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朔地区樟子松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01-11李爱慧

山西林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球果樟子松幼苗

李爱慧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6)

樟子松是营造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具有耐严寒、抗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等优良特性,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樟子松在沙地造林成活后,林木经过3.0a~5.0a 生长,不但风蚀现象会明显减少,同时随着枯枝落叶的增多,还可起到防风阻沙、改变环境的作用。同朔地区(大同市、朔州市)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引种栽培试验,目前樟子松已经完全适应该地区自然环境,被广泛应用于风沙源治理工程中。通过大面积造林,减缓了同朔地区的荒漠化进程,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1 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高可达25m。树干上部树皮及枝皮黄色至褐黄色,下部灰褐色,树皮较厚。枝条斜展或平展,幼树树冠尖塔形,成熟植株树冠圆顶形;针叶2 针1 束,长4.0cm~9.0cm,直径1.50mm~2.0mm。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3.0cm~6.0cm,直径2.0cm~3.0cm。种子黑褐色,呈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花期5 月-6 月,果期9 月-10 月。

樟子松喜光照,耐严寒和干旱,树冠稀疏,针叶稀少,多集中在树体表面;适应性极强,可在土壤水分较少的山脊、向阳山坡以及较干旱的沙地及石砾沙土地区正常生长,多成纯林或与落叶松组成混交林;深根性树种,主根深度1.0m~2.0m,最深可达4.0m,侧根向四周伸展,分布在距离地表10cm~50cm的土层内;抗逆性强,与油松、落叶松等其它针叶树种相比,对多种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樟子松在山西主要分布于太原市以北地区,尤其是在同朔地区,均有大面积栽植。

2 圃地选择与准备

樟子松幼苗对光照要求较严,光照不足,会严重影响幼苗生长发育,因此苗圃地应尽可能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便利的沙壤土地上,土壤pH7.0~8.0。育苗地点确定后,清理地表杂物,由于同朔地区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土壤肥力相对较差,因此苗圃地在深耕前应施足底肥,底肥选择腐熟的牛羊粪。育苗前一年秋季深耕,把翻出的树根、杂草等清理干净,经过冬季的晾晒有助于土壤消毒、虫卵灭杀。春季播种前10d~15d,向地表喷洒0.50%高锰酸钾溶液,或者1.0%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土壤消毒。然后将地表土块拍碎、耙平。同朔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多风沙、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育苗床多采用低床,床面比人行道低15cm~20cm,人行道宽30cm。低床长10m、宽1.0m。

3 种子选择与处理

樟子松树龄达到15a 后开始结果,60a 后开始大量结果,选择树龄60a 生以上的植株作为母树进行采种。球果9 月-10 月成熟,10 月中旬之后开始采集球果。将采集到的球果置于阳光下曝晒,待鳞片开裂后,搓去果翅,筛去夹杂物,收集纯净种子,晒干后可在封闭条件下长期保存。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这样可以提高发芽率。种子催芽前,首先进行筛选,去除干瘪、发霉的种子;然后,将剩余种子用0.50%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高锰酸钾溶液与种子的体积比为3∶1),温度保持在25℃~28℃之间;种子浸泡3.0h 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放入25℃温水中再浸泡24h;最后,将种子捞出,控干水分,放置于室内通风处准备催芽。

樟子松种子催芽多采用混沙催芽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消毒浸泡后的种子与细沙按照1∶3 的体积比均匀混合,通过喷壶喷水确保种沙混合物的含水率在70%左右。然后,将种沙混合物装入布袋或编织袋,放置在24℃左右的室内,每天翻动3 次~5 次,并及时进行喷水,确保种沙混合物的湿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当有60%以上的种子开裂,且大部分种子的种胚变绿时,即可进行播种。

4 播种

同朔地区樟子松适宜春季播种,具体时间为4 月中、下旬,即地表土壤温度稳定在5℃~10℃。春播有助于促进种子发芽,提高种子出苗率,增强幼苗的抗逆性。播种采用条播的方式,播种前对圃地浇1 次透水,待床面无积水后,在床面按照8.0cm~10cm 的行距挖出宽3.0cm~5.0cm、深0.10cm~1.50cm 的条形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条形沟中,播种量为每667m2(即1 亩)5.0kg,播种后及时覆土。覆土后在床面再覆盖一层厚2.0cm~3.0cm 的干草,并在苗圃地周围设置防风障,幼苗全部露出地表后将干草清理掉,5 月下旬-6 月上旬分2 次撤出防风障。

5 苗期管理

樟子松幼苗期,管理措施有灌溉、施肥、松土、除草和越冬防寒等。同朔地区土壤以沙壤土为主,该土壤通气透水能力较强,不宜保存水分,播种后至苗木出圃期前要及时浇水。出苗前,每天上午、下午各喷水1 次,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至7 月中旬,每天11:00~16:00 用喷壶喷水2 次~3 次,可有效避免幼苗根茎遭受高温灼伤;7 月下旬至入冬前,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促进幼苗枝条充分木质化,每10d~15d 浇水1 次即可;11 月上旬,土壤冻结前,浇1 次封冻水。幼苗生长期间,结合浇水追肥2 次,第1 次在6 月-7 月,肥料以充分发酵的猪粪、牛羊粪等有机肥为主,也可叶面喷施0.10%~0.20%尿素溶液和0.50%~1.0%磷酸二氢钾溶液;第2 次追肥时间为8 月-9 月,不再追施氮肥,以叶面喷肥方式追施1.0%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苗木充分木质化。6 月-8 月是苗木的快速生长期,也是杂草生长旺盛期,每次浇水或雨后要及时进行松土和除草,每月至少松土除草进行1 次~2 次。

同朔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多风少雪,幼苗极易遭受冻害和抽干枯死,预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按时浇灌封冻水;二是8 月以后,不再追施氮肥,增加磷钾复合肥的施用量,促进苗木充分木质化;三是入冬前适当修剪幼苗抽发的嫩枝,减少幼苗冬季水分散发,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促进枝条木质化,提高苗木越冬抗寒能力;四是喷施抗冻剂,提高幼苗抗冻能力;五是在苗木顶部覆盖干草,或在苗木根茎处覆土,厚度约20cm,不但可以起到防冻御寒的作用,还可减少水分散失。次年春季将土取走,取土时应注意避免伤害幼苗。

6 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育苗过程中,病虫害严重影响着幼苗的生长发育。①樟子松幼苗期常见的病害主要为立枯病,多发生于1 年生幼苗,发病后可导致苗木根系腐烂、植株猝倒,严重时可导致苗木死亡。立枯病是樟子松幼苗期为害性最大的一种病害,起因是植株感染尖孢镰刀菌、丝核菌等病原菌而发病。立枯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苗木发病后,应立即进行防治,避免幼苗遭受大面积感染。防治方法是,发现病株后,用新吉尔灭5000 倍液喷洒染病植株所在地块的全部幼苗,每次喷药后10min,用清水对幼苗的枝叶进行清洗,避免药物对幼苗枝叶造成伤害。

樟子松幼苗期常见虫害,主要有油松球果螟、落叶松毛虫以及松褐天牛等。油松球果螟主要为害樟子松幼苗的嫩梢,落叶松毛虫主要为害幼苗的针叶,松褐天牛主要为害幼苗的嫩皮。虫害发生后,若不及时防治,会导致大量幼苗因被害虫啃食而死亡。油松球果螟用40%乐果乳油400 倍液,或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进行灭杀;同时,还可引进赤眼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落叶松毛虫用1.80%阿霉菌素乳油3000 倍液,或森得保6000 倍液进行防治,也可以用黑光灯进行诱杀。对松褐天牛,可释放管氏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大面积发生时用氯化烟碱类杀虫剂进行灭杀,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球果樟子松幼苗
固沙树种樟子松的造林技术要点探究
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综合分析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红松球果结实量规律调查研究
我眼中的樟子松
默默真爱暖幼苗
新植物从哪里来?
思茅松球果螟危害与思茅松球果挥发性物质关系研究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