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TA加氢反应器结构的设计

2021-01-10潘线伟牛晓娟施亚汝青岛兰石重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555

化工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对苯二甲设计标准封头

潘线伟,牛晓娟,施亚汝(青岛兰石重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555)

1 PTA产品

1.1 PTA简介

PTA(Pure TerephthalicAcid)是纯对苯二甲酸(C6H4(COOH)2),在室温下呈白色粉末状晶体,在一定范围内遇火燃烧。它无毒、易燃,与空气混合可能有危险。PTA是石油的低端产品。轻汽油(又名石脑油)是以石油为原料,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从石脑油中提取MX(混合二甲苯),再提取PX(对二甲苯)。PTA以对二甲苯(65%~67%)为原料,在催化剂和乙酸为溶剂的条件下,通过空气氧化(氧含量为35%~33%)制备粗对苯二甲酸[1]。精对苯二甲酸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轻工、电子等国民经济领域。粗对苯二甲酸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空气氧化得到,然后结晶、过滤、干燥得到粗对苯二甲酸;粗对苯二甲酸经氢化除杂、结晶、离心分离、干燥成PTA。粗对苯二甲酸的主要杂质是对苯二甲酸氧化的中间产物。在PTA产品生产过程中,PTA加氢反应器内的反应直接决定PTA产品的纯度。

1.2 PTA的市场应用和发展

PTA广泛应用于化纤、轻工、电子、建筑等行业。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A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从技术上讲,我国PTA生产企业已由引进技术向国内自主技术转变,工厂规模越来越大,产能集中度越来越高,世界出口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市场发展形势下,中国制造商越来越重视技术自主性和提高行业发展效率。

近年来,随着聚酯生产技术的成功发展,国内PTA下游产业和聚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PTA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市场对PTA加氢反应器的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而中国各大化工设计院对PTA加氢反应器的技术掌握也愈发成熟,其也大大降低了反应器本身的设计成本。这些因素促进了PTA项目的发展。

2 PTA加氢反应器设计标准

目前国内加氢反应器的设计标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设计标准之下的反应器;另一种是在经过详细的应力分析之后,通过分析对照设计标准而加工出来的反应器。压差是反应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主要的设计压力范围。如果某些标准设计标准是弹性失效标准,则认为设备只有在完全弹性时才是安全的。一旦处于塑性状态,这台设备就会失效。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壳体比较厚。计算结果趋于保守,有些标准是分析标准。对于计算不连续区域中或者在应力更加集中的区域,设计加氢反应器就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应力。钢材的选择、制造、检验和验收都比旧标准严格[2]。ASME规范已被几乎所有的美国州,加拿大和墨西哥省采用。ASME规范中的“设计”的内涵,本身是指反应器设计标准制定是压力容器制造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容器制造商在反应器设计工作必须要完成的一部分。压力容器产品的功能和要求包含在“用户”的责任中,这一方面弥补了钢材质量不稳定的缺点,有利于设备的安全。

3 PTA反应器设计与制造

3.1 结构和参数

反应堆的设计标准采用ASME(2010年版),其结构规定更严格,试验要求更高,节省了设备成本,对制造公差、检验和试验有更高的要求。PTA加氢反应器设有溶解罐和液体分布器,下部设有带出口集热器的过滤装置。主体结构包括上下封头、筒体、裙座和接管。从安全角度考虑,设计压力为12.0 MPa。为安全起见,设计温度为350 ℃。设备主要材料为SA-387-11CL.2,采用平板焊接结构,支撑结构采用裙座结构。

3.2 选材

(1)基材选择。基材就是PTA加氢反应器的整体的选材,要考虑到PTA加氢反应器的反应环境,由于PTA加氢反应器处于高温高压氢气环境中,即使在室温高压下,气态氢也不容易渗入钢中。当温度高于220 ℃时,材料内部倾向于脱碳。在钢中加入钼、铬等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高温强度极限。因此,Cr-Mo钢可以满足高温高压氢气环境的要求。

(2)内墙选择。采用堆焊或复合板结构。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复合板材料是爆炸焊接。爆炸瞬时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被用于焊接,大大降低了反应堆的成本。由于复合板整体的尺寸有限制,反应器设备只能通过选择内壁堆焊的方法进行制作。这样可以在加氢反应器的壳体内壁,覆盖上一层不锈钢防腐层和过渡层TP.309l,由于氢扩散速率的不同,两种材料交界处的氢浓度不同,这就导致了发生突变的可能。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在两种材料之间覆盖过渡层[3]。

3.3 制造

(1)冷加工和热加工。不允许以热加工过程代替正火热处理,无论此前是否进行过正火+回火热处理,封头热成形(温度在AC1线以上)之后,必须再次进行正火和回火热处理。处理时应提供性能测试板,测试板应从头部剩余材料上切下。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

(2)焊接和热处理。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允许存在缺陷,焊缝两侧的熔渣和飞溅物必须抛光。对接接头的表面应与基底金属齐平。壳体上环焊缝修磨后的斜度至少为1∶3,错边量应≤4 mm,表面应平滑过渡。焊接接头均应采用全熔透结构,必须清理焊根。锻件内壁不锈钢耐蚀层经磁粉或渗透检测合格后采用双层堆焊,堆焊层(内部和界面)质量Ⅰ级合格。焊缝和堆焊层表面经检查发现缺陷时,允许用砂轮磨掉,打磨部位应与周围金属平缓过渡,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不得超过两次,若返修次数超过两次必须征得买方的同意。

4 PTA加氢反应器的强度计算

4.1 筒体计算

计算圆柱壳的厚度。为了设备的安全,考虑不锈钢的防腐作用。计算压力为设计压力与静水压力之和。底壳接头的计算压力最大,壳接头所需的最小厚度也最大。根据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规范,焊接接头取1.0。内壁为不锈钢硬面,故内壁腐蚀裕量取0 mm,结果要求筒体接头最小厚度为186.1 mm。为安全起见,壳体厚度(最小值)取190 mm。

4.2 封头

采用的封头类型为半球形封头,相同体积下的表面积最小,相同压力条件下所需的厚度最薄。半球形封头的厚度按ASME计算。顶盖和底盖的其他计算参数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计算压力不同。底部封头中液柱的静压大于顶部封头中的静压。计算封头时,公式不仅要满足强度,而且要与结构中壳体的连接部分连续。根据以前的设计经验,通常采用壳体厚度的大约0.55倍为封头厚度,底部封头的液柱静压力为所有在底部封头之上的液体产生的,液柱静压力最大,因此需要满足强度要求。

4.3 开孔补强

判断该区域附近的材料是否需要加固,需要保证在孔附近的材料,是可以承担该区域内一次应力的。补强以后得面积来计算应力,应尽可能设置在开孔附近,此外还必须注意避免产生高的热应力。有效加固范围由开口附近平行和垂直于壳体表面的尺寸决定。实际应用表明该法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考虑到加厚壳体不经济,设备采用厚壁管加强型。采用锻造厚壁管加工翻边与壁对接的焊接结构,管口与壳体连接处的棱角应平滑过渡,以保证设备安全。

4.4 开孔补强应力

设置应力线性化的路径,通过ANSYS软件提供的沿路径应力线性化的功能,区分出沿壁厚路径的各种应力,并在应力线性化的结果中列出,最后对各个模型的分析结果中应力线性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评定[4]。

5 PTA加氢反应器的特殊结构设计

5.1 冷氢接管

预热器加热的TA溶液温度为282~290 ℃。它进入加氢反应器之后,与高温饱和氢蒸汽一起熔化。钯/碳作为催化剂填充。TA溶液和氢气分别从顶部管道注入。CTA中的4-CBA被还原为水溶性铂酸。反应过程需要循环的通入40 ℃的氢气,循环次数约为0.1×109次。在这样的复杂工况下,冷氢接管会产生热应力循环,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尽量避免由于温差应力的影响,使接管与壳体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和损伤。

进行疲劳判定的时候,可以以Salt’=Salt×E/Et=Salt×200 000/173 000来计算,当允许循环次数大于或等于0.1×109次时,计算累积疲劳损伤系数,如果这个值远小于1,疲劳评定合格。本结构为疲劳容器结构,应当保证其安全性,严格错边量,不允许强力组装行为,在焊后立即进行消氢热处理,以减少延迟裂纹的产生。

5.2 防冲刷腐蚀

料液从进料口高速流入反应器,高速物料的冲刷破坏了反应器金属表面的保护膜。破坏处的金属被腐蚀,物料的进口处冲刷比较严重。一般通过调整流体的分布来缓解介质对设备内壁的冲刷[5]。反应器内设有溶解罐,溶解罐中间设计有导流管,上部均匀排列一些导流管。底部同样设计有喷淋孔,分布器通过角钢悬挂于溶解罐的下部。原料液通过内部套管流入混合罐中,大大降低了料液的进口速率,原料液喷淋而下,在通过导流筒中的导流管进一步降速,到达在导流筒底部的分布器,分布器的结构上设计有溢流堰,从而可使料液在反应器内部均匀喷淋。增大了原料液与氢气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器效率。

6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中国的宏观调控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的PTA行业发展存在竞争激烈的整体趋势,在此情况之下,相关的化工上生产企业更需要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项目建设的技术先进程度、原材料来源和下游配套等多个需求,再进行PTA项目的建设,加上下游需求逐渐疲软,更应当做好规划以避免经济损失,优化PTA的行业布局,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猜你喜欢

对苯二甲设计标准封头
新型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汽车阻燃材料的研究
大直径SB-265 Gr.16钛-钯合金封头焊接及成形工艺
四氯对苯二甲腈含量分析方法
椭圆弧加圆弧型封头最小有效厚度计算公式论证
筒体与封头过渡区域应力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对苯二甲酸生产工艺国内专利技术综述
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BIM设计标准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对苯二甲酰氯中氯化亚砜残留量
电气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节能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