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龙:生态立县结硕果

2021-01-07刘玲

新西部 2021年12期
关键词:黄龙生态

刘玲

黄龙县是陕北黄土高原最南端的一颗“绿色明珠”,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

这里四季蓝天、白云掩映,全年空气优良天数高达320天以上,空气综合指数排名稳居陕北首位。

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7%,林草覆盖率达到92%,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可达到15000-18000个/立方厘米,是令人憧憬的“天然氧吧”。

这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也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

近年来,黄龙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依托生态优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青山绿水是人民群众向往和追求幸福生活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国家环保部原核安全总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对黄龙的评价是:“黄龙是延安绿水青山的一面镜子,是我国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那么,在这面镜子背后,黄龙人到底付出了多少艰辛,又获得了多少回报呢?

践行“两山”理论 守住生态底色

在黄龙县瓦子街镇偏石村,放眼望去,一个整洁清新、繁荣和谐、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呈现眼前。干净整洁的路面、精致别雅的民俗小院、路边点缀着各种花苗,如同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瓦子街镇紧紧围绕“保护”和“发展”两大主题,充分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优越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相结合,着力打造生态特色村、传统文化村,让传统与现代对话、历史与时代同辉,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书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黄龙人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资源环境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準入负面清单,做到全民全业护生态、监督监管全覆盖、执法执纪零容忍。

为了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落到实处,黄龙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制定生态环保相关举措的常态机制。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延安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文件精神,县长与主管副县长签订目标责任书,主管副县长与各乡镇、各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在具体管理中,黄龙县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管护相结合,将年终考核和日常督查相结合,将执纪问责与落实“三项机制”相结合,实行“月通报、季点评、年奖惩”和“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制定印发了《关于成立黄龙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的通知》《黄龙县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的通知》《黄龙县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加大对违规违纪人员责任追究力度,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了生态建设和保护从“软约束”向“硬指标”转变,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黄龙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发展壮大生态经济,持续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化联防联控 做好污染防治

黄龙县纯净的空气,被人们戏称为可以装袋“售卖”的东西。明媚的“黄龙蓝”,已经成为这座生态小城最耀眼的底色。

为“擦亮”蓝天,黄龙县严格按照省市“治污降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工作部署要求,积极制定并印发了《黄龙县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各年度空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全面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项工作。紧盯PM10、PM2.5等空气主要污染源,扎实推进民用散煤、锅炉燃煤、施工扬尘、拆迁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污染防治,保证了县域空气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黄龙县还制定印发了《黄龙县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方案》《黄龙县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实施方案》,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完成辖区30家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餐饮企业整治,对所有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餐饮企业定期开展清洗、维护、建立台账,确保达标排放;落实了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治理主体责任,逐步淘汰更新道路清扫设备,严格控制道路扬尘污染;及时处置大气污染投诉,积极营造维护良好空气环境的社会氛围。2020年,黄龙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1天,综合指数位居陕北第一。

黄龙县素有“黄河绿洲”之美誉,境内有石堡河、澽水河、仕望河和仙姑河等河流,年均水资源量1.55亿立方米,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为周边宜川、洛川、韩城、澄城、合阳、白水等市县近200万人口提供饮用和灌溉用水,是陕西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区。

为了打好碧水保卫战,黄龙县将水污染防治作为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十三五”期间,黄龙县取缔居民排污口125个,建成投用乡镇污水处理站13处,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深入推进“河长制”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政策,完成澽水河流域河道综合治理、城市防洪排涝二期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厂室外配套、雨污分流三期项目,全年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

围绕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总体要求,黄龙县严格落实《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延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黄龙县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四张)清单》等文件精神,按照“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重点突破、防治结合”的原则,紧盯县域内各出境断面及支流断面水质达标目标,通过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黑臭水体防治、农村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治理工程,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在城区车站门口至敬老院后门、覆盖桥至窑洞宾馆门口新铺设污水管网3.3公里,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11.18公里,覆盖率达到96%。全县入河排污口共15处,其中规模以上排污口1处为县城污水处理厂出口,12处为乡镇污水处理站,2处为医院(县医院、中医院污水处理之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15处全部纳入监测管理范围,监测情况全部达标。

黄龙县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科学治理”的思路,严控新增土壤污染,持续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今年以来,以耕地土壤环境保护为重点,健全完善固体废物转移交接记录制度,落实转运过程污染防治措施。控制化肥农药污染,实施高山冷凉菜项目,补贴有机肥2462吨,补贴复合肥202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依托垃圾银行,建立废弃农膜回收点47个,农膜回收站7个;购置地膜回收机2台,打包机2台。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实施城乡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购置垃圾清运车2台,吸粪车25台。4家医疗机构均能按要求规范转移医疗危险废物;辖区天然气开发开采企业清洁文明井场建成率100%。

黄龙县坚持在“源头治理、工程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上下功夫,通过抓重点、盯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坚定不移走大生态、大环保、大发展的绿色道路,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荣誉。

围绕绿色发展 壮大“三大动能”

近年来,黄龙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着力壮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动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产业生态化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是生态农业更加“高质效”。围绕“4+X”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后整理,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规模分别达到11.8万亩、28万亩、9.2万箱、2万亩,高山冷凉蔬菜、食用菌、大闸蟹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建成4.0选果线4条、冷气库4.3万吨、标准化蜂场36个、中药材基地4个。新增家庭农场12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64个,47个村集體经济组织持续发展壮大。

二是生态工业跑出“加速度”。把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强县富县的重要突破口,加速光伏、风电项目建设,新能源总装机容量511.6MW,“十四五”末将达到3000MW,生物质能推广试点有序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功能更趋完善,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明显,正能生猪养殖、有机肥厂等项目建成运营。

三是生态旅游呈现“新热度”。以打造“慢城黄龙”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着力构建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突出生态旅游引领性地位,形成了以城区为核心,以黄龙山国家4A级景区和澽水源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支撑,以树顶漫步、锦绣黄龙、白马滩漂流等景点和偏石、梁家河、圪崂等旅游乡村为补充的全域旅游基本框架。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99.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亿元。

黄龙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始终坚持“零污染”和对污染“零容忍”的态度,将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前置条件,严把项目准入关,有争有招、有舍有弃,坚决堵住污染“源头”。

三岔镇生物有机肥厂位于三岔镇三岔村李家河组,是黄龙县委、县政府2019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从2020年12月起,该厂将打捆处理后的秸秆用于制作有机肥料,并对农户果园里的树枝、树叶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这种既环保又经济的处理方式深得村民称赞。

黄龙县崾崄乡白城桥村是“肤施龙蟹”的优生养殖基地,远近闻名。白城桥村森林覆盖率达93%以上,仙姑河穿境而过,河水清澈甜美,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肤施龙蟹”个个体大味美、肉质鲜嫩,成为黄龙生态良好与经济发展双赢的一个范本。2020年,黄龙县获得中华好蟹标准化养殖基地称号。

“黄龙蜂蜜”“黄龙核桃”也是黄龙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黄龙县出台了一系列生产标准,并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将标准化、生态化、品牌化理念渗透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加快提升产品品质,着力打造品牌“地标”、活力“地标”,助推区域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如今,在生态黄龙,成群褐马鸡穿越山林间觅食,“鸟中熊猫”黑鹳翩然在石堡川河嬉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享受着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舒适与安逸。

坚持生态赋能 绘就美丽新城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黄龙县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宝贵经验,比如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政议事、目标考核、干部任用、责任追究等制度;打造以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两翼的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了以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为主导,以蔬菜、大闸蟹、羊肚菌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延安市首个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力电站在黄龙并网发电;获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省级初验,初步形成了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

乘风破浪会有时。“十四五”期间,黄龙县将以污染防治为突破,坚持生态赋能,激发高质效产业新活力。认真落实“一县一策”部署,以生态引领农业增效,以生态助力工业扩容,以生态促进旅游升级,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破三次产业界限,全力促进产业融合。

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为契机,黄龙县将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和建筑垃圾、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强化石堡河、澽水河、仕望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和公寨沟水库、尧门河水库水源地保护,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年均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

通过构建三次产业全方位支撑的绿色生态经济体系,黄龙县将积极创建国家“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新能源建设示范县、绿色有机农业基地,实现对外交通、全域旅游“双突破”,生态建设、绿色能源、乡村振兴“三领先”,综合实力、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四提升”,推动美丽富裕新黄龙迈上更高水平。

猜你喜欢

黄龙生态
等价转化
雪舞黄龙
美丽的“人间瑶池”:黄龙
出去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川主寺至黄龙道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