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视角解读电影《花椒之味》

2021-01-13郑淼鑫华南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1年3期
关键词:姐妹女性主义关怀

郑淼鑫 华南师范大学

一、如树如枝如果:同根并蒂却各自出彩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作为当代电影理论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随女性主义运动而生,其融合了精神分析学、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等诸学说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女性在电影文本中的呈现,解读电影文本中性别叙事的意识形态。研究电影文本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作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批评模式之一,则旨在通过对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探讨女性身上主体意识的匮乏,以此来批判男权社会,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但近年来,随女性导演自主意识越发觉醒,女性电影表达愈加多元,研究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则更多关注女性形象的自主特征及建构方式。

《花椒之味》该片核心人物是如树、如枝、如果三姊妹,同父异母让她们拥有血缘上的联系,她们因父亲的离世而相聚,在相识、相认、相知中展现出同根并蒂关系中共同的女性精神困顿和各自出彩的不同女性自主特征。

大姐如树,成熟稳重,在职场方面,面对繁杂且压力大的工作;在家庭方面,自小与父亲生活,见证父亲对家庭的背叛与回归,与其关系疏离,却在父亲离世后辞去工作担起重担,继承下火锅店,直至解开心结,关闭店铺去追逐自我人生;在爱情方面,遵从自我感受,在没有明确爱情的答案时拒绝走入婚姻。二姐如枝,坚强独立,作为职业台球手的她对事业充满追求,却不被母亲理解接受,在新家庭中难以找到存在感,与家庭的矛盾让她看似冰冷强硬,却在与两位姐妹的相处中袒露自己的柔软,后进一步与母亲交心相谈,与家庭和解。小妹如果是特立独行、年轻时尚的淘宝店主,开朗活泼,坦然面对被原生父母抛弃的沉重伤痛,与外婆相依为命,却也在被催婚与担虑外婆离去的压力中感到不安,直至在姐妹相伴的温暖与慰藉中才将畏惧离别的负担转化相守当下的承担。

同根并蒂的三姐妹在地域、职业、外貌、性格和家庭等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却有着出女性共同的精神困惑和压力,即面对家庭、事业、爱情应该怎样去拥有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在困惑压力之下,三姐妹在对彼此的接纳和慰藉中疗愈原生家庭带来的情感伤害,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与矛盾事物的和解,在家庭中担负责任却也不被束缚、在事业中坚持追求、在爱情中保持自我,获得自我身份认同,明确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觉醒。影片结尾如树在租约到期后关掉火锅店,并考到驾照开车离去,无疑是女性自主意识展现的精彩一幕。电影在共同与不同中建构起三个饱满鲜活,有鲜明主体意识,而非刻板化、简单化的女性形象,展现出女性的自主特征。

二、“看”与“被看”视点的转换:男性退位的女性主场

作为女性主义电影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劳拉·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一文将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引入到电影研究领域,阐释好莱坞电影视觉机制将男性放置在观看主体的位置上,女性则是“窥淫欲”和“恋物癖”之下被观看的欲望客体,并提出破坏视觉快感的解构主张。而解构,即要将女性从“男性他者”无处不在的目光中剥离,坚持站在女性的立场、以女性的视角看待女性的行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立场,也是一种策略。《花椒之味》该影片运用解构,转换“看”与“被看”的视点,让男性退位,给女性创造表达主场,展现出女性主义精神。

影片由父亲夏亮的死讯而起,父母此角色从一开始便处于背景之中,退位于场后,失去观看主体的地位,后父亲的葬礼将三姐妹联系起来,自然地开启三位女性与父亲的和解之路叙事,并在其中展现三位女性的不同形象、生活经历和精神困顿。一方面,父亲作为该影片最重要的男性角色,他的存在是功能性的,他提供联结作用而非支配作用。另一方面,作为缺席的男性,父亲的形象是被三位女性建构的。葬礼后,三姐妹在父亲留下的火锅店一起做火锅,寻找火锅秘方,并由此讲述父亲与三姐妹的故事,从三姐妹的视点回溯父亲的在场。在此意义上,父亲是被审视的,形象特征是被赋予的,处于“被看”的地位。而影片中其他两位主要男性角色,如树的未婚夫郭天恩,麻醉医生蔡和山,他们也不是作为男性权威或展现两性冲突的存在,更多地作为女性自主意识呈现的印证和人物弧光实现完整闭环的辅助。结婚前,如树在与郭天恩争辩“想”还是“可以”的问题后没有同其步入婚姻殿堂,这一角色在此帮助揭示出受原生家庭伤害后的如树对婚姻的不安全感。至影片末尾,郭天恩开导如树,谈感情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生活中的支持和关怀,在此作为如树和解之路的指路人,让她慢慢放下执念,解开心结。而蔡和山则更多作为女性自主意识的男性表达者,“有了驾照就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他陪同如树练车并替如树表达出藏于心中关于追逐自己人生的期待。他们不是要求女性扮演着父权制社会规定性角色的传声筒,不位居高位凝视女性,以平等姿态鼓励女性表达自我情绪,决定自我生活。

此外,三姐妹面临的家庭伤害、职业压力、爱情婚姻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被动,但其在此过程中的自我疗愈、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困境的走出则来自对彼此的慰藉和理解,而非源自父亲弥留之影或其他在场男性的救赎,她们在象征家庭的火锅店主场中通过女性自身的力量来重获主体性,直面伤害、缺憾与矛盾,实现自我成长,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继续人生的下一阶段。

三、何以共鸣和认同:女性关怀的力量

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九七回归、《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签订和本土文艺人才发展断层影响,21世纪后香港电影的创作环境一方面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本土意识渐渐褪去,众多文艺界人士北上寻求新的电影合作与发展,创作出更多与内地融合的多元影像。在融合中,如何创造共鸣和认同,让更广泛多元的观众接受和认可成创作难题。但《花椒之味》作为一部从女性视角呈现亲情故事的家庭题材影片,巧妙地借用女性关怀的力量化解地域、身份、文化、两性等方面的差异及冲突,从情感出发,用包容和温情展现出实现广泛共鸣和认同的可行路径。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伦理理论。它对传统伦理学进行批评,认为道德应强调人们之间的关怀、同情和关系问题,而不仅仅是或主要是独立的道德行为者的理性决定即规则、正义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将关怀与同情应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给予他人帮助,它追求的是多元逻辑的相互包容,带着一种包容两性的对比视角,对人的局限性有清醒认识。

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视角看,《花椒之味》让抛妻弃女的父亲离开传统伦理视角下在道德上被指责的地位,不致力展现其行为的不道德,也不进行直接的批判,而是在不掩盖其行为伤害下,提供理解的视角,从情感出发去调和矛盾,倡导和解。电影借用对吃饭的重视与食物取向的趋同这一牢固的中华文化基因,以食物作为承载,在做火锅吃火锅这一富有烟火气、家庭感的过程中,呈现关怀、同情的力量,包容人的不足、局限,完成关于和解的柔软表达。而火锅秘方在其中作为和解之钥,带有深层隐喻,是柔软表达的突出表现。火锅秘方由香港的食材,台湾的红酒及重庆的底料组成,体现三姐妹港、台、陆的身份属性,三类的融合才创造出独特的美味,隐喻理解与爱护才能让彼此与当下的困境和解,如树因此对过去释怀,如枝对当下珍惜,如果对未来无畏。电影借用关于家庭、亲情和食物共同的文化基因,运用两岸三地、过去现在未来的隐喻展现女性在“他者”社会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成长,并努力传达两性互信互谅,和谐共处的声音,展现出女性关怀的力量,彰显博爱、仁慈和温柔,让更多观众在温情中产生共鸣和认同。

四、结语

《花椒之味》作为一部带有明显女性主义意识的电影,塑造了饱满鲜活的独立女性形象,让女性在男性退位的主场表达出自主意识,实现自我身份的重构和自我成长,并用女性关怀的力量创造共鸣和认同,传达两性和谐共处的声音。它贴近大众,在主流审美中完成女性意识表达,给予观众观照自我,反思生活的动力。

猜你喜欢

姐妹女性主义关怀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八闽姐妹的2020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八闽姐妹的2019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我想帮更多留守姐妹在家门口就业”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港澳台姐妹的新年畅想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