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

2021-01-09裴泽华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1年2期
关键词:水利水电监理监控

裴泽华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340)

0 引言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开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深入,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与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命脉。大力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自然水涝灾害对社会的影响,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更能缓解中国城市用电紧张,加速实现中国创建绿色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1 水利水电工程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1 管理决策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期,工程建设的设计方以及施工方都要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此加强工程建设中管理环节的控制,督促与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开展前期,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后,根据不同专业的问题预先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工程量也随之增大,传统的施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正如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工程进度,通过加强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优化施工的分工以及细化、跟踪工程进度,及时掌握与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将信息化技术与工程管理与施工控制相结合,以此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1.2 施工资源共享的必然结果

现代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诸如施工文件、工程监理文件以及工程设计文件等材料信息,由于工程所涉及专业众多,从而导致文件内容复杂且种类繁多,因此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应强化工程参与方的沟通,提高假设过程中各个文件的资源共享,以此来消除施工期间各个参与方资料文件不对等的情况,有效避免施工资源重复浪费等现象的产生。

2 信息化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2.1 图像监视技术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利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以及监控数据处理是针对现代水利水电建设施工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两种主要技术。通过网络摄像头对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进行及时跟踪与监控,是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所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手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一般位于偏远地区,受制于工程监理人员的数量及成本控制,导致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监控不能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监督,只能在施工中的重要节点及时地对质量进行把控,也正如此,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纰漏以及质量把控、验收不到位的情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的信息技术也逐渐成熟,越来越多地被利用于施工管理的把控过程中。水利水电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更倾向利用网络监控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远距离的实时监控。通过在施工现场各区域安装高精度网络摄像头,实现监控区域的全覆盖,利用高速网络对工程施工现场各环节及各流程进行采集并及时传输到监控办公室,以此来实现远程监控,有效克服了相关监理人员无法现场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管的困境。与此同时,及时存储网络摄像头所采集的施工图像,可以对某些重要施工节点进行回放监控,有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提升。

借助高清摄像头并及时传输相关图像与视频信息,能够实现监理人员全天24 h对施工质量的监控。监理人员一旦发现视频中出现违反施工规范的行为,提前设置好的传感器便可及时播报信息,有助于帮助监理人员快速锁定违规施工人员及现场区域位置,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消除问题区域,有效避免施工问题扩散与复发。科学合理地在施工现场布置监控点,及时高效地传输图像及视频数据以及针对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的监控中心是利用高清网络技术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关键。对监控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是水利水电施工质量提升过程中的又一重要措施,通过编码与转换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及时且高效地对其进行储存,能够保存高清摄像头一个月内的监控数据,帮助监理人员随时对施工现场各个环节进行回放查看。除此之外,利用该技术还可作为施工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的客观依据,通过有效监控施工现场车辆及人员的流动情况,有利于对整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地把控,从而提升施工质量。

2.2 GPS监控技术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GPS以其高精度与快速定位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GPS技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破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有效提供监控目标的三维坐标以及行进速度等及时信息,通过对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堆石坝填筑过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及时监控与反馈,能够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借助GPS定位系统,极大地优化了施工方对施工区域测量的方式,使其不再依靠传统的测验站来获取测量数据,仅需利用GPS技术便可轻松、灵活地获取测量区域的数据。GPS利用其高精度的定位信息,通过采取静态观测的方法,在不损失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施工单位测量数据的时间。再者,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操作也相对简单,施工人员仅需简单的培训便可正确使用,极大地减轻了施工企业人员负担,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除此之外,GPS还突破了时间的控制,通过设置可进行全天候作业。利用GPS技术,对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的堆石坝填筑进行施工质量监控与管理,主要由以下几个流程组成:首先预先装有GPS定位系统的碾压机接受卫星信号之后,系统后台生成真实的三维坐标,通过工控机将数据传输到卫星服务器上;其次通过处理器对数据进行离散分析处理,获取碾压区域的信息;最后通过数据管理,利用互联网对分析所得的三维数据与坐标进行数据管理、备份等。

3 信息化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管理

3.1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建筑施工的原材料品质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涉及材料种类众多,材料供应商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原材料品质的控制力度,保证供应商资质以及原材料品质符合设计及现场施工的要求。借助信息化大数据分析,使得施工管理人员在工程管理系统中及时分析比对供应商资质以及跟踪了解原材料信息,能够使其及时有效根据当前市场信息科学遴选原材料供应商,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

3.2 加强水利水电施工的安全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在信息化背景下施工单位应从施工安全管理人才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首先,在信息化时代下,应充分利用手机应用以及互联网普及的便捷性,通过各种信息宣传渠道提升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借助网络视频、手机信息提醒等方式及时建立施工人员的安全理念与安全意识,强化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再者,借助网络多媒体,打造多方位的教学措施,从而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素质的培训,借助信息共享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提升相关操作人员的实操能力与技巧,从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系统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愈加明显,对各施工参与方,尤其是施工管理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施工管理部门科学有机地融合信息化技术于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将信息化技术及时应用于施工原材料质量的把控,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的监控以及对自身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水利水电监理监控
水利水电工程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湖南水利水电》2021年总目次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探讨
水利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科学训练监控新趋势——适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