变绿洲,这是幸福的“烦恼”啊!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但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向来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奠定基石的井冈山革命道路是首创,改革开放后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首创,在新时代让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一带一路”是首创……

“雄关漫道真如铁”——回望来路,我们的红船曾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绝境中奋楫击水,突出重围;

“人间正道是沧桑”——放眼今日,我们的红船正在大浪淘沙、暗流涌动的考验中劈波斩浪,积健为强;

“长风破浪会有时”——大展宏图,我们的红船将在浩荡无垠、波澜壮阔的机遇中一往无前,辉耀四方!

评点:文章以“荒漠”与“红船”引领的两个问句开头,两个“何以”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为后文展开论述创造了条件。作者敏锐地抓住电影中“硬生生”这句台词,切入了开创、坚持、奋斗、奉献等“红船精神”的核心,并顺理成章地与“奋斗”“追梦”这样的时代精神进行了有机关联。文章后半部分,有“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样对革命历史的回顾,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对建设时代的景仰,更有“一带一路”这样对当今及未来的展望。最后分别以毛主席、李白的诗来表达“红船精神”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中的巨大作用,完美收束了全文,有力地表达了文章主旨。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红船革命
红船
雕红船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粉红革命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