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隋唐官办太医署

2021-01-11韦钦国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太医药性学制

韦钦国

隋朝开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医学院”——官办太医署,对后世中医药发展影响很大。

隋炀帝杨广(569-618)非常重视医学,在位期间改门下省为殿内省,统尚药局,并亲自组织编写了《四海类聚方》《四海类聚单要方》,对前世医方进行了系统总结。他创立的“太醫署”,既是当时世界上官方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又承担了一定的医疗职能。

太医署的出现打破了以前单一的中医师带徒模式。后来唐朝遵循隋例也设置了“太医署”。相比于隋朝,唐朝的太医署有了新的发展:一是规模更大,在校师生近400人;二是分科更细,分药学、医学、行政三大科,各科又有细分,如药学就包括中药种植、栽培、采集、储存等;三是有明确学制,如内科七年学制,外科、儿科五年学制,五官科四年学制等,各科课程安排、考试制度等都有一定规范;四是设有专门管理职位如专职太医署令、丞以及府、史、医监、医正等。

在太医署的课程中,中医经典当然是首学,要求学生对于《明堂》《素问》《针经》《本草》《脉经》等公共基础课达到“皆使精熟”。学完公共基础课之后就要分专科重点教学,即“诸医生既读诸经,乃分业教习”。医学生品学皆优者可提前分配任职,不及格者则要降级,且不得超过两年,否则予以除名。

医学生仅有书本知识还不行,还要识百草懂药性,因此太医署的药学课程中还包括中药种植、栽培、采集、储存。为便于学生实践,太医署在长安附近开辟了300亩药园,“药园师以时种莳,收采诸药”,使学生能“辨药形,识药性”等。后人熟知的著名医家巢元方就是隋大业年间的医学博士,他受隋炀帝之命撰写了医学名著《诸病源候论》。

猜你喜欢

太医药性学制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五行真经
皇上的药太医的汤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太医不好当
审判“刘太医”
江湖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