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本数据平台构建研究与实践

2021-01-14李伟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育部教学管理校本

李伟娟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是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掌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 发布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推进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 促进了教育行政部门宏观决策的科学化,促进了高职院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从2008 年开始,数据平台在我国高职院校发现问题、反映实情、引导发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 年4 月18 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简称“双高计划”),文件“申报条件”中明确提出,相关条件和数据来源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为主要依据[1]。数据平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但是如何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规范、有效,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如何有效保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校本数据平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所以,围绕高职院校校本数据平台构建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校本数据平台建设实践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校本数据平台构建对策。

1 数据平台

1.1 数据平台简介

数据平台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每年对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平台, 数据平台的数据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全面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发布年度质量报告、 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重要依据和基础[2]。

1.2 数据平台的发展历程

2008 年4 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3],要求各高职院校每学年度须按要求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记录院校办学基本情况、教学基本状态及其变化,以采集数据作为监测和评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的主要依据[4],并上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汇总后上报教育部。

2014 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升级后,更名为“数据平台”,同时也更新了上报流程,各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直接上报教育部高职数据中心,省去了教育厅汇总、上报的环节[5]。

根据职业教育“放管服”改革的需要,从2020 年起,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不再每年单独发布数据平台采集工作的通知, 而是委托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简称“全国诊改专委会”)发布工作通知,统筹负责数据平台的采集与管理工作[6]。

2 教育部数据平台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采集严重滞后

目前, 教育部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工作采用的是终结性方式,一年采集一次,而非实时、常态方式。采集工作从每年9 月份开始,采集上一学年的数据,采集的时间节点严重滞后。例如:教师授课信息采集的是上一学年的数据,滞后一年至半年;财务数据采集的是上一年的数据,滞后整整一年[2]。采集的数据不是过程性数据, 而是终结性数据, 不能实现源头采集、实时采集,具有滞后性,无法及时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规划发展、战略决策等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建议, 不能为高职院校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数据支撑, 更不能反映高职院校当前的发展水平。 在数据的获取、挖掘和使用等方面,也跟不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7]。

2.2 数据采集质量不高

目前, 教育部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工作从每年9月初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开始, 到10 月下旬上报,去除国庆、中秋等法定假期,仅有一个月时间,数据平台开放时间比较短。 数据采集内容涵盖高职院校的学校概况、基本办学条件、经费收支、办学目标与定位、领导作用、师资队伍、专业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社会评价、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等工作,采集内容多、信息量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各高职院校负责采集工作的教师多为兼职教师, 且所采集的都是上一学年的数据,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教育教学设备等数据可能会被错填、漏填,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8]。不少教师参与数据采集的积极性较低, 认为数据采集工作繁琐耗时且与自身利益不相关,有抵触情绪。 数据平台每年开放时间短、采集内容多、涉及部门广等因素,都会影响数据采集质量。

2.3 数据分析困难

数据平台采集数据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 高职院校通过分析历年数据,可以实现纵向对比,看到自己的建设成果;通过高职院校间的横向对比,可以知道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通过与教育部合格标准比,可以看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推进学校科学决策。

但是, 教育部数据平台却无法进行历年数据纵向对比,看不到高职院校各项指标的发展趋势,不能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2.4 数据重复采集

当前, 教育部数据平台无法自动对接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多个校内业务管理系统, 各业务系统孤立运行。 数据采集工作往往由不同职能部门具体执行, 各部门对采集数据的界定和标准、 格式不统一,严重影响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另外,校内各业务管理系统采集的数据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交集现象。 各职能部门管理系统数据多、 格式不统一,重复采集相关数据,增加了各部门的工作量,造成了人力、精力的浪费[7]。

2.5 缺乏奖惩机制

高职院校尚未形成常态化的数据采集机制,采集工作往往以书面或口头通知的形式,将采集、审核任务下发到各职能部门,但由于责任划分不清、缺乏奖惩机制,在采集、审核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推诿、应付现象,导致采集到的数据质量不高[8]。

3 构建校本数据平台的意义

3.1 为质量年报提供数据支撑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简称“质量年报”)是高职院校履行社会职责、 提高社会竞争力和质量意识的重要环节, 是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基本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举措。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均来自于教育部数据平台, 文字表述是在教育部数据平台数据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进行客观、科学的总结和分析。校本数据平台可自动对接教育部数据平台, 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和支撑[5]。

3.2 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校本数据平台能够实时采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原始数据、真实数据。数据分析就像“医生诊断”一样, 数据分析的过程就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通过校本数据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高职院校可以全面了解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实时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查询各方对学校建设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数据, 在各类汇总数据中发现学校可能存在的问题, 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真正实现“决策不再拍脑袋”。同时,通过校本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高职院校可以在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 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改革,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快速发展[9]。

3.3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校本数据平台是高职院校及时全面地掌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校本数据平台反映的数据信息,可以为高职院校统筹安排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手段发生重大改变。校本数据平台采集的数据都与教学管理息息相关,借助于校本数据平台,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调用相关数据,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学校管理者科学决策和常态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真正实现“教学不再凭感觉、学习不再无目标、谈成效不再说大概”。

3.4 助力“双高计划”建设

2019 年,在“双高计划”建设申报工作中,有大量的学校基本情况数据、 专业群基本情况数据均来自教育部数据平台,且涉及近三年的数据。在申报文件中多次出现 “数据来源于2016-2018 年数据平台”“如无特别说明, 数据来源于数据平台”“申报表中标‘*’内容部分从数据平台中提取”等数据填写说明,专业相关数据则是学校输入专业代码,系统自动从教育部数据平台中提取,学校无需填写。校本数据平台自动对接教育部数据平台后, 可助力高职院校开展“双高计划”建设。

4 黄河水院校本数据平台的构建

自2008 年开始,教育部数据平台采集工作已经开展了12 年,采集数据涉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些关键性的指标,例如:生师比、生均实践场所(平方米/生)、生均(折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生均(折合)图书(册/生)、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生)等,能够真实反映高职院校的办学现状, 而这些关键性数据均来自于高职院校各个职能部门管理系统, 有时会因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而出现伪数据现象, 有时还会出现不同职能部门采集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基于上述原因,从2019 年开始, 黄河水院在校本数据平台构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提高了数据采集质量。

4.1 实时采集数据,避免数据采集滞后

黄河水院校本数据平台自动对接校内业务管理系统(例如:学生迎新系统、课程发展中心、专业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源头采集、实时采集、实时更新、实时分析,解决了教育部数据平台数据采集比较滞后的问题, 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满足了高职院校教育与教学管理监测的需求[10]。

4.2 自动加工数据,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黄河水院校本数据平台有效解决了数据信息孤岛、数据多头采集等问题。将各职能部门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出口直接接入校本数据平台中,通过加工、转换、整合,彻底解决因为管理系统不同而产生的数据格式、字段不同的问题,让各职能部门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成为可上报、可分析利用的数据,让校本数据平台成为学校唯一的数据源出口。这样做,有效保证了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数据采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学校掌握自身真实的办学情况, 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影响学校发展的不利因素,满足学校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监控和改进的需要[11]。

4.3 深度分析数据,提高数据应用效率

4.3.1 实现数据的纵向对比

校本数据平台最基本、 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统计分析功能。 黄河水院校本数据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对历年数据的纵向对比,并自动生成历年数据对比报表。通过校本数据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学校概况、基本办学条件、经费收支、办学目标与定位、领导作用、师资队伍、专业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教学管理、社会评价、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等各项指标的发展变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依据。

4.3.2 自动生成数据分析图表

黄河水院校本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更深层的科学加工与分析,生成数据报表、曲线图、分析报告等,以方便学校查看数据变化趋势。通过校本数据平台的构建和应用,实现了“统计汇总、反映现状,管理监控、促进规范,分析数据、提供决策”的目标, 提高了数据的使用价值, 扩大了数据的应用层面,提升了数据的使用效率[10]。

4.4 自动对接数据,避免数据重复采集

黄河水院校本数据平台数据量大于教育部数据平台数据量,可以自动对接教育部数据平台,自动抽取相关数据到教育部数据平台上, 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 校本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在学校的各个应用系统中自动生成, 消除了信息化应用盲区和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源头唯一、数据共享,有效避免了数据的重复采集、重复填写,减轻了各部门的工作量[12]。

4.5 建立奖惩机制,规范数据采集工作

校本数据平台的功能并不仅限于采集、 推送数据,更重要的是在采集、推送数据的同时,科学地分析数据,有效地应用数据,梳理本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全程监控,实现自查、自检、自建。高职院校应成立由校长、职能部门和二级院部负责人及数据采集员等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将数据管理工作纳入总体规划,做好数据采集工作的职责分工和统筹协调, 将数据平台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等有机结合起来[4]。另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与审核工作责任制度及奖惩制度, 将数据采集纳入日常教学管理、绩效考核范围,规范校本数据平台运行,避免工作上的应付[13]。

黄河水院制定了《校本数据平台数据采集与管理办法》,成立了数据采集管理办公室。 数据采集工作实施工作责任制, 纳入各部门工作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在每年年底对当年数据采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校本数据平台采集与管理办法》 明确了数据管理的主体、角色、职责,“谁产生、谁维护、谁负责”,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实现数据质量问题的发现、跟踪、治理、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将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中, 确保数据的合规性、时效性、关联性和安全性[4]。

5 结语

校本数据平台与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系统等校内业务管理系统的完美对接,实现了数据的源头采集、实时采集、实时更新。这样,不仅解决了教育部数据平台数据采集滞后的问题,而且提高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在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监测需求的同时, 还可以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育部教学管理校本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