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2021-01-14董晓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专业

梁 童,董晓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的发布,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观点已然确立。“职教20 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 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 这意味着,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新时代高职教育政策的指引下,高职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 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目标定位

1.1 类型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不同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模糊不同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将职业教育当作“压缩版”“简易版”的普通教育,不仅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较高层次技能人才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2],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以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力后援和智力支撑。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 高职教学育人应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学规律——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2]。 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通常是一元的教学格局,强调“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学校与企业的跨界合作为模式的双元办学格局,这意味着,高职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教育层面的问题,更要关注工作、职业层面的问题[3]。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阶段,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业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 更应具备应用和创新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他们一方面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兼具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1.2 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

高职高等数学包含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等数学学科的相关内容。高职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教学目标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学过程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而不能按照传统的思维习惯,继续作“删减版的普通教育”。 为此,高职数学课程应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支撑专业课学习所需的数学知识、 提供就业后满足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还应注意到, 职业教育不等同于职业培训,不仅要培养具有精湛技能的劳动者,更要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注重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并且不断发展。 但是,由于对类型教育概念理解不到位、自我定位不清晰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大发展、大变革的今天, 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仍不相匹配。2012 年的麦可思调查报告给出了大学生的五项基本工作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4]。 其中,对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数学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对数学的需要不是减少,反而是大大增加了,从大数据到云计算, 数学应用的身影无处不在。 因此, 我们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也应随社会需求的增加而提高。 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育依然停留在传统层面,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更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5]。

2.1 课程内容设置单一,不能有效对接专业

不同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不同。 工程类专业对微积分的要求较高, 而经济管理类专业需要更多的统计学知识,同属工程类的水利、机械、土木等专业对数学的需求也各有侧重。 因此,根据各专业实际,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数学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数学课程固守微积分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与专业的深度沟通;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 在专业实践中用不上或是不常用;专业上需要的数学知识,由于课时所限,却没有时间去讲。数学成为单纯的数学教育工具,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 在职业教育的育人舞台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 对信息化工具的要求极高。 在工作场所中,尤其是在企业高层,Excel、专业统计软件、计算软件的使用随处可见。工作者需要的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 而是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因此,社会对学生的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6]。 但是,高职教学教学的现状却是,高等数学课程与信息化技术是脱节的:数学课程固守微积分理论体系, 即使教材中编排的有与数学软件相关教学内容, 也会因为课时不足或教师本身不熟悉数学软件的操作而被选择“跳过”;信息化基础课程(计算机课程)中涉及数学应用的部分,也常常由于课时所限和学生数学知识储备不足, 只得被放弃。

另外,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但所学内容却差别不大。这就好比对原本就高低不同的树苗给予相同的阳光雨露, 那最终只能按照自然法则,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优胜劣汰。但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不是优胜劣汰, 而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因此,必须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授予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是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基础工作。 如果不能做到切实联系专业、关注企业需求,仍旧固守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 就会使得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不具备优势, 在应用层面也缺乏必要的锻炼。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 那么必然导致所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现代工作岗位, 学生就业后的上升空间被大大压缩,从而严重制约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2.2 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动力不足

笔者曾借助智能课堂对所教授2019 级部分新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题目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来设置。 调查结果显示,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25%的学生态度认真,66%的学生态度一般,9%的学生表示想要放弃。也就是说, 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 但是,关于学习动力方面的数据显示,64%的学生认为数学对其专业及以后自身发展没用,不愿花费时间学习高等数学,36%的学生则只是为了专升本,或者认为数学与其专业课有关系,会花费少量时间学习高等数学。这些数据说明,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是很片面的, 他们并不清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他们也不了解高职教育“德正”“术高”“技长”的人才培养目标,他们更不了解高职教育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基础性贡献,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而他们自己将来就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直接实践者。我们的学生还被传统的学历观念束缚, 徘徊于就业或是升本的选择中。 这些思想上的包袱会大大限制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7]。

2.3 教师教学理念保守,应用能力不足

“职教20 条”[1]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大力度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部分教师对国家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理解不透,固守传统思想,不能与时俱进;部分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历,对工作场所中的数学需求不了解,应用能力不足;部分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不会使用数学软件。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因循守旧, 不能为学生提供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相关的教学案例,无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应用实践活动。

3 在类型教育背景下推进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在“职教20 条”的政策指引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专业,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其在未来的行业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3.1 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高等职业教育

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应关注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职教20 条”,明确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征——注重实践应用、以就业为导向,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层次——高等教育, 了解自己毕业后将要从事的更为复杂、深层次的工作。 引导学生改变对 “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狭隘理解,改变重专业、轻基础的传统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胜任有较高要求的工作岗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8]。

3.2 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更好地服务专业、服务学生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育人目标不同,教学内容各有侧重。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基础性、 逻辑性与专业需求之间的平衡,既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属性,又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要求,根据专业需要选取教学内容,真正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

根据美国社区学院和新加坡理工学院的经验,可以将高等数学课程细化为多个教学模块,各专业学院的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习的需要选修不同的数学模块及模块组合。 同时,还应设置基础数学模块和升学选修模块,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要考虑到未来有进一步深造需要和有发展潜质的学生。

在课程内容中凸显高职特色的另一重要工具就是教学案例。 案例选取应结合专业特色,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加强数学与专业和工作之间的联系。教学案例若是以工作中的实际数据为背景开发的, 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就业需求,有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好的教学案例将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换言之, 应做到不仅使他们“好学”,而且使他们“乐学”,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9]。 比如:在给水利类专业的学生介绍函数定义时,教师可以给出某些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数据,指导学生根据数据特点,建立坐标系,找到相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给道路桥梁专业的学生介绍曲率计算时,教师可以铁路弯道设计、内表面为曲面的工件打磨问题等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因此,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不能闭门造车, 需要教育者对高职教育的任务和层次进行准确定位,不断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对实际生产、建设过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科学分析该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无法取代的教育模式。

3.3 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作为职业教育类型中的高层次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毕业生要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2]。 因此,高职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不应是单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而应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 数学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能够为他们提供了运用数学思维、 运用信息技术的平台,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整合数学与信息技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数学实践课程、数学建模课程,对于实践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将大有裨益。

3.4 加强“双师型”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职教20 条”[1]指出,从2019 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从2020 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到2022 年, 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业课教师总数一半以上。

因此,在新的职教理念指引下,数学教师应转变思路, 从两个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理论教学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方面,通过加入专业团队、项目合作、平台交流等方式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准确掌握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另一方面, 通过毕业生回访、校企项目合作等方式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动向,从而及时调整教学重点。有关部门也应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搭建平台,比如:定期以讲座方式邀请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 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等来校作最新科技信息及应用技术宣讲;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寒暑假时间为教师安排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制订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积极参与企业工作实践和技术革新。通过落地各项措施, 数学教师必能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过程中有所提升、有所作为。

4 结语

在类型教育背景下, 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应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努力进取、锐意创新、正确定位,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与高职其他专业教学一起,协调配合、同舟共济,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