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机械搅拌式光照发酵罐的紫球藻高产藻红蛋白培养条件优化*

2021-01-14陈晓倩刘永宏黄炳耀

广西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球藻氮源培养基

陈晓倩,刘永宏,黄炳耀

(广西中医药大学海洋药物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200)

0 引言

藻红蛋白是一种具有高度荧光特性和光稳定性的藻胆蛋白,是极好的天然色素和荧光剂,可以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食品、化妆品以及染料等行业[1-4]。此外,藻红蛋白还可以作为优良的蛋白质来源,添加在食品、药品以及动物饲料中[1,3]。在大多数红藻中,藻红蛋白可占藻胆蛋白的70%以上[5],其中以紫球藻(Porphyridiumcruentum)的含量最高,因此紫球藻是生产藻红蛋白的优质材料。在紫球藻的类囊体膜上,藻红蛋白与其他3种藻胆蛋白聚合形成高度有序的超分子复合体,即藻胆体(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BSs)[6-9]。在自然状态下,PBSs结构完整,并与类囊体膜结合紧密,这时紫球藻呈现紫红色[10-12]。当受到外界胁迫时,作为储藏蛋白的藻红蛋白与连接器多肽分离并从PBSs上降解下来[6],用作氮源以供藻类生存。在此过程中,紫球藻开始褪色,严重时细胞呈现黄绿色。因此,普遍认为生长环境因素会影响紫球藻藻红蛋白的积累。有研究发现,氮盐含量对藻红蛋白的积累有显著的影响,高氮对其有抑制作用[13,14];另外,低光条件下的细胞需要更多的藻胆蛋白用来吸收更多的光能,因此低光能刺激藻胆蛋白的合成与积累[15,16]。

目前,实验室多采用摇瓶、充气等方式进行紫球藻的培养,但这些常用培养方式均存在平行性差、可控性不佳的缺点。小型普通机械搅拌式光照发酵罐是实验室常见发酵装置,可控性好、技术条件成熟,仅需对光源进行调整就可用来培养光合微生物,大大增加了设备的利用率。为避免实验室内培养紫球藻的一系列不良因素影响,本研究选用容量为10 L的小型机械搅拌式光照发酵罐作为培养紫球藻的光生物反应器,采用单因素法(分别以搅拌速率、光照强度、氮浓度、NaCl浓度作为单一变量因子)[17,18],对紫球藻发酵生产藻红蛋白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生产条件,为紫球藻藻红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紫球藻藻种由山东大学(威海)提供,由本实验室进行扩大培养。

微量元素营养液的配制参考文献[18-20],具体配方为2 mmol/L FeCl3·6H2O,7 mmol/L MnCl2,1 mmol/L ZnCl2,1 mmol/L CoCl2·6H2O,1 mmol/L CuSO4·5H2O,1 mmol/L (NH4)6Mo7O2,2 mmol/L EDTA-2Na。

人工海水培养基(Artificial Seawater,ASW) 的配制参考文献[18-20],具体配方为0.74 g/L CaSO4,0.8 g/L KCl,2.6 g/L MgCl2·6H2O,1.9 g/L MgSO4,1 mL f/2维生素母液,1 mL微量元素营养液。

f/2维生素母液参考市面所售品牌MwVin的维生素溶液配方,具体配方为0.5 mg/L 维生素B12,100 mg/L盐酸硫胺素,0.5 mg/L生物素。

1.2 方法

1.2.1 紫球藻培养

共设置4组实验,每组实验均以ASW作为基础培养基,NaNO3作为氮源,用NaCl调整培养基盐度。各组的培养温度均为25℃,通气量为120 L/h。

搅拌速率组:本组培养基的氮浓度均为5 mmol/L,NaCl浓度为30‰,光照强度为5 000 Lx,以搅拌速率为可变条件设置5个实验小组,搅拌速率分别为50,100,150,200,250 r/min。

光照强度组:本组培养基的氮浓度均为5 mmol/L,NaCl浓度为30‰,搅拌速率为200 r/min,以光照强度为可变条件设置5个实验小组,光照强度分别为2 000,4 000,5 000,6 000,8 000 Lx。

氮浓度组:本组培养基的NaCl浓度均为30‰,光照强度为5 000 Lx,搅拌速率为200 r/min,以氮浓度为可变条件设置5个实验小组,氮浓度分别为2,4,6,8,10 mmol/L。

NaCl浓度组:本组培养基的氮浓度均为5 mmol/L,光照强度为5 000 Lx,搅拌速率为200 r/min,以NaCl浓度为可变条件设置5个实验小组,NaCl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

1.2.2 藻红蛋白相对含量的测定方法

迄今为止,已经从紫球藻中分离纯化出两种藻红蛋白,B-藻红蛋白和b-藻红蛋白,其中以B-藻红蛋白含量最多且最为稳定[19]。B-藻红蛋白和b-藻红蛋白均在545 nm处有一主要吸收峰[21],所以一般以藻体蛋白粗提液在545 nm处的吸光度代表藻红蛋白的相对含量。

测定方法参考文献[18]。每天固定时间取样一次,每次取不同实验组的藻液5 mL作为测试样品。样品于5 000 r/min条件下离心5 min,除去上清,藻细胞沉淀使用3 mL 0.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7.0)进行悬浮。然后使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藻细胞破碎,超声功率50 W,工作时间7 s,间歇时间5 s,循环30次。破碎完毕后,对样品进行离心(5 000 r/min,10 min),所得上清液即为藻红蛋白测试液。然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在545 nm处的吸光度,最后以每107个细胞所对应的吸光度作为藻红蛋白相对含量的评定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搅拌速率对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紫球藻可产生大量胞外多糖,具有一定的黏性,当搅拌速率过低时会导致藻体沉积,而速率过高时会对藻体造成机械损伤[22],所以搅拌速率过低和过高均会影响紫球藻生长和藻红蛋白的积累(图1)。在培养期内,比较各组藻红蛋白的产量,大致呈现150 r/min组>100 r/min组>200 r/min组>50 r/min组>250 r/min组的趋势;在培养的4—7 d内,各组藻红蛋白的合成速率最快。在收获时(第9天),150 r/min组的藻红蛋白产量最高。另外,当设置搅拌速率为50 r/min时,前期培养过程中藻体易沉积,生长速度缓慢,氮源消耗也较缓慢,所以在后期其藻红蛋白产量较其他组有所上升;而搅拌速度过高时,藻红蛋白的积累会受到一定抑制。综上所述,在生产紫球藻藻红蛋白时,搅拌速率建议使用150 r/min。

图1 搅拌速率对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2.2 光照强度对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紫球藻藻红蛋白的含量与光照强度呈反比。光照较弱时,紫球藻藻红蛋白的产量较高;光照较强时,其积累量却会相对降低。本实验中,各组藻红蛋白的积累量情况是2 000 Lx组>4 000 Lx组>5 000 Lx组>6 000 Lx组>8 000 Lx组,收获时,2 000 Lx组藻红蛋白产量最高。紫球藻为光合自养生物,藻红蛋白为其重要的捕光色素蛋白,当光照强度改变时,紫球藻自身会做出相应改变来适应环境变化。本研究中,当光照强度为2 000 Lx时,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最高,此时藻体颜色最深;随着光强增加,藻红蛋白含量降低。卢晓等[23]、陈伟洲等[24]在研究红藻门的江蓠时也发现藻红蛋白随光强变化有相似的情况,这或许是因为低光下细胞需要更多的藻胆蛋白以便吸收更多的光能,所以更能刺激藻胆蛋白的合成与积累[14,15]。

图2 光照强度对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2.3 氮浓度对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各实验组藻红蛋白含量总体呈现8 mmol/L组>10 mmol/L组>6 mmol/L组>4 mmol/L组>2 mmol/L组的变化趋势,在收获时8 mmol/L组藻红蛋白产量最高。在培养过程中,低氮组(2,4 mmol/L组)的藻红蛋白产量先增加,后因为氮源的消耗其含量逐渐降低(藻液颜色变浅);而6,8,10 mmol/L组藻红蛋白含量随培养时间逐渐升高(藻液颜色变深)。在一定氮浓度范围内(2—8 mmol/L),藻红蛋白含量与氮浓度成正比,但过高氮浓度(10 mmol/L)并不能有效提高藻红蛋白含量,该结果与前人已公布的研究结果[13-16]基本一致。因此,在以NaNO3为氮源生产紫球藻藻红蛋白时,其氮浓度建议使用8 mmol/L。

图3 氮浓度对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2.4 NaCl浓度对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紫球藻对盐度适应性较强,淡水、海水中均能生长,但当前关于NaCl浓度对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较少。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图4),在培养期内,各组藻红蛋白的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20‰组>10‰组>30‰组>40‰组>50‰组,收获时,20‰组藻红蛋白产量最高。这说明紫球藻生产藻红蛋白需要适宜的NaCl浓度,浓度过低或过高对其积累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在生产紫球藻藻红蛋白时,NaCl浓度建议使用20‰。

图4 NaCl浓度对紫球藻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3 结论

本试验利用搅拌式光照发酵罐培养紫球藻生产藻红蛋白时发现,以搅拌速率、光照强度、氮浓度和NaCl浓度作为单一变量因子,藻红蛋白分别在150 r/min的搅拌速率、2 000 Lx的光照强度、8 mmol/L的氮浓度、20‰的NaCl浓度条件下积累量达到最高值。此外,从成本效益上看,上述发酵条件也是较优的选择:20‰的NaCl减少了原料的使用,150 r/min的搅拌速率和2 000 Lx的光照强度使发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较低。本研究为单因素实验分析,为得到更加合理的生产方案,还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多因素分析,确定最佳生产条件,为紫球藻藻红蛋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球藻氮源培养基
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 对雨生红球藻生长与脂类合成的影响
绿光条件下氮浓度对紫球藻生长和生物活性产物合成的影响
微球藻去除尾水中氮素的特征
球藻沉浮的秘密植物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白芨增殖扩繁的影响
无机氮源对红曲霉调控初探
KBM581培养基:人T细胞诱导与扩增培养基应用指南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
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氮源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