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气相色谱法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

2021-01-10刘莉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食品安全

刘莉

摘要:在市场经济繁荣、城建事业深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居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物质、精神环境愈发充实和富足,科技手段的进步催生了诸多新材料、新产品,农药、抗氧化剂等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各种毒害物质随食品进入人体,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极大损害。本文聚焦于此,从原理、分类等角度探究了气相色谱法应用于粮油检测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具体的应用方式、要点技术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粮油检测;食品安全

前言:气相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漫长的发展、优化历程,当前已经在医疗、科研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实践效果上看,其改善了传统检测中范围狭窄、持续周期长的困境,有效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及准确性。现阶段我国粮油产业规模不断扩张,食品安全问题愈发严峻,在粮油检测领域中引入气相色谱技术可谓势在必行,有必要从融合、适应角度对其应用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1气相色谱法原理及优势概述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典型的分离分析技术,操作时需要借助专门的色谱仪器,其构造大致可分为4个部分,首先是载气系统,由气体发生器、气源钢瓶[1]等组成,与减压装置一同形成密闭管路,主要负责色谱气源供应。其次是进样系统,包含进样装置、气化室等部分,前者以自动化控制为主,同时配备了手动微量注射器,方便样本剂量调整,后者则主要负责液体样品的气化转换。第三是分离系统,包含色谱柱、色谱炉等结构,前者可以为色谱分离过程提供空间,可具体分为填充柱、毛细管柱两类,色谱炉则主要为分离提供适宜温度。最后是检测系统,该系统是检测转换的主要装置,有浓度型、质量型之分。

正式操作环节,需要取适量待测样本,将其防止在检测灌注的一头,经过气化处理后随惰性气体进入色谱柱,色谱柱之中事先装有液体、固体固定相,由于目标物质沸点、吸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会在固定相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吸附、分解,最终流出色谱柱,检测仪器则负责接收不同浓度组分,并在内部机构的支撑下完成电信号转化,为可视化分析奠定基础,整个过程中样本流动情况、流动速度与管柱倾斜程度息息相关,样本分配系数、时间的一致性更有保障。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敏度更高,检测速度更快,可以满足1ppm以内物质含量检测需求,同时可测出ppb、ppt等级的农药残留物,整个检测周期仅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2)检测范围较广,气相色谱技术可应用于多種气体的检测试验中,对于可挥发有机物也有较高的检测适用性,若检测条件、环境适宜,即使是高沸点、固态性物质[2],气相色谱技术也能很好应对。(3)所需试样量少,传统安全检测模式中,不同粮油样品所需总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采集环节操作较为繁琐,而气相色谱技术中,仅需几微升样本即可完成检测,采样操作大幅简化。(4)设备结构简单,气象色谱仪整体架构较为简单,操作难度不高,但可以高效分离多数物质,对隐藏性化学物质也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2粮油检测中气相色谱法的应用方式

2.1药物残留情况检测

农药的使用提升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为农业增产、经济创收奠定了稳固基础,但同时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作物污染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农药残留物超标已经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一大隐患,在粮食、果蔬等农产品生产中表现尤为严峻。有机磷农药作为典型的神经毒剂,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后,会通过组织细胞膜、血脑屏障等到达目标部位,对胆碱酯酶起到抑制作用,削弱其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进而导致乙酰胆碱聚集,最终诱发神经功能紊乱,恶心、呕吐甚至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等症状。有机氯农药则具有明显的脂溶性特征,会在人体脂肪中不断累积,诱发慢性中毒症状,损害人体健康。通过GC/ECD以及GC/FPD气相色谱技术的应用,检测人员可以准确获知粮油产品中药物残留情况,为市场准入判断提供依据,其中GC/FID技术尤其适用于鱼虾、猪肉等农产品的药物检测,三甲胺检出准确率极高,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2.2粮油毒素含量检测

粮油中本身含有较多营养物质,来自于机械、包装等处的微生物很容易在存储、运输过程中侵入粮油产品内部,并以粮油为基质进行生存、繁衍活动,导致粮食、油料发热、劣变,最终产生毒素。霉菌是入侵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可以分解蛋白质、脂肪等有机质,并提高亚硝基类化合物出现概率,部分变质粮油从外观上看并无任何异常,但实际上已经感染黄曲霉素等无色、透明毒素,一旦被消费者食用,将大幅提升致病、致癌风险,危害机体健康。而实际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气相色谱技术就已经开始应用于霉菌毒素检测,比如T-2毒素等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羟基衍生化处理之后,会呈现出较好的挥发性,气相色谱技术的使用大幅提升了该毒素的检测效率,在玉米赤霉酮毒素的检测中也表现出了较高的适用性,当前伴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粮油毒素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更加有保障。

2.3抗氧化剂含量检测

粮油产品生产、运输及消耗会经历较为漫长的周期,存储不当很容易出现氧化变质问题,油脂氧化酸败后,不仅产生难闻气味,还会对人体酶系统造成伤害,熟肉制品氧化后,则会产生过氧化物、戌醛、丙二醛等物质,带来致癌风险。为提升粮油抗氧化性能,现代粮油生产环节,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抗氧化剂进行防护,虽然延长了可食用期限,但随之而来的抗氧化剂过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以BHT、TBHQ等为代表的合成抗氧化剂先后被多国禁用,天然抗氧化剂占据市场主导,氧化剂含量检测成为主要话题。气相色谱法综合性能优良,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开展分离分析,提升检测精准度和灵敏性,为氧化剂含量达标判定提供依据。近年来相关研究进程不断深入,GC×GC-TOFMS联用方法成为重点方向,实践中先使用GC×GC二维特征谱图辅助分析,再使用TOFMS谱图库进行检索促成定性分析,待分析物之间分离效果十分理想,检测效率显著提升,可以满足十余种抗氧化剂检测需求

2.4添加剂及多环芳烃含量检测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能够显著改善食品色、香、味等特征,增加吸引度和耐久度,当前我国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共20余种,包含甜味剂、增稠剂、膨松剂等,在国家允许范围内添加这些物质,并不会给食用者带来明显损伤,但一旦超过标准添加量,将可能加重人体器官负担,诱发严重的疾病伤害。比如甜蜜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神经系统等部位,长期、过量食用危害极大,对于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幼儿、老人群体来说,后果更是不堪想象。焦糖色素、日落黄等色素虽然危害不大,但超标食用仍旧可能导致腹泻症状,同时加重肝脏负担。众多添加剂之中,多环芳烃的危害尤其明显,其主要赋存于烟熏物质内部,过量食用后致癌风险大幅提升,应用气相色谱技术能够快速检出多环芳烃成分、含量,规避相关安全隐患。使用GC/FID技术,还能对包含苯甲酸在内的多种防腐剂进行检测,防止防腐剂含量超标诱发危险因素,GC/ECD则多用于油炸类食品检测,可以准确检出丙烯酰胺含量,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2.5粮油溶剂残留量检测

从近年食品安全抽检报告来看,食用油溶剂残留量超标上升趋势明显,已经逐渐成为了粮油市场的主要安全隐患,该种情况的出现主要与生产商不合理的成本控制操作有关,溶剂浸出法提取原油出油率相对较高,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但溶剂本身性能较难控制,有的溶剂甚至存在极大的燃爆、毒害隐患,部分厂商采用该种生产方式,但后期工艺中却并未配备相应的溶剂去除操作,消费者长期食用该类产品,很容易出现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方面的疾病。我国食用油生产标准中,对溶剂残留物的含量限制为≤50mg·kg-1,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对溶剂残留进行精准分离和检测,保障食品安全。此外,GC-FID气相色谱技术也多被用于油脂脂肪酸、芥酸[4]的检测当中,检测范围广且效率极高。

3粮油检测中气相色谱法的应用要点

3.1标准溶液配制环节要点

标准溶液是气相色谱分析的关键所在,其质量直接影响标准曲线绘制进程,实践环节应把控好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是准备环节,选择精度较高的玻璃仪器,仔细清洁其内壁、外壁杂质、水渍,防止溶液被污染,容量瓶密封应当良好,磨口不能有任何破损,防止漏液情况的发生,如需进行干燥处理,则要合理控制加热时间,尽量避免使用腐蚀容器的试剂。配制浓度应以测定值为依据,选择相同、相近数值,确保其满足测定需求,考虑到观测环节对溶液可见度要求较高,因此要尽可能选择高纯度试剂,以色谱纯为佳,防止杂质对测定结果造成干扰。其次是操作环节,过程中采用的移液管应当是统一的,要提前考虑其量程是否足够,比如测定环节需要吸取1mL、4mL、6mL标准溶液,则要选取10mL量程移液管,且每次操作均要吸取至最大量程,最后再根据需要进行滴放。定容环节要控制溶剂添加步骤,在达到1cm刻度后适当空出静止时间,促进瓶壁水柱下滴,刻度线、凹液面应当始终保持平齐,配制结束后及时摇匀,并将溶液移入棕色容量瓶,在低温环境下妥善储存,防止光照等不良因素影响。

3.2气相色谱样本处理环节要点

粮油产品易变质、易氧化,样本储存不当很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因此操作环节要重点关注样本处理方式,首先要明确样品来源、采样方法及过程,依据采样实际选择适当的样品处理方式,提升分析结果准确性,这一步骤也能较好地检验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采样操作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在采样完成后,要尽快开展检测试验,样本放置过久可能影响目标物质浓度,降低检测结果可靠性,若待测项目较多、等待周期较长,也必须合理控制存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防止光照、高温等的侵蚀。其次,为保证样本的典型性、代表性,在采样完成后还应当进行均匀混合,油类样品集中到同一容量瓶摇匀再行取样,颗粒、粉末状样品则要放置在干燥、洁净的牛皮纸上进行充分混匀。待测物质浓度与样本本身质量息息相关,因此要尽可能选用高精度天平,降低误差系数,样本处理操作应当专业、细致,防止操作失误导致待测组变化、污染,上仪器之前样品必须充分溶解,防止空气、挥发性试剂等带来的污染干扰。最后,样本检测环节必须严格遵守标准规定,以小麦粉过氧化苯甲酰含量测定为例,处理环节可能涉及回旋摇动操作,要考虑内部气压过大可能造成的活塞顶出隐患,及时放气防止样本损失,标准中还对样本洗涤、水浴加热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实践环节要做好分析和参照。

3.3气相色谱仪操作环节要点

气相色谱仪结构较为简单,但操作环节还是应当熟知相关要点,开始前应对各气瓶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其内部气体充足,防止泄漏问题造成的损失,色谱仪开机前还应当观察色谱柱状态,复核其安装稳固程度,更换时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构件损坏。现阶段气相色谱仪设备中,主要采用填充柱、毛细管柱两种色谱柱,要结合试验条件、待测物质组分等考虑比选,提升各要素之间的匹配度,若设备存在老化、漏气问题,可以适当更换硅橡胶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更换维修。其次,色谱仪检测器承担着主要的分析、检测功能,浓度型检测器通常可分为热导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等,选择时要结合待测物质性能进行分析,比如有机磷农药残留测定试验中,火焰光度检测器可以精准测定含磷有机化合物发射出的526nm波长光,检出限达到10-12g/s,整体适用性较好,应当予以优先考量。若过程中出现点不着火等问题时,要及时检查火焰喷口,排除喷口堵塞情况,同时检查多进样孔大小、氢气流量等参数,结合实况进行优化调整,为检测流程的开展奠定扎实基础。最后,微量注射器使用完畢后,还要及时进行清洁处理,多次冲刷防止堵塞,清洗完成后放回盒中,避免空抽造成的气密性下降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气相色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等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粮油霉菌毒素、残留药物、抗氧化剂等的含量检测需求,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促进食品安全监管事业的发展。各主体应当正视其优越性,加强技术应用与优化,科学把控标准溶液配制细节,排除无关因素对样本质量的干扰,同时合理选择色谱柱、检测器类型,全面提升粮油检测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慧莹.气相色谱法在粮油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食品界,2021(11):114-115.

[2]彭毅.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02):51-53.

猜你喜欢

气相色谱法食品安全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宽叶缬草挥发油中乙酸龙脑酯含量
市售乳制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评估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