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林草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究

2021-01-11

山西林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经济林林草康养

刘 炜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乡村振兴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山西省林草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添彩增绿、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了部门贡献。

1 山西林草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要求,助力乡村振兴,在全省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省级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生态屏障建设、重要水源地造林、村庄绿化、通道及沿线荒山绿化等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由2015 年的20.50%增长到2019 年的23.18%,净增2.68个百分点,建成一大批森林城市和美丽乡村,近3 年每年惠及50 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10 多亿元,“十三五”期末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535 亿元。

1.1 精准施策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吸纳更多的贫困县劳动力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提高贫困人群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目标;注意发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功能,强化保护,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保护和恢复植被与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相结合;加大治理工程科技含量,推广抗旱造林实用技术;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

1.2 多措并举

通过宣讲国家和山西省各项涉林惠民政策;通过科学布局工程,围绕“两山七河一流域”重点区域,在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过程中,应坚持科学治理、系统治理的思路;通过实施国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新村、发展康养产业;通过适地适树,选择优良树种,科学作业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通过技术服务,在指导、服务、培训方面,全省林草系统形成了多部门、多学科力量组合,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水平。

1.3 技术保障、“三化”扮靓美丽乡村

一是科学实施、综合治理。即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网带片点科学布局、生态经济统筹兼顾、建设保护同步发展,严格管理提质增效。二是围绕“绿化、彩化、财化”思路抓工程。加大混交林、经济林、彩叶树种和乡土树种的栽植力度,在荒山绿化、村庄绿化、通道绿化中都要高起点设计、高质量建设,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加大彩叶、有花、有果乔木树种栽植比例,为三晋大地增绿添彩。三是不断创新建设机制模式,通过高标准环村林带+村主要道路绿化+村内景点高标准建设模式,村内游园+空地绿化美化建设模式,村内小景点+空地绿化美化模式,山地村庄周围林带(护坡)绿化美化模式,干果经济林丰产模式;环城森林公园绿化模式;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模式;村庄墙面绿化增色模式;生态康养村镇建设模式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全面推进山西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2 山西林草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

2.1 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厚植乡村生态底色

近年来,山西省启动实施了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环京津冀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复区、通道沿线绿化区“四大区域”为主战场,以兴林富民为着力点,全面加快集体林地绿化进程。近年来,全省每年完成营造林25.667 万hm2以上,其中集体林地造林占2/3,绿色正在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

2.2 强化林草资源保护,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依法保护好集体林地,既是维护全省生态安全的重要方面,又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物质依托。山西省把保护集体森林资源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完成全省373.333 万hm2永久性公益林划界落地工作,其中划入159.887 万hm2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集体林,以最严格的制度加强保护。建立以森林公安牵头,种苗、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等部门配合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均远低于省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依托国有和集体森林资源,建成自然保护区46 处、湿地公园57 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137 处,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2.3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建设是基础,造林绿化是关键。近年来,全省共在2 000 多个行政村开展了道路绿化、环村绿化、街巷绿化、庭院绿化、校园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重点乡村园林绿化工程。随着工程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绿色生态提升了乡村的美丽指数,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4 创建生态文化村,展示乡村绿化建设成效

创建生态文化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性基础性工作,对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绿化覆盖科学合理,绿化水平上新台阶,绿化标准上新档次,是确保生态宜居、乡村大美的前提。近年来,各级林草部门鼓励引导有条件的乡村开展全国生态文化村建设和申报工作,为促进乡村绿化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5 引导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双赢目标

对低质低效干果经济林进行高接换优、土肥水气树综合管理,连续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经济林扩容增量工程,实现亩均增产30%以上;突出抓好红枣、核桃提质增效,做强叫响“山西红枣”“山西核桃”等优质品牌;充分发挥沙棘、连翘经济灌木林资源丰富优势,实施“小灌木大产业”战略,制定出台沙棘、连翘、油用牡丹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每年新发展经济林和特色经济林6.67 万hm2;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社会投资,探索发展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组建成立了山西省森林康养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12 个康养基地列入国家级试点,森林康养融入“夏养山西”战略取得突破。

3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投资标准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实际需求

山西省村镇总数约有3 万个,省级投资标准偏低,推进速度较为缓慢,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实际,许多市县难以落实配套资金,单位投资有限、推进速度缓慢的问题,必将成为影响省级投资使用效益、制约村庄绿化取得实效的瓶颈。

3.2 科学规划上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在重点乡村园林绿化规划中,存在布局不科学,特点不明晰,综合治理理念不突出的问题。规划设计千篇一律,见一村而窥全乡,难以体现独到的设计思路和景观特色。

3.3 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不同频

当前中央下决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绿化、通道绿化、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美丽乡村建设,但生态建设内容单一,与乡村振兴战略不同频。

建议:各级政府多部门联合,打造完整乡村振兴示范区,真正坚持山上建屏障、围山建基地、山下建景观、村庄搞园林的布局思路,将森林多功能属性与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和多效益。

猜你喜欢

经济林林草康养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