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钛酸锌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2021-01-08沈紫烨王利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

化工管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倍率负极电流密度

沈紫烨,王利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1)

1 背景介绍

作为储能和动力能源,锂离子电池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等优点,广泛应用电子产品领域。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其中负极材料种类众多,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大多使用碳负极[1]。由于碳材料易形成锂枝晶并引发安全问题,所以研究人员对其他负极材料进行了探索。在非碳材料中,Li4Ti5O12比容量为175 mA·h/g,但Li4Ti5O12低能量密度和高插入电位限制了该材料的广泛应用。

2 Li2ZnTi3O8 负极材料结构与合成方法

2010 年Hong等[2]首次研究了晶体空间群为P4332 的立方尖晶石结构的Li2ZnTi3O8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相比于Li4Ti5O12负极材料Li2ZnTi3O8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227 mA·h/g),因此Li2ZnTi3O8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者们关注的对象。

目前已经通过溶胶-凝胶法、熔融盐法[3]、共沉淀法、固相法等方法制备Li2ZnTi3O8及其复合材料。

3 Li2ZnTi3O8 负极材料的改性

Li2ZnTi3O8负极材料具有循环性能良好、安全性能优异和结构性能稳定等优点,同时也存在两大缺点:(1)Ti4+阻碍电子转移,导致电子导电性能差;(2)部分位于四面体上的Zn2+阻碍四面体上的Li+迁移,导致其离子电导率低。为满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的要求,前人采用了表面修饰、离子掺杂、形貌尺寸改性等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3.1 碳包覆改性

Li2ZnTi3O8碳包覆改性,是将碳源与Li2ZnTi3O8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不改变材料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

2012 年,Xu等[4]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尺寸为约20~30 nm的 Li2ZnTi3O8/C 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高可逆的充放电比容量,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在0.2 A/g 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 次后比容量为284 mA·h/g。

2017 年,Chen等[5]以乙酰氨基葡萄糖为氮碳源,固相法合成了Li2ZnTi3O8/NC 复合材料,该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64.2 mA·h/g,在5 C下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248.6 mA·h/g,容量保持率为94.1%。同年Lan等[6]合成的Li2ZnTi3O8/C 纳米线在0.2 A/g 下循环200 次后,依然有247.6 mA·h/g 的放电比容量,在2.0 A/g 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可达178.0 mA·h/g。

2019 年,Tang等[7]以不同聚合度的壳聚糖为碳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出N 掺杂碳包覆的Li2ZnTi3O8负极材料。该方法使材料的倍率和循环性能显著提高,在1.0、2.0 和5.0 A/g 电流密度下循环500 次后放电比容量依然可达196、164 和144 mA·h/g。

3.2 快离子导体包覆改性

2017 年,Li等[8]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湿化学法合成了Li2MoO4改性Li2ZnTi3O8。改性后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其中12.12LMO-LZTO 性能最好,在1.0 A/g 电流密度下第一次充电容量为267.5 mA·h/g,经过500 次循环比容量为151 mA·h/g,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减小颗粒尺寸和改善电化学动力学的协同作用。

2017 年Yang等[9]制备了一种外层由KCl 包覆的Li2ZnTi3O8负极材料。在制备过程中K+和Cl-掺杂进Li2ZnTi3O8晶格中,使材料的晶格参数增大,为Li+的进出扩宽通道,而卤族元素掺杂也有助于提高电子电导率。因此改性后的Li2ZnTi3O8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在0.8 和1.6 A/g 的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可达162.4 和135.6 mA·h/g,在0.5 A/g 循环700 次后比容量几乎没有发生衰减。次年,Yang等[10]以Zr(NO3)4·5H2O 与LiNO3为原料通过简单反应制备了Li2ZrO3包覆的Li2ZnTi3O8,使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在0.1、0.2、0.4 和0.8 A/g 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分别为196.1、175.9、154.9、135.1、109.8 和223.6 mA·h/g,在0.5 A/g 电流密度下循环600 次后比容量任保持有199.2 mA·h/g。

2019 年,该组成员[11]又采用Li2Mg2Si3O9作为包覆层制备了Li2ZnTi3O8复合材料,部分Mg2+离子取代四面体位置上的Zn2+离子,这有利于改善电导率。其中包覆1.5% Li2Mg2Si3O9的复合材料循环性能改善最为显著,将测试过倍率性能的电池再在0.5 A/g电流密度下循环400 次依然有148.3 mA·h/g 的放电比容量。

3.3 离子掺杂改性

离子掺杂作为材料改性的重要手段,在电极材料改性中广泛使用。2014 年,Tang等[12]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Ag+掺杂的Li2ZnTi3O8和纯相Li2ZnTi3O8。结果表明,部分Ag+取代了Ti4+,剩余的Ag+附着在Li2ZnTi3O8表面。同时Ag+掺杂并没有改变Li2ZnTi3O8的基本结构。Li2ZnAg0.15Ti2.85O8复合材料在0.1 A/g 时具有最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214.0 mA·h/g,并且在电流密度为1.0 和2.0 A/g 时均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2017 年,Li等[13]用共沉淀的方法一步合成了Fe3+掺杂的Li2ZnTi3O8负极材料,Li2ZnFe0.05Ti2.95O8在1.0A/g 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8.2、204.4、213.0 和179.9 mA·h/g,循环500 次之后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1.5、174.0、182.7 和66.9 mA·h/g,均远远高于纯相Li2ZnTi3O8,说明Fe3+掺杂有效的提高了材料的循环性能。

2017 年,Chen等[14]将大离子半径的Ce4+掺杂进Li2ZnTi3O8晶格中取代部分Ti4+,达到提高材料自身离子扩散系数的目的。尽管所有掺杂的材料中都出现了CeO2杂质相,但Ce4+掺杂量为0.05 %的时候,复合材料倍率性能远高于未掺杂的材料,在10、15 和20 C(约2.27、3.41 和4.54 A/g)的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可达197.3、187.7 和181.1 mA·h/g。

2020 年,Zhang等[15]用0.01% 的Nb5+取代Ti4+,加强了Li2ZnTi3O8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掺杂后的材料在宽温度范围(0~55 ℃)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室温时(25 ℃)在2.0、3.0和4.0 A/g 电流密度下循环200 次容量完全不衰减;55 ℃时以1.0 A/g 电流密度循环100 次容量保持率可达103.7%;在0 ℃时也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次年,该组成员[16]又合成了La3+掺杂的Li2ZnTi3O8材料,与以往的报道不同,La-O键在提高材料动力学和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还使其具备了赝电容性质,在19.49 Wh/kg 时功率密度可到8 771 W/kg。

比起单掺杂,双掺杂往往在结构调整和性能优化上更具有优势。2019 年Shen等[17]制备的Mg2+和W6+共掺杂的Li2ZnTi3O8负极材料在室温、高温和低温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这得益于共掺杂降低了转移电阻和极化程度,增强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4 结语

各领域对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要求日渐提高,作为具有高安全性、结构稳定、比容量高、循环新能好等优点的尖晶石型Li2ZnTi3O8负极材料,在储能方面备受瞩目,成为最有商业潜力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材料在电子和离子电导率低、倍率性能差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使用各种改性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材料主体的电化学性能,使其作为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而获得商品化应用。

猜你喜欢

倍率负极电流密度
考虑电化学极化的铅酸电池电流密度分布的数值分析
脉状负极石墨性能优于领先的商业合成石墨
倍率控制下的机器人轨迹生成算法
对接充电系统
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预嵌锂技术发展分析
电化学刻蚀InP过程中电流密度对刻蚀深度的影响
多用电表的内阻与档位关系
高功率钛酸锂电池倍率及低温性能研究
电极生物膜法应用于污水脱氮环节的试验研究①
超细化/复合化锡基负极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上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