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2021-01-10刘勇李冰山东省乐陵市畜牧业发展中心253600

兽医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梭菌氏杆菌病羊

刘勇 李冰/山东省乐陵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253600

羊的养殖经常会出现细菌性疾病,如果突然发病,会导致养殖的经济性损失与经济收益。根据养殖经验,发现细菌性疾病的传播快,养殖户在发现疾病后必须马上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对策予以治疗,并且做好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以免细菌性疾病快速传播导致影响范围扩大,从而出现经济损失。所以,作为养殖人员,不仅要认识、了解细菌性疾病,还要做好前期预防、后期治疗,在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上积累经验,带动我国养殖业快速发展。

1 细菌性疾病与防治策略

1.1 肉毒梭菌中毒症肉毒梭菌中毒症在羊的养殖中,属于常见细菌性疾病,一旦发病散发非常快,会对羊运动神经带来直接影响,随之出现运动神经麻痹的现象,进食、活动消极,如果症状严重还会出现死亡的现象。对于肉毒梭菌中毒症的防治,养殖人员要严格管理饲料,一般情况下饲料不能有腐烂草料掺入其中,每日定期清理养殖区,及时打扫养殖区内腐烂尸体、粪便等,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如果养殖区内有怀孕的羊,养殖人员要重点保护,保证每日所需的磷、钙等元素,提高免疫力。若羊群已经有感染肉毒梭菌中毒症的现象,必须要马上组织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也可以快速治疗,避免病情扩散。

1.2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的发病原因为沙门氏杆菌感染,与肉毒梭菌中毒症相同具有较强的散发性,羊群感染之后还会出现肠炎与败血症等问题。沙门氏菌病一般以羊羔最为常见,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烧、腹泻、体质虚弱等症状。防治沙门氏菌病,同样要做好饲料管理,饮水、饲料必须保证清洁度,发现染病现象后应该马上组织疾病防护。另外,羊群还需要接受定期抗生素接种,例如土霉素、氯霉素,使羊群产生对沙门氏菌病的抵抗力。

1.3 羊梭菌性疾病羊的养殖过程中出现羊梭菌性疾病,会在羊群中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羊肠毒血症、羊黑疫。羊梭菌性疾病一旦发病,通常显示为急性,加上发病较快,增加了防治难度,死亡率高。正因为防治羊梭菌性疾病的难度大,所以治疗不及时导致死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以,养殖人员在发现症状之后,必须马上隔离病羊,分析病因之后快速寻找对应的治疗方案。养殖期间定期组织羊群预防接种,一般为羊三联苗,可以起到降低羊梭菌性疾病发病率的作用。

1.4 羊链球菌病羊链球菌病的发病对象以绵羊为主,如果养殖区没有及时做好消毒,或是环境湿度过高,便会导致羊链球菌病,出现咽喉肿痛与胆囊肿大症状。当发病之后,病羊的体温上升,伴随呼吸困难、抽搐等其他症状。若养殖人员发现羊链球菌病感染,必须马上隔离感染的病羊,所在养殖区还要彻底消毒,及时安排检疫,约30d 后再次彻底消毒,方可解除对应养殖区的隔离限制。

1.5 巴氏杆菌病一般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症状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这一点也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肺炎型巴氏杆菌病、浮肿型巴氏杆菌病、败血症型巴氏杆菌病。如果羊群感染肺炎型,会出现呼吸困难与咳嗽的症状;浮肿型巴氏杆菌病会使病羊舌头、咽喉部位发炎;败血症型巴氏杆菌病感染之后,直接出现精神不振、进食不佳的症状。通常巴氏杆菌病会有一段潜伏期,所以要将重点放在羊群细菌性疾病防治上,降低发病率。如果发现感染巴氏杆菌病疾病的羊,及时做好药物治疗,治疗药物以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为主。

1.6 大肠杆菌病羊的肠道中包括大肠杆菌,这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菌群,常规条件不会致病,但是羊的抵抗力一旦降低,大肠杆菌生成大量毒素,从而引发大肠杆菌病。一般大肠杆菌病在幼龄羊比较常见,偶尔发生在成年羊中,而且临床症状不是非常显著,如果养殖人员经验不足或者没有关注,便会将其忽视。幼龄羊患大肠杆菌病之后,可能会感染急性败血症、腹泻。一旦感染急性败血症,病羊的体温突然上升至40℃,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如果症状严重还会出现食欲废绝现象。病情后期发展会伴随腹泻,粪便颜色为淡黄色、有明显的腥臭味,而且粪便较稀,有个别凝乳块,颜色为灰白色。个别病羊的粪便甚至还会有血块、气泡等。部分病羊在发病之后,会有腹痛症状,随之发出呻吟、神经性疾病。一旦病羊继发肺炎,那么便会在3~4d 左右死亡。

防治大肠杆菌病,养殖人员可以选择敏感性抗生素,同时进行补液,以免羊的肠道载膜出现损伤。常用的敏感性抗生素包括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新霉素。例如服用庆大霉素,服用剂量以2mg/kg 为主,每日服用2 次,需要连续3d。如果选择服用环丙沙星,服用剂量为10mg/kg,每日只需服用1 次,连续服用3d。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过程中,病羊必须及时补液,以免出现酸中毒现象。每日上午进行静脉注射,混合浓度为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容量为1000ml,下午需要进行5%碳酸氢钠注射,容量为200ml,每日仅需注射l 次,持续注射3d 即可。以免治疗过程中出现病羊胃肠道载膜损伤的现象,养殖人员在注射的同时还需要将硝酸秘10g、活性炭20g、自陶土50g 混合之后服用,每日2 次,需要持续服用3d 方可起效。

为了降低大肠杆菌病在羊群中的发病率,养殖过程中需要强化饲养管理,羊在刚出生时以母乳为主,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免疫抗体。饲养过程中定期清理养殖基地,每日定时清理粪便、垫草等,彻底消毒,杜绝细菌病毒的大量滋生。犊羊开始哺乳之前还需要消毒母畜乳房,0.1%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有效杜绝细菌入侵,降低犊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

2 细菌性疾病防治要点

羊的养殖发生细菌性疾病,必须要及时做好预防与治疗,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草料用量,夏、秋两季每天喂养3次,冬、春季节可调整为每天2 次,其间还要应用复合饲料,羊的喂养结束后及时补充适量水分。在喂养这一方面需要喂养定量的青草,保持维生素供给。基于当前农业养殖行业的发展,羊养殖占据很大比例,在这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渐向现代化养殖转型期间,以往采用的养殖技术与方法也需要及时创新,才满足养殖的新需求。所以,作为养殖户务必要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防治细菌性疾病。根据细菌性疾病发病急与传播快的特征,逐渐完善该疾病的防治制度,避免发病后感染同一圈舍的羊。那么作为养殖户,务必要熟悉细菌性疾病,科学掌握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情蔓延、恶化,避免因细菌性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

3 结语

综上所述,羊的养殖中需要重点防治细菌性疾病,从养殖环境、喂养等方面着手,一旦发现感染疾病现象,养殖人员应该马上采取措施,避免出现疾病扩散与蔓延。日常养殖要提高羊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细菌性疾病的概率。

猜你喜欢

梭菌氏杆菌病羊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羊脑包虫病的原因和诊断防控要点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技术和防治方法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