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宁夏公共体育场所服务优化
——以银川市、石嘴山市为例

2021-01-08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大众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同产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互联网与体育产业日益融合,在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同时,推动了传统公共体育服务向智能体育服务的转型,从而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体育服务,这对于公共体育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为响应中央国务院2019年8月提出的《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的战略目标和9月发布的《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第二十四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与体育产业服务的快速融合发展,大众对公共体育馆的服务的需求变大,由此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以银川为界,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北的城市为本文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得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现有公共体育馆的服务体系已无法与大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匹配,公共体育馆的服务面临着全新升级的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一)“互联网+”背景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现状

银川市拥有社区多功能运动场82 块,截至2019年4月,银川市三区安装健身路径9730 件,金凤区3301 件,兴庆区4000 件,西夏区2419 件;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共82 个,兴庆区34 个,金凤区24 个,西夏区24 个。与此同时,永宁县、灵武市、贺兰县体育馆各两个,室外运动跑道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各3 件,多功能运动场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各3 个。石嘴山市体育馆9 个,健身路径42 件,多功能场地20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体育场地建设情况如上述,总体上来说基本满足了大众休闲运动健身的需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现状

银川市、石嘴山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公共体育场所所提供的服务与大众需求之间存在着供需矛盾,随着社会进步,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健身慢慢成为大众所追捧的一种方式。大众对体育场地、体育服务的需求变大,大众希望多种渠道、全面的获得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但体育场所提供的体育服务比较单一,这与大众想要的方式背道而驰。

与此同时,体育场所内的线下指导、线上指导、预定体育场地和体育运动商品等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相对较少,大众不能全面便捷的去了解和获取体育文化知识。体育场馆对外公开场内情况的渠道比较单一,极大一部分场馆的场地预约与信息发布依旧采用的是传统媒体方式进行,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并未很好的体现。

二、“互联网+”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体育场馆场地利用率不高

经此次调查发现,部分场馆资源并未得到很好利用,大众使用体育场馆频率并不高。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虽然拥有大量场馆资源,但出于安全与管理的考虑,并不太想向社会居民开放,造成运动设施与场馆闲置;与此同时,一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在建立之初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大型体育赛事或竞技体育,赛后出于设施保护与管理考虑,使得大型场地利用率不高,大众没能得到赛后大型场馆运动健身的红利;同时,一部分场馆不具备向大众开放的条件,同样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场馆利用互联网供给的模式不能与时俱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宁夏各个体育场馆在公共体育信息服务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如微信公众号和电话预订等,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体育场馆提供信息的渠道还是以前固有的信息供给方式,由于科技的不断创新,大众的生活方式改变,现阶段大众大都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由此可见体育场馆应更新发布信息的平台,以适应社会大众的需求。二是体育场馆在公共体育信息化服务方面推广力度不够,在互联网平台使用频率过低、内容更新缓慢。

(三)信息发布渠道不集中,大众无法及时准确获取信息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在有发布信息渠道的场馆,几乎都是本身独立的一个信息渠道,没有跟其他场馆共用,大众不能很便捷的获取场馆信息,特别是给一些不太了解场馆信息的锻炼者带来了不便。同时,一部分大众本来休闲时间有限,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场地对外公开情况,导致这部分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降低,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缩短。

(四)大型体育场馆内专业指导人员服务较少

全民素质提高到同时,大众对体育锻炼知识的渴望也在逐步增加,大众想要更健康、更合理的锻炼方式。但是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极大一部分场馆内是没有体育专业人士指导的,这导致一部分运动者在进行一些不合理的运动姿势过程中受伤,特别是老迈的人,他们的身体是不允许一些不合理的运动姿势,但他本身不了解,在后续的运动过程中受伤,这与他参加体育锻炼的初衷相悖,导致下一次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降低。

三、“互联网+”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优化策略

(一)整合体育场地资源,提高场地利用效率

基于共享理论视角下,事业单位这些带有公共性质的体育资源对社会居民开放比例明显不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制约事业单位场馆对大众开放要面对的问题,即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场地器材的维护、管理人才的运营等问题[1]。可以通过购买保险及锻炼者与场馆签署责权划分协议等手段解决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风险问题;同时事业单位的场馆可依据解决对社会大众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场地维护、保养等费用,向政府机构申请经济补贴;同时地方政府要发动场馆的管理部门解决向社会大众开放过程中所出现的管理问题。再者,管理场地的部门则根据场馆是公共资源的性质,对场馆内部的部分项目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方式可解决事业单位的场馆不愿开放、不敢开放的问题,从而很好的解决了大众身边的可利用的体育资源。

(二)升级体育场馆信息发布渠道

科技发展的时代,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应与时俱进,升级本身的网络运营,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场馆还是利用传统媒体方式,这给很多锻炼者带来了不便。因此,为以后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场馆应升级自己线上服务渠道,如入驻各类短视频平台或者网商平台;同时增加各种健康运动方式的信息发布,满足了大众对健康运动需求,促进大众更合理的去运动。通过“线上”提供的信息满足“线下”大众的体育服务需求。“互联网+”体育公共服务对于传统体育公众服务是改革的趋势,也是当前解决现存问题的便捷方式,是让参与者更科学合理的进行健身运动,让体育公共服务更好的实现实时性和有效性[2]。

(三)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完善、集中的信息发布与回收渠道

政府出台税收、土地等扶持政策,并且明确其政策具体的实施办法,同时为满足社会大众对多元化、多样化的体育服务需求[3],由政府机构建立长效的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在本门户网站上开出一个便民窗口,在此窗口,场馆服务可以在此发布一些场内运动时间与收费标准等信息[4];同时市民也可以在此提出需求,便于场馆改进。

(四)增加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志愿服务岗位

在调查众多场馆后发现很多都很少有场内指导,线上指导几乎没有。与此同时学校大学生的实践机会也很少,可以考虑在一定日期,选择一部分在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线下指导,场馆可在政府所提供的窗口进行人才信息发布,在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在此处报名参见。这样既增加大学生在校的实践机会,同时也服务了大众。

四、结语

互联网快速发展,促进各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快速融合,也对当前的公共体育场馆提供的服务产生巨大的影响,政府机构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公共体育场馆提供的服务进行推广,同时也加强对居民体育文化的培养与熏陶,将居民的体育服务需求数据化,以此来完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互联网形势下的重塑和优化。互联网的参与,能够达到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度,加快政府转变职能,充分利用市场职能的目标[5]。当下的公共体育体系应借助新媒体的科学技术、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公共体育进行报道,从正面去引导居民,树立一个全新的、正确的、健康的体育文化价值观。营造一个全民积极参与健身的体育文化氛围,从而推动全国公共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大众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