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法在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08谢亚敏 翁清华

职业 2021年23期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

谢亚敏 翁清华

摘 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教学现状,本文以职业法律保障教育之休息休假权为例,探索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形成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线上网络资源为辅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通过两者优势互补,创新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 混合式教学法 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课 题:本文系 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中职院校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为例”(课题编号:GXZZJG2019B051)研究成果。

中职院校的思政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指出,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情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因此,结合新的形式和任务,中职院校要改变以往教学方法单一的被动局面,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法的固化思维模式,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服务于专业课学习的课程定位,有效调整教育方针,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实现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标。

本文以职业法律保障教育之休息休假权为例,尝试利用混合式教学法,通过“课前导学案,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的形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线上线下交互式学习和课堂内外的即时反馈与互动,提高教学成效。

一、混合式教学法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法是指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将传统课堂教学(线下)和课下学生自学(线上)相结合,利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法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形式的优势,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实现课堂内外结合,以此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相关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导学案、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三个阶段,打破传统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限制,利用教学平台App,将教学时间延伸到课外,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教师发挥的作用都是引导、启发、监控,而学生则需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来解决问题,实现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法的运用实践

(一)教学内容选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者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重要表述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而保障完善广大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正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在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方面已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目前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的相应政策的具体实施还仍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引发的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的案件日渐增多。

关于休息休假权的教学,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重视劳动者权益的相关文件精神,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进行的教学,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增强正确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意识,并能够在劳动过程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课前目标: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保障休息休假权利”,结合网络资源和教材,了解法律赋予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的相关内容。

(2)课中目标:根据课前学习,熟知法律赋予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的休息休假权,并能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完成教师上传至云班课关于休息休假的相关案例。

(3)课后目标:熟知所学知识,并能完成课下教师上传至云班课的相关案例分析。

2.教学重点

了解并熟知劳动争议中与休息休假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

3.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休息休假相关法律法规,正确分析休息休假相关案例。

(三)学情分析

在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休息休假权的教学对象是中职院校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喜欢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成长可塑性强,但自律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该阶段学生缺少工作经历,仅通过跟岗实习的形式在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初步接触过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但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对于自己作为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了解得比较少,在就业关注点上更多的是注重工资保障,缺少维护自身休息休假权的意识。

(四)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导学案

课前一周,通过云班课App学习平台,教师将微课视频“保障休息休假权利”和关于休息休假的相关案例上传至云班课学习平台,要求学生登录平台,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视频、分析案例,并结合网络资源和教材,在课前完成平台中以下导学题目,绘制出关于休息休假权的思维导图,并上传至云班课资源库中。

问题1:什么是休息休假?

问题2:休息时间的种类有哪些?

问题3:休假时间的种类有哪些?

问题4:根据休息休假权内容,分析休息休假相关案例。

通过将课前导学案及学习资源上传至云班课App学习平台,使学生带着具体任务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针对学生完成的线上学习任务进行分析,调整授课核心点。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课中导学习

(1)问题导入新课,引出任务。休息休假权是宪法宣示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应有之义,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而保障完善廣大劳动人民的休息休假权利,正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休息休假权呢?

通过以上问题,引出授课主题,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团队合作,实施检查任务。首先,教师利用云班课App学习平台中的投屏功能,在多媒体上呈现各组学生上传至资源库中关于休息休假权内容的思维导图。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云班课举手抢答功能,请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再次陈述课前任务相关内容。

教师在课中使用云班课学习平台中的投屏和举手抢答功能,展示各组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还能查漏补缺,对课前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3)团队合作,拓展学习任务。利用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云班课App举手抢答功能,请学生分析教师课前上传至云班课资源库中的案例。

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收集问题,归纳问题,进行点评总结。学生修改、完善导学成果,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4)多元评价,总结升华。教师根据任务完成、团队协作等情况,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点评,并评选出本次课最佳表现小组和个人;利用QQ学习平台发布过程性评价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评价,并提醒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应尽的义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践行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教师通过QQ学习平台发起互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活跃班级学习气氛。

通过填写过程性评价表,以及利用云班课学习平台,评选出课堂最佳表现小组和个人,记录学生的成长和表现,使学生能找出差距,更好地提升自己。

3.课后导拓展

课后,教师布置作业,上传休息休假权相关案例,指导学生完成相关案例学习,并通过App学习平台答疑解惑。学生针对在案例分析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随时和同学、教师在App学习平台中进行沟通、交流和分享。

通过App学习平台进行答疑解惑,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 课后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混合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利用合作课堂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借助教学视频、云班课App、QQ学习平台、PPT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从学习新知识到结合案例巩固新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但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语言表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在课堂展示部分耗费的时间会稍长,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及相关内容的拓展不足,这需要教师额外利用一些课时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和传授新知识,并用一部分课时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露,陈正冬,徐海菊.基于云班课的高职食品添加剂混合式教学法[J].现代农业研究,2021(1).

[2]程雅宇.混合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9(6).

(作者单位:广西工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信息化背景
信息化背景下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策略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教学策略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军队文件档案管理探索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管理会计创新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创新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若干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