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UNC13D基因位点突变1例并文献复习

2021-01-14欧阳颖董红唐淑敏周瑞瑜张羚枚阮扬皓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血细胞本例基因突变

欧阳颖 董红 唐淑敏 周瑞瑜 张羚枚 阮扬皓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amilial hemophago- 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FHL)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发热、脾大、血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低纤维蛋白原、高血清铁蛋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在骨髓、脾脏或淋巴结活检中可发现噬血现象。本病主要见于婴幼儿,多在2 岁以下发病。新生儿期发病少见,也有少数在妊娠中期或后期出现胎儿水肿及胎死宫内[1-3]。目前已确定与此综合征相关的4种基因缺陷,包括PRF1基因、UNCl3D 基因、STX11 基因、STXBP2 基因,其突变分别引起FHL-2、FHL-3、FHL-4、FHL-5 的发生。现报道1 例新生儿FHL-3 的诊疗经过及遗传学分析结果等方面的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新生儿FHL的临床及基因诊断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系G2P1,胎龄38+5周,因“孕母发热、胎儿宫内窘迫”于本院剖宫产出生,出生时羊水Ⅲ°浊,Apgar 评分1、5 分钟10 分。生后即出现发热、气促、呼吸困难。母孕史:流产1 次,孕期规律产检。36+2周B 超提示“胎儿右侧胸腔积液”。孕母产前1 天出现发热,最高38.5℃。

体格检查:T:37.6℃,P:170 次/分,R:80 次/分,SaO2:90%。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减弱。腹部膨隆,肝右肋下4 cm,脾肋下5 cm。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6.82×109/L,N 1.22×109/L,Hb 115 g/L,PLT 34×109/L。生化:AST 152 U/L,ALT 16 U/L,TBIL 105 μmol/L,DBIL 41 μmol/L,总蛋白42.8 g/L,纤维蛋白原1.35 g/L。致畸四项、肝炎系列、结核杆菌抗体检测、MP-IgM、血培养、EB 病毒DNA 定量均阴性。胸部B 超:双侧胸腔积液声像。

诊疗经过:入院后即予保暖、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抗感染及监测生命体征等。患儿出现发热,热峰达39.3℃。入院第5 天出现大量瘀斑,脾脏进行性增大至脐下2 cm。复查血常规:WBC 9.99×109/L,N 0.64×109/L,Hb 91 g/L,PLT 13×109/L。生化:AST 69 U/L,ALT 18 U/L,TBIL 207.2 μmol/L,DBIL 183.5 μmol/L,总 蛋 白44.3 g/L,TG 3.05 mmol/L,纤维蛋白原0.88 g/L。NK 细胞活性3.6%(9.9-28.7%);血清铁蛋白3,120.0 μg/L;IL6:51.4 pg/mL,IL10 >1,000 pg/mL,白介素2 受体57,420.0 U/mL。骨髓报告示:可偶见异型淋巴细胞及噬血细胞。按照“HLH-2004”诊断标准[4],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生后第7 天开始予小剂量激素甲强龙(2 mg/kg)输注,期间多次予以支持治疗。生后第12 天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向患儿家属解释病情,家长放弃治疗,患儿于生后27天死亡。

基因突变分析:噬血基因系列提示:UNC13Dexon26、UNC13D-exon12 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为c.1055+1G>A 和c.2448-13G>A。父母均携带基因突变位点,父亲为c.1055+1G>A,母亲为c.2448-13G>A。本例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测序结果见图1。根据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最终诊断为FHL-3。

图1 患儿及其父母的基因测序结果

2 文献复习

计算机检索万方、Pubmed 数据库(建库至2020 年6 月)。中文检索词为“胎儿期水肿,新生儿,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英文检索词为“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newborn”,“nonimmune hydrops fetalis”。入排标准为:患儿确诊为新生儿FHL;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非出生后1 周内发病的病例。最终纳入17 篇文献,与本例合并共25 例FHL 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例资料,见表1 及表2。

表1 本例患儿与文献中24 例患儿的临床特征Tab.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tient and 24 patients in the literature

3 讨 论

HLH 是一种以全身性组织细胞活化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HLH 又称FHL,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1]。目前明确与FHL 相关的基因有PRF1 基因、UNCl3D基因,STX11 基因,STXBP2 基因[4],其突变分别引起FHL-2、FHL-3、FHL-4、FHL-5 的发生。FHL-2 起病较FHL-3 更早,常伴有胎儿水肿或胎死宫内[10]。在25 例患儿中,3 例发生胎死宫内,11 例出现胎儿水肿,4 例出现腹水,1 例出现胸水。共有19 例行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的基因检测,其中17例检测到基因突变。11 例为PRF1 基因突变。4 例为UNC13D 基因突变。另有1 例STX11 基因突变,1 例STXBP2 基因突变。本例患儿为胎儿期发现胸腔积液并于新生儿期起病,基因确诊为FHL-3。患儿检测到c.1055+1G>A 的错义突变可以影响UNC13D 基因Exon12 的正常剪接,而c.2448-13G>A的错义突变可以影响UNC13D 基因Exon25 和Exon6 之间的正常剪接。以上两种突变曾被报道过,患儿的起病年龄在5 个月至7 岁之间,但明显晚于本例患儿。

本病的临床特点是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其病理学表现为骨髓、肝、脾或淋巴结中检出巨噬细胞。25 例患儿中有20 例出现肝脾大,11 例出现水肿,9 例出现胸水或腹水,19 例存在血细胞减少,16 例存在噬血现象,10 例NK 细胞活性下降,18 例存在肝功能异常,15 例出现呼吸困难,12 例存在凝血功能障碍,13 例存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1 例存在高脂血症,12 例存在铁蛋白过高。胎儿水肿或胸腹水的发生率达70%,与先前的报道一致[14]。以往的经验认为胎儿期出现的水肿多与宫内感染、免疫性溶血等因素相关。但纳入本文中的25 例病例的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不支持宫内感染。另外新生儿期起病的FHL 与败血症的进程相似,易被误诊。因此若无明确病原体感染的患儿应考虑与FHL 相鉴别,并及早行相关检查及基因诊断,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表2 本患儿与文献中24 例患儿的遗传及分子学特征

根据HLH-2004 指南[4],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支持治疗、化学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对于诊断为FHL 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根治手段,应在初始治疗后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25 例患儿中有8 例进行化疗,2 例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本例患儿使用激素、人免疫丙种球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但因家长放弃治疗,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FHL 病情进展快,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会走向死亡。25 例患儿仅1 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情缓解,9 例未提及预后,15 例死亡。

综合我院病例及相关文献复习,对于胎儿期水肿、肝脾大等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新生儿,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显著的,应高度警惕HLH 并及早行基因诊断,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对于确诊基因突变的患儿,若父母有再生育要求,应提供遗传咨询及产前基因筛查,实现优生优育。

猜你喜欢

血细胞本例基因突变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窗外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connexin26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随访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