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凋的明星

2021-01-11范曾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0期
关键词:明人画坛陈先生

范曾

50多年前的津門画坛,失去了一位年仅45岁的明星,他就是弱冠闻名、壮岁大成的陈少梅。真是天公忌才,造就了这么一位难得的智睿之士,又很快地夺去了他的画笔,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留下了千秋憾事。

陈少梅先生1909年生于湖南衡山的书香之家,自幼颖悟,神思清扬,飘飘有凌云之志。1925年年仅16岁的陈少梅,即在北平加入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与画坛的耆宿一起作画吟诗,使我们联想起竹林七贤中少年得志的王戎。此时他在艺术上博采众美,转益多师,打下了深厚的传统功力的基础。他所专攻的方向是从明人唐寅、仇英,得其秀逸清俊之气;从浙派吴小仙、戴进、张平山得其滂沛生动之致;再溯源而上,直追南宋马、夏门庭。陈少梅先生老友启功教授题他的钟馗图有云:“运毫何殊运斤,着墨即是明人。梅老已成千古,钟公铁面长春。此故人陈少梅先生遗作,其纸不过三十年,其笔则三百年。”足征陈先生功力之沉雄博大,可以睥睨明人,与古贤抗衡。

中国的绘画是讲究传统技法的,这宛如中国的史学、文学都有其继承性和层积性,这种传统绘画千百年的发展、积累使画派繁多,才人辈出,著述浩如烟海,后来者往往如坠五里雾中,于是“终生勤于斯而不闻道者众矣”,这造成了画史上因循古人的陋习和无所建树的悲剧。

倘若一个人不能高屋建瓴,以毕生平险的决心去攀登高峰,站在古代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那是极其可怜的,纵使你对传统真正做到了登堂入室,画史上也决不会承认你的存在价值。

陈少梅先生是一位有识之士,他的晚年,身逢盛世,有5年生活在崭新的时代。他回顾自己的艰辛历程,看到自己绘画上孜孜刻苦探求所获得的硕果,已经可以达到隐言忘机的境界。看他的笔墨已无刻意力求的痕迹,运斤成风,气韵生动,但是对于一个对新的生活充满热烈爱恋的艺术家,他不满足于已得的成就,深深感到新的时代需要技法的更新。

他画出了小姑山,清新的意境和峻拔的笔致,使陈少梅的这幅画在第一届全国美展上自标新格。接着他又画了牧牛图,这幅描写田园小景的作品,在五十年代初的国画坛上,也可说生面新开。尽管由画峨冠博袖的文人雅士到画放牧的村童,而且是现实的题材,是要费尽心力的,但这过渡中有画家的艰辛,更有画家获得艺术新生命的快慰。

陈少梅先生的艺术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对艺术的献身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在他同一辈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画的《桃花源记》和《西园雅集图》的扇面,描写了崇山大川、飞湍流瀑和人物复杂的活动,这样精到的作品,在当代是不多见的,而技法的全面,在陈先生这样的年龄,不能不视为奇迹。陈先生的书法以倪云林的疏朗清脱的间架,注入米芾倜傥雄健的精神,独具风格。启功先生讲陈少梅的书法不在绘画之下,可谓入木三分之见。

陈少梅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中,在承上方面,是集大成者;在启下方面,开始探步,余意有所未尽。总之,陈先生的早故,留给我们永远的惋惜之情。

(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明人画坛陈先生
永远的怀念
先嗑为敬:陈先生的糖“蓄谋已久”
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
背门
聪明人不看答案
聪明人不看答案
老板不知银行新规 被工人骗万元
逃逸
你穿错了谁的鞋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