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尖山磷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矿坑涌水量预测

2021-01-08刘应辉

化工矿产地质 2020年4期
关键词:矿段矿坑鞍山

刘应辉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云南地质勘查院,云南 昆明 650200

1 研究区概况

1.1 研究区位置

尖山磷矿位于昆明市南西210°方向直距约35km 处,行政区划隶属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1]。矿区东起滇池边,西至白塔山,南至尖山、汤家大山,北止海口火车站一线,东西长约6km,南北宽约1~2km,面积6.16km2。依自然条件及以往多年开采情况,自西向东划分成4 个矿段(山)。其中,东部的马房矿段全部、鞍山矿段3 勘探线以东因涉及滇池流域保护区已停采,目前矿区保留有松山矿段全部、汤家山矿段全部及鞍山矿段3 勘探线以西采矿权(图1)。

图1 区域水系及研究区位置图Fig 1 Map of regional water system and location in the study area

1.2 研究区开采水文地质现状

松山矿段:现形成三个积水坑,自北西向东编为积水坑1、积水坑2 和3 积水坑(图2)。2018年2 月对3 个积水坑外排流量实测:积水坑1,揭露上、下矿层及顶板,坑底标高无资料可查。积水坑水面线标高1907.82m,面积26958.46m2,有自流外排沟渠,浮标法实测外排流量约0.64×104m3。积水坑2,揭露上矿层含水层及顶板,坑底最低标高不明,积水坑水面线标高1907.15m,面积35362.49m2。有自流外排沟渠,实测外排流量0.53×104m3。积水坑3,揭露上、下矿层含水层及顶板,坑底最低标高1903.56m,水面线标高1908m,积水坑面积8450m2,未形成自然外排。

汤家山矿段:目前矿体分布标高 2052~1840m,矿段东端与鞍山矿段连接处开采标高降至1910m 标高以下,见积水现象,水面标高1908.71m。本矿段相对鞍山及松山矿段开采标高较高,基本还处于1910m 标高以上,矿坑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采坑可自然排泄,矿坑水主要向相邻的鞍山及松山矿段低洼地段排泄,排水标高均为1908m(图2)。

鞍山矿段:已采剥至最低标高1899.77m,采坑形成向北倾斜的平面上呈近长方形的坑底,最低自然排泄基准面标高1950m,位于矿段北箐沟。据专项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积水面线标高1908.71m,积水面积约78500m2,无自然外排条件(图2)。2017 年4 月24 日~6 月30 日矿山排水数据计算出采坑实际排水量为2.3×104m3/d。2017 年11 月1 日~13 日矿山排水数据计算出采坑实际排水量为2.7×104m3/d。

图2 采坑水文地质现状图[2]Fig 2 Current status map of hydrogeology in the mine pits

2 地形地貌及气象

2.1 地形地貌

尖山磷矿区位于杉松园项-老高山-金铜盆山围成的地表分水岭以北,形成的汇水范围约20km2。地形为走向近东西、坡向向北的单面山。最高标高为南部尖山2226.2m,最低位为西北部石窝铺附近的冲沟底,标高1903m(即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323.2m,为构造剥蚀侵蚀低中山地形[3],冲沟发育,利于自然排水。

2.2 气象

据昆明市西山区气象局1995 年1 月~2015年12 月共21 年观测资料统计,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6.1℃,最热月平均气温20℃,极端最高气温32.8℃;最冷月平均气温10.4℃,极端最低气温-3.6℃。多年平均降雨量983.0mm,历年最大降雨量1449.9mm(1999年),最小降雨量565.8mm(2008 年),一日最大降雨量121.0mm,最大累计降雨量321.1mm(连续18 天降雨量累计)。每年5~10 月为雨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7.7%。多年平均蒸发量 1195.7mm,最大蒸发量1151.1mm;最小蒸发量938.7mm。多年平均风速2.1m/s,最多风向西南西、南西风,占多年风向的18%;最大风速15m/s,最大风速风向为南南西风。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8.3%,最大相对湿度72%,最小相对湿度62%。多年平均气压810.4 mb,最大气压811.3 mb,最小气压809.2 mb。按云南省气候类型分区,本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2.3 地表水

区内最大的地表水体为海口河、滇池及鸣矣河,其中海口河及滇池距矿区较近(图1)。

滇池位于研究区东部,距矿区鞍山矿段最近,相距3km,正常高水位1887.5m,最低工作水位1885.5m。

海口河位于研究区北部,由东向北流,距松山矿段最近1.5km。流量受海口中滩街闸门控制,最大83.30m3/s,最小为0 m3/s,常流量5.00~10.00m3/s;最高水位标高 1886.85m,最低1883.15m。

鸣矣河位于研究区西部,距矿区约10km,其河床标高1885m,流量0.77~56.56m3/s,距矿区甚远,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鸣矣河、海口河由南而北汇合继续向北流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

3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

3.1 含隔水层特征

研究区出露含隔水层有第四系、下泥盆统海口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梅树村组、震旦系灯影组[4]。其水文地质特征如下表(表1)。

表1 地层水文地质特征表Table 1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able of strata

寒武系梅树村组第三段一层-震旦系灯影组,岩性相近,溶蚀裂隙较发育,其中无较稳定的隔水层,互有水力联系,三个含水层(组)实为同一含水组,是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

3.2 断裂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断裂构造较简单,有F1、F2两组断裂(图3),分述如下:

Fl逆断层组:包括F1-l及F1-2两条断层,长小于1500m,走向基本上与地层平行,主要倾向北,沿倾向延深70~500m,倾角30º~60º,断距小于30m,破碎带宽度0.13~2.86m,主要切割梅树村组地层。钻孔多在2000m 标高以上的矿层中遇断层,不少在风化带中,由于矿层本身-般岩心破碎,裂隙与溶蚀均较发育,钻进中常漏水,故钻孔揭露断层时,其他特征不明显,仅少数钻孔见破碎带有0.1~4cm 砾径的角砾岩,成分以磷块岩及泥质白云岩为主,局部被泥质、钙质及白云质胶结或呈半胶结。

F2正断层组:包括F2-l及F2-4两条断层,长度及延深均较小,断距8~17m,破碎带宽0.81~4.20m,倾向南西,倾角50º~85º,延深80~190m,切割梅树村组及灯影组地层,钻孔揭露断层带的水文地质情况基本同F1。破碎带由0.5~1.5cm 粒径的棱角-次棱角状角砾组成,成分多为磷块岩、土状泥质白云岩及燧石,多被泥质胶结,部分被白云质半胶结。

以上断层所处位置较高,与地表水无水力联系,富水性基本上与其上、下盘地层富水性基本一致。

图3 研究区构造简图Fig 3 Tectonic simplified diagram in the study area

3.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香条村背斜展布基本与地表分水岭一致,由东部金铜盆山至西部杉松圆顶略偏北。核部陡山沱组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展布标高高于地下水位,地表分水岭基本可代表地下水分水岭,矿区水文地质单元为单斜构造形成的单斜含水层组成。主要充水含水层(Є1m2+3-1、Є1m1、Zbdn)在矿区南、西部(背斜核部以北)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往北东为梅树村组三段与筇竹寺组相对隔水层组,所形成溶蚀裂隙岩溶含水层地下水的承压性。

从含水层展布与富水性结合地形地貌看,地下水总体上自南西、南向北东流,矿区总体上位于地下水的径流区,靠近排泄区。地下水除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外,还接受数量可观的地表径流的补给。大气降水除蒸发作用,形成地表径流汇入螳螂川与滇池外,多沿含水层露头区下渗形成地下径流,沿裂隙(含部分溶蚀裂隙)运移,最终以泉的形式集中于矿区西部的白塔村一带排泄,或少部分越流补给相邻含水层。

4 矿坑充水条件分析

4.1 充水水源

目前开采标高程大部分已降至1910m 以下,采坑出现涌水,并在底部积水,积水水面线高程基本一致。露天采坑的涌水量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雨季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汇集量,另一部分是矿(体)层及其顶底板赋存地下水的涌出量。

4.2 充水通道

采坑降至地下水位以后,地下水沿露天采坑边帮、坑底通过裂隙、溶蚀裂隙以涌水、渗水的方式直接进入矿坑,矿层及其顶底板构成统一直接充水含水层。

4.3 水文地质边界

尖山磷矿所处的水文地质单元南至老高山-金铜盆山一带,基本与地表分水岭一致,距研究区较远,可视为无限补给边界;西至桃树阱一带,也可视为无限补给边界;北侧矿层顶板筇竹寺组隔水层,为隔水边界;南侧矿层含水层沿走向延伸至滇池,之间无隔水断层,未来疏干排水条件下也可视为无限补给边界。

从现阶段露天采场揭露含水层与矿层顶板相对隔水层间关系看,除南侧与矿层底板接触(交界)处潜水面未达顶板相对隔水层底界外,潜水面已高过顶板相对隔水层底界,即含水层间赋存的地下水具承压性。含水层厚度比较一致,变化不大。底板顶界面较平展,倾斜角变化较大;南侧底板顶界具隔水作用,相当于不透水体边界;矿层与直接顶板组成的含水层形成向北倾斜的波状扭曲板状含水体,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方向总的来说自西南向北东。

5 地下水矿坑涌水量预测

本次利用矿坑抽排水资料,采用比拟法[5-6]类比计算矿坑地下水涌水量,同时利用钻孔抽水实验数据,采用大井法[5]估算进行比较。水文地质比拟法的应用前提是新建矿井与老矿井的条件基本相似,老矿井要有长期的水量观测资料;适用于条件比较简单,充水岩层的透水性比较均一的孔隙或裂隙充水矿床,特别是已有多年生产历史的矿井。

5.1 “比拟法”估算

岩(矿)层走向近东西,向北东缓倾斜,倾角10°~20°,总体呈单斜形态。松山矿段2012年揭露地下水位后自2013 年陆续有有抽排水记录,鞍山矿段2015 年揭露地下水位后自2017 年陆续有抽排水记录,汤家山矿段刚开始揭露到地下水位;今后,随着开采深加大,采坑面积随之扩大,水位降深亦加大,但充水含水层变化不大。因此,可以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公式估算不同降深工况下的地下水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

Q:不同采深段估算涌水量,m3/d

Q0:确定水位降深下的涌水量,m3/d

S:不同采深段的水位降深,m

S0:确定的水位降深,m

F:不同采深段的估算面积,m2

F0:矿坑抽排水涌水面积,m2

松山矿段有旱季抽排水实测数据(2018 年2月),枯水期水位标高1907.66m,坑底标高1903.56m,采用该矿段采坑已有抽排水参数进行类比估算1900~1860m 标高枯水期涌水量;鞍山矿段有旱季(2017 年4 月24 日~6 月30 日)和雨季(2017 年11 月1 日~13 日)抽排水实测数据,枯水期水位标高1908.71m,丰水期水位标高1908.32m,平水期水位标高1908.18m,坑底标高1900m,采用该矿段采坑已有抽排水参数进行类比估算1890~1840m 标高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涌水量;汤家山矿段与鞍山矿段相连,采用鞍山矿段采坑抽排水参数进行类比估算1900m 标高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涌水量。矿坑涌水量估算简图[7-9]见图4,各矿段矿坑涌水量估算参数及估算结果见表2。

图4 矿坑涌水量估算简图Fig 4 Water inflow estimated diagram in the mine pits

表2 各采深段比拟法涌水量估算结果表Table 2 Estimated water inflow table by Analogy method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in different ore blocks

5.2 “大井法”估算

研究区为单斜构造,地下水在研究区以北(即1910m 水平与含水组上层面交点以北)具承压性。依前述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假设梅树村组一段顶部隔水岩层已由于底板含水层(梅树村组一段)地下水顶托压力过大而破坏,下抽水含水层已与上抽水含水层发生完全程度上的水力联系。采矿终了时,露天采矿坑近似为一个承压—潜水非完整井的长条形“大井”,概化模型图见图5。

图5 露天采坑概化水文地质模型示意图Fig 5 Sketcth section of generalized hydrogeological model for the opening mine pit

大井法涌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

Q:地下水渗流总量,即地下水涌向露天采坑的水量,m3;

K:含水层渗透系数,取钻孔CH101、CH202的平均值2.43m/d;

M:承压含水层厚度;由于岩层倾斜,不易计算,简化为岩层水平,取采坑充水直接相关的含水层(Є1m3-1、Є1m2、Є1m1、Zbdn)各自平均厚度之和,分别为3.19m、21.65m、46.75m 和200m,求和为271.59m,取270m;

H:承压水头高度,由于枯、丰、平地下水头很接近,统一取1908m,至灯影组底板为313m。

h:采坑底部(疏干水位)至隔水底板的距离,相当于Є1m1与Zbdn的地层厚度之和,取245m。

r0:大井引用半径,采坑近似为矩形,r0=η*(a+b)/4。η为与矿坑a、b 相关的系数,见表3;

R:大井的影响半径,

R0:大井引用半径,R0=R+r0

各矿段大井法相关参数和涌水量估算结果见表4。比拟法和大井法涌水量估算结果表对比见表5。

表3 与矿坑a、b 相关的系数η 对照表Table 3 Comparison table of coefficient related to the mine pits of a and b

表4 大井法涌水量估算结果表Table 4 Estimated result table of water inflow by Big well method

表5 比拟法和大井法涌水量估算结果表对比表Table 5 Comparison table of estimated results by Analogy method and Big Well method

5.3 “比拟法”和“大井法”涌水量估算误差评述

比拟法和大井法计算的地下水涌水量结果相差甚大,主要因为:一是地下水动力学法(大井法)参数R0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出,导致计算的涌水量结果出现偏差;二是松山、鞍山矿段深部裂隙发育减弱,富水性变弱;三是汤家山矿段仅开采至1900m 标高,而引用的含水层厚度较大。

因三个矿段相连,并且松山矿段和鞍山矿段1903.56m 和1900m 标高涌水量均为实际测量数据,实测涌水量分别为:

Q枯0=2.14×104m3

Q0平=2.50×104m3

Q0枯=2.30×104m3

Q0丰=2.70×104m3

比拟法估算结果与上述实测结果相对接近,故本次地下水涌水量推荐采用比拟法估算值。松山矿段和汤家山矿段比拟至1900m 标高、鞍山矿段比拟至1890m 标高时计算精度相对较高,为C级[10],误差[11]40%~60%,成果相对可靠,再往下精度逐次降低。

6 结论

尖山磷矿主要处于地下水的补给及径流区,水文地质条件分为两部分,1910m 标高以上矿体位于潜水位以上,不受地下水影响,地表水充水影响较小,矿床充水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坑水可形成自然排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1910m标高以下,矿体赋存于潜水水位以下,矿体受顶、底板及来自矿层裂隙-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影响,矿床充水条件为顶底板岩溶裂隙直接充水的复杂类型。

本次矿坑地下水涌水量采用比拟法类比计算,并采用大井法进行比较,比拟法估算结果更接近实测数据,涌水量推荐采用比拟法估算值。松山矿段和汤家山矿段比拟至1900m 标高、鞍山矿段比拟至1890m 标高时计算精度相对较高,往下精度逐次降低,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涌水量情况,使用时需适时修正。

猜你喜欢

矿段矿坑鞍山
矿坑充水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白羊矿段采空区离散元稳定性分析
鞍山嘉阳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长安金矿长安矿段露天转地下一期采矿工程安全设施通过现场验收
北厂-架崖山矿段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鞍山烈士纪念馆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