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陵川县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探讨

2021-01-11

山西林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油松防治效果幼虫

李 燕

(陵川县太行第一山国有林场,山西 陵川 048300)

松梢螟发生范围较广,严重为害油松健康生长,且幼虫会在树木枝梢部位蛀食,造成枝梢枯萎下垂,降低了树木的绿化观赏效果与利用价值。受到松梢螟为害的油松,整个树体颜色会变深,树型无法自然整枝,失去顶端优势,树型极易发生变形弯曲,降低了木材的利用价值。对此,林业技术人员应深入分析松梢螟的为害特征,结合当地树木生长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全面提高油松林分经营水平。

1 松梢螟发生情况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之绝顶,素有“太行屋脊”之称。境内植被茂密、林海莽莽,森林植被几乎覆盖了东南部所有的山峦沟壑。现有棋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南方红豆杉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王莽岭省级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资源,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形成了围棋源地棋子山、云山幻影王莽岭、道教胜地黄围山、凤凰欢乐谷、百里红叶区、上云台和太行江南武家湾等一大批生态旅游景区。全县现有林地面积11.54 万hm2,其中有林地9.26 万hm2、灌木林地0.896 万hm2、疏林地0.26 万hm2、宜林荒山荒地0.31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684 万hm2、苗圃地9.64hm2;森林覆盖率54.35%。陵川县山大坡广,森林密布,植被良好,乔、灌、草植物种类丰富,主要乔木树种以油松居多。在进行有害生物普查过程中,普查人员发现油松顶梢出现弯曲下垂现象,地面存在断落的枯枝,且呈枯黄状,全县油松遭受为害面积较大。经过虫情监测分析,确定为遭受油松松梢螟为害,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松梢螟产生的原因,评估松梢螟为害的程度,以掌握合理的防治时间,综合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实现了全方位防治。

2 松梢螟形态特征

松梢螟又被称为钻心虫、微红梢斑螟,属于蛀干性害虫,主要为害油松、落叶松等针叶林。幼虫会蛀食主梢,形成长型蛀道,蛀口处存在木屑与虫粪,并在啃道内取食,以致树梢失去了水分与营养,出现弯曲下垂,失去顶端优势,甚至树木还会出现畸形,整个树体变弱枯黄,无法自然整枝,降低了木材的利用价值。

不同阶段的松梢螟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虫。雌体长度10mm~16mm,翅展长度26mm~30mm,翅面有4 条白色横纹,在后缘近横线内有淡黄色斑点。雄虫体型较小,全体呈灰褐色,触角有细毛,基部突起鳞片,前翅呈灰褐色,后翅呈灰白色。二是虫卵。虫卵呈现出椭圆状形体,表面光泽,卵长0.70mm,初期黄白色,孵化时逐渐变为暗赤色。三是幼虫。初龄幼虫淡褐色体色,头部与前胸褐色,腹部有毛片;成熟时体长约24mm,颜色逐渐变为暗赤色。体节成对,有着明显的黑褐色毛瘤,2.0d~3.0d 后即可化蛹。四是蛹。腹部存在波状臀刺,黄褐色。蛹期14d 左右,有较高的羽化率。

3 松梢螟发生原因分析

首先是因为近些年气温偏高,受到大风、干旱、干燥等恶劣气候影响,加之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渐加重,为越冬害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了害虫的成活率。二是树种结构分布不合理,树木种植时并没有采用合理的人工造林模式,也没有进行合理密植。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并未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营造针、阔叶混交林面积较小,大多为纯林,生物多样性较低,减少了天敌数量,为有害生物入侵与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监测技术落后,县级单位并未做好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无法及时掌握虫情动态,以致其不断蔓延,无法得到有效治理。除此之外,严重缺乏监测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满足虫情预报与防治工作的需求。四是该虫属于蛀干性害虫,发生期比较隐蔽,大多在枝梢内蛀食,无法及时被发现进行防治。加之,幼虫主要在蛀道内生活,无法喷洒药剂,防治有一定的难度。

4 松梢螟防治方法

4.1 营林防治

一是编制科学的营林方案,保证油松的全周期管理,将油松人工林营造工作列入林业生态建设指标,并制定具体的年度任务计划与经营方案,推进油松林抚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油松林合理经营管理工作,人工造林中应多种植混交林木,尤其应该大范围种植针、阔叶混交林,用营林措施保证松梢螟防治效果。对于已经成熟的油松林,由于其种植密度较大,不能保证透风性于采光性,此时应采用及时的抚育措施,包括间伐以及修剪枝叶等方法,及时去除残留枯叶,保证其正常发育,确保整个林分可以维持正常稳定的卫生情况,有效避免松梢螟的发生。同时,还应混合种植抗虫性能较强的其它树木类型,如在松梢螟害虫发生严重区域大量种植阔叶树木,以全面提升油松林的抗虫能力,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三是应该保护林下植被,不能发生人为破坏行为;严格实行封山禁牧,严禁乱砍滥伐林木,有效维护油松林的生态平衡。

4.2 人工防治

开春与冬季农闲季节,可以集中修剪受害枝梢并烧毁,彻底根除越冬松梢螟幼虫。此种防治方法效果较好,但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期间可以通过细致查找与修剪,消灭大部分松梢螟害虫,保证隐患彻底消除,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4.3 化学防治

对于10a 生以下的中、幼龄林与苗圃地,可以利用浓度为2.0%水剂苦参碱喷雾或释放烟剂防治,此种药物对人畜毒性较低,但药效缓慢,操作人员应提前1.0d~2.0d 进行喷洒,以彻底消灭幼虫。5 月-8 月属于松梢螟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期,此时应利用敌敌畏烟雾剂熏蒸,或者用50%辛硫磷2000 倍液等渗透性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间隔期7.0d,连续喷雾2 次,以彻底杀除成虫。期间还应充分重视幼虫的防治工作,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为幼虫防治的最佳时期,使用浓度85%~90%的敌敌畏试剂喷洒树梢,杀灭幼虫。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浓度40%乐果乳剂配合浓度25%辛硫磷100 倍液,在虫蛀处进行均匀涂刷。在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穿戴好防护工作服,并佩戴口罩与手套,最好多涂刷几次,保证药剂充分进入树皮内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4.4 物理防治

一是采用堵孔方法,混合柴油、黄土、敌敌畏以及红油漆等制作毒泥,春季与夏季在幼虫为害盛期进行堵孔杀灭。实际试用期间,发现存在松梢螟为害的树梢应立即进行堵塞,避免遗漏。如果受害树木较高,防治人员可以利用铝合金叶梯进行防堵。配置毒泥时,应保证红油漆、敌敌畏、柴油以及黄土的比例保持在1∶1∶3∶5,根据松梢螟发生面积确定毒泥使用量,避免出现大量积压,保证预期防治效果。二是发生松梢螟为害面积较大的油松林分,可以采用杀虫灯进行捕杀。即在成虫羽化期,每公顷林地按放杀3盏~4 盏杀虫灯。杀虫灯应安装在地势较高且视野开阔的区域,一般在每年5 月上旬按灯,10 月下旬收灯。在杀虫灯使用的整个过程中,防治人员要做好灯具维护工作。此种方法省时省力,在不伤害松梢螟天敌的基础上达到了防治效果,还可以兼治油松林中具有趋光性的其它蛾类成虫。三是利用信息素诱杀。在成虫飞扬前,防治人员在树干上悬挂信息素诱芯及配套诱捕器,每公顷设置30 套~45 套进行防治。四是10 月-12 月在越冬幼虫出蛰前,人工摘除被害干梢与虫果,并集中进行烧毁,这样可以有效压低虫口密度。

猜你喜欢

油松防治效果幼虫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五种环保型农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油松种子催芽处理方法与研究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