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21-01-08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赵真成

天津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导图预测文本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 赵真成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为学生留出阅读、感悟的空间,让阅读由“浅读”走向“深读”,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批判能力。

一、营造民主氛围,提供自由空间

和谐的气氛、民主的环境是学生畅所欲言的前提。教师要以情境、氛围吸引学生表达自己的批判见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施展自己的魅力,以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自然的教态感染学生,并善于观其形、察其色,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行为,让学生能放下压抑紧张的包袱,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师要以微笑示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能自然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果教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一味以严肃示人,学生就会有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大胆表达。对学生的表达,教师要肯定,少批评,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自信。

学生的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当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时,他们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会变得热情高涨,学习也变得专注,讨论的气氛也会变得热烈。而当学生心不在焉时,他们不会积极地投入课堂,课堂的气氛也会变得涣散。对学生的思维障碍、学习困难,教师要采用激励、沟通、启发等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调适学习状态,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有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争辩,才能敢说敢辩,才能敢于挑战权威,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强化读前预测,主动理解信息

预测能变被动的阅读为主动接收、吸纳的过程。学生在预测、验证与修正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形成深度的理解。课前预测,能提升学生的行为参与度,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能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与阅读,为后面的理解、讨论打下基础。学生的注意力得到迅速地聚焦,他们将专注于文本的推断,完成相关的问题。预测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能大大提升阅读的效率,让学生体会到参与英语阅读带来的快乐。预测,能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交流、推理、归纳,能提升他们的认识深度,能助力他们的语言思维的提升,让他们产生阅读的期待。在阅读中,无论他们的预设被肯定,或被否定,都会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把握。预测也是阅读的一项技能。教师要创设预测的情境,吸引学生融入阅读过程中,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他们搭建恰当的阅读支架,帮助他们突破思维障碍,促进他们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思维导图,建立知识联系

在阅读中,生词、长难句、陌生的语法会成为学生的阅读障碍,他们难以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关键内容,因而会影响他们阅读的兴致。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对文本内容与知识结构的理解助力,为学生的判断性阅读打下基础。思维导图,能借助图形、线条、关键词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能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思路,帮助学生找出主要的观点,从而能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思维导图可以依托线条、颜色、图片、单词等内容表现内容之间的层级关系,能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让不同的知识实现有效的融合。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知识结构与思维过程,能促进学生运用猜测、分析、推理、概括等技巧解读文本。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对文本的理解,在熟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作,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得以呈现。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如果他们的思维混乱,他们就难以在思维导图中准确地把握各层级之间的隶属关系。比如,在教授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2 Travelling的阅读模块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画出Kitty的旅游路线图,并标注出每个景点的关键信息,有助于复述课文。教师可以呈现学生的思维导图,纠正错误的关键词,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更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四、巧妙设计问题,发展语言思维

教师要借助多层级、多类型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提升他们的语言思维。问题有识记性问题,这类问题较为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轻松地找到答案;有理解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比较、概括、分析,能准确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探寻本质;有预测类问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大胆猜测,能调动学生继续往下读的欲望;有分析类问题,主要训练学生将零散信息加以整合的能力;有综合性问题,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形成分析整合的能力;有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独特见解。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从基础类问题提起,再逐步过渡到问题的运用、分析、综合,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贴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及所有训练方面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问题要有趣味性、开放性,能让学生大胆表达、大胆评价、大胆质疑,能促进他们思维水平的提升,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提升授课的效果。

五、注重读后扮演,促进深度体验

教师要利用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情境化,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收获知识。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扮演角色,促进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模仿语音语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在此基础上诵读文本,有感情地朗诵,并可以融入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有创造性的表达。教师要深挖文本,创设情境,放手让学生展示,让他们在扮演活动中学习英语。

比如,在教授译林版七年级下册Unit 6 Outdoor fun的阅读模块时,教师让学生扮演Alice,根据文本内容加以想象,把Alice跟在小白兔后跳进洞中,以及进洞后的情节表演得惟妙惟肖,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还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六、结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快乐阅读的氛围,为学生留出阅读、思考、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产生批判性的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导图预测文本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