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规模养殖粪污治理的对策与途径

2021-01-10叶华明陕西省商南县畜牧兽医中心726300

兽医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无害化粪污资源化

叶华明/陕西省商南县畜牧兽医中心 726300

养殖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而山区农民增收渠道较少,规模养殖在其增收作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发展山区规模养殖是农民产业增收的不二选择。然而山区受土地资源限制,其养殖污染问题又较平原严重得多,解决难度之大,超出一般规模养殖户的承受能力。因此,探索一条适合山区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山区规模养殖粪污污染的特点

1.1 地形陡峭,易造成水源污染由于山区沟壑纵横,小溪密布,一旦降水量增大,满山遍野的雨水就会向沟岔低矮处汇聚,形成溪水汇入河流。在此情况下,未经雨污分流的规模养殖场粪污,会随着雨水的冲刷随波逐流,污染环境。更有甚者会借助山洪暴发的机遇将粪水放入洪水冲走,降低粪污处理成本。未经无害化处理粪污中的微生物、虫卵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在污染水源的同时,进而危及人畜的健康安全。

1.2 耕地稀缺,就地利用难度大山区土地资源匮乏,可耕地面积较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氮、磷需求量计算,无论种植什么植物,每亩土地最多可承载5 个猪当量的粪污氮磷排放量,1 个千头规模猪场就需要200 亩以上的土地来消纳其排放的粪污,这对土地资源困乏的山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1.3 可选途径少,治理成本高规模养殖场排污量大,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单位畜禽粪污日产生量推荐值为生猪0.01m3,奶牛0.045m3,肉牛0.017m3,家禽0.0002m3。以千头规模猪场为例,年粪污产生量高达3650m3,这么庞大的数字,显然不适应处理成本低但消耗土地资源大的生物氧化塘和肥水还田处理模式,只能采取高成本的沼气发酵、有机肥加工和更高成本的污水处理厂模式进行无害化处理,选择的途径相对平原地区要少得多,处理成本也要高得多。

2 山区规模养殖粪污治理的目标

2.1 无害化将畜禽粪便中对人、畜、环境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有害物质、有害气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工艺逐步去除,使之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2.2 资源化通过固液分离、厌氧、好氧、低温等工艺,使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变为有利物质,生产沼气、沼渣和有机肥,从而变废为宝,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3 山区规模养殖粪污治理的措施

3.1 源头减量首先在养殖场的建设上,必须进行雨污分流设计,通过雨污分流,减少粪污排放量;其次利用干湿分离工艺,采取干清粪、固液分离技术,减少污水处理量;对圈舍进行节水改造,减少水源浪费;采取循环利用技术,采取水帘水循环利用、沼液冲圈循环利用等,减少水的使用量,从而达到控制粪污排放总量的目的。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实际排污量是粪尿产生量的3~7 倍,如果能从源头上得到很好控制,排污量可减少2/3 以上。

3.2 过程控制一是在饲料中添加生物调控剂提高饲料利用率、控制和减少臭气及粪污排放量;二是在粪污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使用堆肥发酵菌剂、粪水处理菌剂和臭气控制菌剂等控制粪污臭气和蚊蝇滋生。

3.3 末端利用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选择相对经济实用的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对畜禽粪污进行沼气发酵、堆贮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并对其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有机肥进行综合利用。

4 山区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模式

4.1 畜沼还田模式这是规模养猪场主推模式,根据每头猪的粪污排放量,按照50d 的发酵周期进行闭环设计(理论污水滞流期20 天以上,随季节、温度而变化),并配套粪污周转池、沼液暂存池和堆粪发酵棚,将动物粪便通过厌氧发酵杀灭病原微生物并分解出沼气(甲烷),沼气发电、取暖,沼液、沼渣以及堆贮发酵后的有机肥还田,达到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业循环。

4.2 有机肥加工模式这是规模养鸡场主推模式,根据每只鸡的粪污排放量,按照最高不超过6 个月的储存周期设计,配套建设发酵车间、分装车间、成品车间及相应的设施设备,运用好氧生物发酵技术,将粪便与锯末、作物秸秆屑按比例混合,制成品质优良、肥效稳长的环保高效有机肥,为改良土壤、打造种植业高端有机品牌提供物质基础。

4.3 达标排放模式根据每头猪的实际排放量,前段运用沼气模式-中段采取污水处理模式(包括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和生物膜污水处理两种方法)-末端运用生物处理(氧化塘)-最后达到达标排放。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运行成本高,优点是占用土地少、不受土地资源制约。

5 山区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政策建议

5.1 科学谋划,分类指导养殖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充分考虑法律法规关于禁养限养规定,结合土地承载能力,科学选址,规范建场。在治理过程中,要按照“减少存量、严控增量”的思路,坚持“先处理后利用”的无害化原则,采取“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方式,根据规模养殖场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方案,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按照《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规模猪场由于其粪污排放量大,需要吸纳消化土地资源多,无土地资源的只能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厂;有足够消纳粪便土地资源的可采取干湿分离法,固体粪便堆贮做有机肥,液体粪污建沼气池发酵发电,经济条件差的也可采取肥水还田模式,但由于其发酵周期长(4~6 个月)、配套粪污贮存池容积大,一般不予提倡。目前蛋鸡规模养殖是污染治理中最头痛的地方,由于其臭味大,群众最为反感,也是矛盾纠纷最多的地方;根据其粪便中砂粒含量较高的实际,不提倡沼气模式,短期来说采取“臭气控制+有机肥加工”模式,在饲料中添加生物调控剂控制臭气排放量,推广就地配套小型有机肥加工厂,迅速将新鲜鸡粪与锯末、作物秸秆末混合发酵制作成有机肥,这样可有效控制臭气和蚊蝇滋生,减少矛盾纠纷和污染;中长期则应在增加圈舍高度和提高饮水嘴质量上做文章,减少鸡只饮水量和粪便含水量,节约有机肥制造成本;也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鸡粪集中起来统一制成有机肥出售。

5.2 大力扶持,奖惩并举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制定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达标奖惩方案,引导规模养殖场向粪污无害化、资源化方向转变;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养殖污染的处罚力度,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业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达到惩处个别、震慑一片的目的。

5.3 关停拆迁、合理补偿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予以关停拆迁。对关停拆迁的养殖场,要严格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25 条之规定,科学制定补偿标准,确保群众利益少受损失。可采取第三方评估以及举办听证会的方式,充分论证补偿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合理确定政府和被拆迁户各自应负担的比例,保证拆迁补偿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推动关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途径、措施和政策,相信困扰山区规模养殖的粪污污染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习总书记指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这一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必将实现。

猜你喜欢

无害化粪污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