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三秦英烈红色基因对青少年 培根铸魂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2021-01-07王治傅清音

新西部 2021年12期
关键词:铸魂培根教育者

王治 傅清音

新时代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青少年中传承红色基因就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命脉,然而青少年培根铸魂教育也面临着传承内容和传承方式等的问题和挑战。三秦英烈红色基因闪耀着“信仰至上、对党忠诚、报国为民、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辉,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供给。挖掘提炼三秦英烈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运用新的形式从前提基础、主要阵地和坚强后盾三个维度为青少年培根铸魂,使青少年从三秦英烈红色基因中汲取理想信念精神力量,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的希望在青少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少年。新时代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英烈红色基因中汲取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才能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就变了质。”然而,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网络文化的冲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以及教育者、教育体系、家庭教育的现实局限性,给青少年崇尚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认识为青少年培根铸魂、以什么内容为青少年培根铸魂、用什么方法为青少年培根铸魂都亟待研究。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重点调研和调查问卷这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通过1070份有效问卷收集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探赜发微、深入研究用三秦英烈红色基因实现为青少年培根铸魂。

为青少年培根铸魂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命脉

对英雄崇拜可以造就出英雄来。在青少年中传承英烈红色基因就是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命脉,传承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密码和精神内核,就是赓续血脉、培根铸魂。

1、培根铸魂能够滋养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

青少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新时代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英烈红色基因中汲取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才能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才能在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将理想信念贯彻始终,并且转化成服务他人、社会、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动力,才能坚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2、培根铸魂能够提升青少年向上向善的道德境界

广大青少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朝气蓬勃、富有思想的青少年,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新时代青少年以英烈为参照,学习他们基因中崇高的道德品格,能够提升向上向善的道德境界,成为新时代道德风尚引领者。

3、培根铸魂能够激励青少年报国为民的爱国情怀

当社会中的个体饱含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具有对祖国的深刻认知,他必定会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报国为民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在青少年的教育活动中,以英烈为榜样,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中的爱国情怀,必将使新时代青少年把爱国情怀化为爱国之行,与党和全国人民戮力同心,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4、培根铸魂能够强化青少年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

青少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切实做到为自身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担责。以英烈为参照,传承他们基因中的责任担当精神,新时代青少年定将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开创者和奉献者,同全国人民一道,切实担负起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重任。

青少年的培根铸魂教育还面临挑战

当前,在青少年崇尚英烈人物、学习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等教育方面,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和努力,用英烈精神引领社会价值取向,英烈红色基因的教育、引领、示范、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但是,青少年培根铸魂教育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如青少年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在崇尚英烈方面还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社会上有关英烈的出版物严重匮乏;青少年甚至教师不能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去看待英烈红色基因的传承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反思、探索,就无法做到积极创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综合上述,青少年培根铸魂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认知存在局限

教育者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骨干力量,言谈举止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当前,国内某些学者一味沿用西方的文化价值,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和话语表达奉为金科玉律,导致红色基因被边缘化、空心化、标签化、碎片化;部分教育者政治信仰迷茫,职业信念不坚定,道德诚信缺失,出现倦怠现象;少数教育者甚至甘做国外敌对势力的“提线木偶”。如,2020年6月湖北大学对其校教师梁某因在社交网络平台多次发布、转发“涉日”“涉港”错误言论,给予开除党籍等处分;又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退休教师蔡某,发表有严重政治问题和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论,2020年8月被开除党籍。某些教育者言行已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严重冲击和危害。在问卷调查中,青少年共651人,能够正确回答歌曲《英雄赞歌》赞颂的是抗美援朝战争英烈的232人,正确率仅为35.64%,明显低于全部问卷的正确率45.98%,这体现了青少年培根铸魂教育的一定局限性。

2、教育体系尚有缺陷

教育体系一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青少年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调查问卷也佐证了该情况,如,有83.87%的青少年表示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老师还补充讲述了其他的英雄事迹,72.96%的青少年表示学校内悬挂张贴英烈影像。但是,英烈精神红色基因文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导致英雄精神教育“悬空化”“空洞化”甚至“虚无化”。如,调查问卷中青少年能够列举出来的与陕西有关英烈主要为杨虎城、刘志丹和谢子长,显示出青少年对其他更多的英烈是比较陌生的。

3、家庭教育比较薄弱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英烈红色基因传承,家庭中的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是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家庭教育还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家长自身素养发展不到位,对青少年了解英烈事迹贡献度较低;家长教育目的功利化,对英烈精神传承缺乏情感认同;家庭教育单向化,英烈精神传承效果差。问卷调查中,81.26%的青少年被访者从不或者偶尔和家人讨论过英烈,也反映出英烈红色基因在家庭教育中还比较薄弱。

要破解以上问题和挑战,需要注入强大的紅色基因,使得教育者、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为青少年培根铸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三秦英烈红色基因是培根铸魂的有效滋养

三秦英烈红色基因孕育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革命史、探索史和英雄史中,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光辉历史、优秀传统、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供给,闪耀着“信仰至上、对党忠诚、报国为民、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辉,与生俱来且生生不息。在当代,三秦英烈已经成为理想信念的标识和化身,他们基因中所展现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至今仍然具有磅礴之力,能够滋养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力量、道德境界、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1、信仰至上是三秦英烈红色基因的灵魂

陕西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更是一块被烈士鲜血浸染过的红色热土。近代以来,这里发生过许多镌刻史册的伟大革命事件: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旬邑起义,开创了西北地区武装夺取政权的先声;中心在三原的渭北革命根据地,中心在照金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心在安定、绥德、清涧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这些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使红色火种成为燎原之势;陕甘革命根据地是由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形成的,是惟一保存完整的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就落脚在这里、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从这里出发;党中央、毛泽东在延安的十三年,光耀千古的延安精神由此孕育诞生了……在这一光辉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三秦儿女前赴后继,投入到一场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斗争之中,正是怀着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用生命换取胜利、用鲜血书写忠诚,他们的形象灿若星辰,他们的精神气若长虹,他们的故事感天动地。

2、对党忠诚是三秦英烈红色基因的要求

党员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使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成为我们党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障。在我们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三秦英烈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事业,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捍卫国家政权、维护国家安全、维持政治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先后有11万三秦儿女为党、为国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7812名。“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正是这无数的英雄先烈,以一片对党的忠诚丹心,构筑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成为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3、报国为民是三秦英烈红色基因的目的

从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共产主义至上,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谢子长在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相继失败后,在艰难的困境面前,反复告诫部队官兵,作为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一定要时刻关心爱护老百姓,给群众办好事,这就是革命的目的。张思德是三秦英烈中为人民服务的代表。毛泽东在为张思德的追悼大会上,做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其中就提到了张思德同志的死重于泰山,因为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4、勇于牺牲是三秦英烈红色基因的表现

在革命战争年代,三秦儿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舍生取义、奋不顾身,忠诚于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牺牲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担当、人民担当和人类担当。这种弥足珍贵的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精神,在三秦英烈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陕西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不完全统计,陕甘宁边区因为有3万多名青少年参加八路军,所以号称“八路军的出生地”。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三秦儿女付出了巨大代价,仅牺牲的陕籍抗战英烈就有数十万人,有万余人遭日军飞机轰炸致死致伤。为新中国奋斗到底的四八烈士中,王若飞、叶挺都曾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坐过五年以上的牢狱。王若飞在狱中曾写下感人至深的革命宣言,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为劳苦大众勇于牺牲、无所畏惧的崇高品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叶挺在他创作的《囚歌》中,高喊在烈火与热血中永生,同样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伟大精神。为革命牺牲是他们共同的心愿,他们毫无遗憾,最终他们为国家的和平与民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三秦儿女不怕牺牲,为党、为国继续奋斗。例如抗美援朝时陕西汉中2100多人加入志愿军,803人牺牲;20世纪80年代为抢救掏粪老人而牺牲的张华烈士、为抢救落水儿童而献身的女英雄邵小利烈士;近年来在部队执行任务不幸牺牲的陕西籍英雄雷军潮烈士、任永涛烈士;牺牲在消防一线的陕西籍英雄高继垲烈士、张向博烈士、王建烈士……在岁月冲刷中,三秦英烈伟业依旧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时代变迁中,三秦英烈精神不断彰显着永恒的价值。

5、艰苦奋斗是三秦英烈红色基因的传家宝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多年历程中,最能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时期就是延安时期。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生活条件十分艰难。1939年起,陕甘宁边区为了解决物质生活的困难,而且既坚持抗战又不加重群众的负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耳熟能详的地方民歌如《二月里来》《生产大合唱》《南泥湾》等都反映了当时的艰苦奋斗景象。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开进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他们仅仅依靠自己的双手,就将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了五谷丰登的米粮川。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红军大学是这样一副场景:“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

用三秦英烈红色基因为青少年培根铸魂的系统性方式

挖掘提炼了三秦英烈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就需要运用新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地开展培根铸魂。本文从前提基础、主要阵地和坚强后盾三个维度提出用三秦英烈红色基因为青少年培根铸魂的系统性方式。

1、前提基础:形成崇尚英烈精神的共同价值认知

三秦英烈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传承,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崇尚英烈精神具有共同的价值认知。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要通过广泛吸收来自外界的相关知识、注重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深化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条路径完成。

一是大力推进三秦英烈学术研究。从时间维度看,学术界对三秦英烈学术研究还不够。在“中国知网”搜索关于三秦英烈的学术研究成果,可以看出,1979-2020年的四十一年来,只有十二个年份有相关的研究,而研究数量最多的1979年和2015年也仅有三项。陕西作为长征的落脚点、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学术界对三秦英烈的研究仍显不足,与陕西的历史地位和功绩不相符。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三秦英烈红色资源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三秦英烈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得到良好传承,需要继续加强三秦英烈学术的研究,发挥三秦英烈学术研究对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传承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是鼓励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三秦英烈事迹。教育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育者学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效果。由于大部分青少年对三秦英烈的历史一开始是比较陌生的,如果教育者本身对所讲授的内容不了解、不熟悉或者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错误,势必引起青少年的错误理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育者要做好三秦英烈红色基因传播者角色,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角色必须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因此,要想有效地在青少年中传承三秦英烈红色基因,就要鼓励广大教育者先于青少年学习陕西革命史、理解三秦英烈事迹和精神。

三是增强自身看齐意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英雄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喜欢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而且通过调查可知,青少年更加崇尚时代楷模、革命先辈和民族英雄,95.08%的青少年认为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可以成为英雄。因此,经常介绍一些先进的典型,宣讲模范人物的事迹,尤其是注重身边英雄榜样作用,发掘身边的英雄故事,能给青少年确立一个看齐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不仅能够影响青少年眼前的学习,还能指引青少年树立长远的志向,让他们通过与“参照物”比较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自觉地改正。

2、主要阵地:构建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

三秦英烈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培根铸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明确传承教育的内容体系,还要注重建构课程教材体系、教育管理体系、教育实践体系、师资培训体系、教育科研体系、人才预测体系、经费筹措体系等。这些体系的建立将唤醒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主体意识,培养青少年自我教育的能力,使青少年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烈红色基因传承活动中去。

一是编写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三秦英烈事迹课本。因为要使青少年从三秦英烈红色基因中得到精神上的陶冶,首先要将三秦英烈的事迹和精神这些红色文化知识用更加简明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提高三秦英烈红色基因的亲和力。当前介绍三秦英烈的著作主要是专业性的学术成果,这些著作大部分带有编写时的时代烙印,与当代青少年的阅读口味有偏差,不便于在青少年中推广。而且这些著作中介绍英烈生平的多,挖掘英烈精神内核总结升华的少。因此,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以现有的资料为底本,可着力编写一些图文并茂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三秦英烈事迹与精神简明读本。

二是改进教学方式,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当前不少学校课堂中的英烈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依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学生在被动学习的状况下,兴趣不能被充分激活,主观能动性不能被充分调动,学习的效果与期望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等的教学手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三是丰富青少年三秦英烈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少年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够让青少年所学的知识在一个个客观真实的历史遗存和红色实物面前得到真实性检验,让青少年头脑中的“可能是那样”变成“的确是那样”。三秦英烈红色资源的社会实践是一种贴近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实际的教学方式,能够让青少年在其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至上、对党忠诚、报国为民、勇于牺牲和艰苦奋斗,能够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青少年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3、坚强后盾:推进家庭教育的进一步优化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起点,英雄观的形成也孕育其中。因此,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教家风,对青少年学習英烈精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至关重要。

一是将英雄精神融入家庭教育,深化青少年认同感。英烈精神是家庭风尚的重要内容,将英烈精神融入家庭教育,家长要不断深化对英雄精神的认同,提升自身素养,既要主动加强对英雄精神的认知,又要将英烈精神中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义利观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融入自家家风建设中,引导青少年对英烈的认同。

二是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交流,树立其正确价值观。家庭教育中,沟通交流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环节,父母教育青少年的基本形式就是谈话。然而调研中,被访者表示从不或者偶尔与家人们讨论过英烈的为851人,占全部被访者的79.53%。这表明家庭沟通还不到位,这样家庭就不能在孩子困惑时给予答案、迷茫时加以引导。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转变固有的知识本位观念、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沟通等方式,消解青少年的抵触心理,达到共同进步,充分发挥英烈精神的育人功能。

三是注重对青少年的行为示范,促进日常行为养成。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和终身性,如果家长以崇敬的态度,学习的姿态对待英烈,那么青少年内心必然对英烈是崇敬的。所以家庭促成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养成,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日常交流中表达出对英烈的尊重和维护,在谈及当下的英烈事迹时,给予褒扬和赞赏。在接触到一些诋毁英烈的现象时,要义正言辞地给予批评;另一方面注重自己的行为导向,为青少年购买有关英烈的学习书籍,选取表达英烈精神的电影同青少年一同观看或是到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旅游基地等场所,同其探讨交流英烈故事,以实际行动鼓励青少年学习英雄文化。

作者简介

王 治 西北政法大学,高级工程师

傅清音 西安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铸魂培根教育者
品读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在“铸魂”育人活动中践行家国精神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结合产业政策推进国产软件“铸魂”工程
多措并举做好新形势下“铸魂”工作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