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2021年版思修课教材法律部分的修订看法治教育素养价值取向

2021-01-11缪劲松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

缪劲松

【摘要】2021年版思修课教材修订以“思想”、“道德”、“法治”三个体现教材核心内容的关键词的并列作为新教材的名称,不再强调2018年版教材名称的“修养”、“基础”二元定位。新版教材较之于旧版教材的突出变化是新版教材改“法律”为“法治”,这体现了编者欲变更“修养”与“基础”的二元关系为“思想道德法治”三者共筑基于“修养”价值目标的教学框架。

【关键词】教材修订  法治  素养

繆劲松:1966——,安徽凤阳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2018年版思修课教材继续沿用了高校思政课改革“05方案”,即同时兼顾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前者以“人格修养”为价值目标,后者以“知识基础”为目标定位,基本上是“二元”目标定位,实践中因缺乏统一的价值目标定位,对于师生教学互动和各自体验感似乎难以达成和概论、原理、纲要课那样比较单纯统一的目标要求。那么,思修课2021年版新教材法律部分较之于2018年旧版教材有了较大的修订,综合这些修订的内容可以比较清楚看出法律基础教育的法治化价值取向,而法治化教育价值取向的“素养”定位使得思修课的这种“二元”价值定位终于得到了修正,即在“修养、素养”的统一价值目标下首次实现了“思想、道德、法律”三者的统一。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名称的变化。

原版教材名称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版教材名称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二者比较来看,修订的变化是明显的。原来名称十一个字,新名称七个字,少了“修养”、“基础”四个字。这样一来,师生原来习惯的简称这门课为“思修课”、“基础课”的称谓恐怕就要重新思考更为合适的简称了。当然,这个简称究竟如何来叫,不是什么大问题,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的延展,一定会有更为简便可行的称呼。

思想、道德、法律是思修这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除了教材名称更加精简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修订就是作为原来三个关键词之一的“法律”变更为“法治”。看上去是一字之差,但是,“法律”和“法治”两个词的意涵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法律一词规范意涵较重,非经一定程序不能产生,字面上看静态意味绵长;法治一词则更具动态感,除了规范之意,另有实践、治理之意。显然,法律更接近法制,而法治意涵更丰富、也更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二、教材内容章节的变化。

2021年新版教材法律(法治)部分仍然是最后一章,即第六章。不同的是新版教材由原来的一章六节修订为一章四节。原来的章标题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新教材章标题为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新版章标题以两个动宾词组“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取代了旧版教材章标题的八个动宾词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新版标题虽然只有两个词组,但是将内涵更加清晰明了——即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最新成果,致力于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

旧版教材的八个词组是在狭义上讲的。事实上从广义上讲,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都是学法的不同视角,“尊法”、“守法”在广义上讲也都是“用法”。法律部分无论是在原来独立成书时是“法律基础”教育,还是后来作为道德修养合并成书的法律内容,都是近似法律概论的普法教育定位,尽管前者教学内容成体系,更详实完整。

总体而言,作为公民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公共法律教育,承担的毕竟还是十八岁以上年轻公民的普法教育,因而,是否成体系,不是教学内容最优先关注的,合适的、有针对性的课程目标才是重要的。而这个新章标题恰好体现了这个课程目标,就是通过学习法治思想路径追求提升法治素养的目标。

那么,章标题的这个修订究竟意义何在?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章标题突出法治教育内涵,与教材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相呼应;二是新版教材章标题首次明确定位“法治素养”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不再纠结内容体系的完整与否,更看重过程和法治素养价值取向。不仅如此,由于新版章标题首次定位学习法治思想的目标的是提升法治“素养”,这样就使得法律的“基础”教育定位首次有了更为简洁的方向和目标。如此一来,客观上使得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历史上第一次在教材层面实现了价值取向上的开宗明义的协调一致,这就是致力于学生“素养”的提升。这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与学习活动都是具有指向性的新坐标,这样的新坐标尽管没有了原版教材“修养”二字的加持,但客观上却首次实现了思想、道德、法治三位一体追求“修养”、“素养”的价值目标,正因为如此,法律部分不再作为“法律知识基础”定义自己的价值,而是以大学生“素养”的价值定位和思想、道德共同筑起人生素养的价值架构。

节标题旧版六节为: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第二节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四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五节培养法治思维,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新版教材节标题整合上述六节内容,确定四节: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特征和运行,第二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第三节维护宪法权威,第四节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者比较,可以出看出以下修订特征。

一是弱化知识体系定位。原来的第二节、三节的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不再单独设节,而代之以“依法治国”和“宪法权威”两个更具目标指向性也更为具体的内容,从中可见法律教学内容不在留恋“基础”体系架构,更多转向与思想、道德教学内容协调关联的目标方向,相较于新版标题,两大“体系”的旧版标题缺乏目标导向意涵,因而,新版的修订在情理之中。第五节法治思维删除,不再单独设节,相关内容简化为第四节的一个问题——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二是强化国家社会治理进步宏观价值取向。宪法权威、依法治国的较之于“两大体系”建设更接近国家社会法制建构的方向,意涵也更加贴近时代现实,因为毕竟经过了不断地努力,“体系”建设已经结出丰硕成果,客观上成为了贯彻依法治国、落实宪法权威的良好基础,所以新版教材转向更进一步的目标设置标题亦在情理之中。

三、“图说”、“拓展”、“明辨”、“金句”系列内容的加持。

长期以来,“图示”、“图例”的板式内容被认为更适合义务教育阶段思政教学,大学阶段以往思政教材以文字表达成为惯例。那么,究竟在大学阶段的思政教材中可否沿用以往学生在继续教育阶段常见的“图示”、“拓展”、“名言警句”等板式呢?这次新版的教材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图说”、“拓展”、“金句”等板式的加持。究竟效果如何,还可以继续观察总结。但至少目前可以小结如下:第一,承继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学生熟悉版式,客观上便于学生阅读与思考。第二,新教材版式的加持开卷有益,较之旧版教材,学生于泛读浏览过程中可以有更多迅捷信息路径。第三,为“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教学做了有益探索。构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适应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重要举措。

总之,法律部分修订是2021年新版思修课教材的最大变化。这一变化的核心就是首次实现了由原来“知识基础体系”向“实践育人素养”的转换。“思想、道德、法治”三大部分虽然内容侧重不同,但三位一体共同聚焦“育人修养”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虽然新版教材名称不见了“修养”二字,读者却可以从法律部分的修订看出编者欲协调三者之间逻辑与价值取向的关系的初心和目的,这恰恰是强调这本教材以及这门课程的终极定位,即构筑基于“修养”目标基础上的“思想、道德、法治”的合力育人目标。这样的修订既是符合思维逻辑的,也是读者愿意看到的。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兴趣与爱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