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网络口碑的涟漪效应分析*
——基于《大江大河》的微博数据

2021-01-07姜照君孙吴优

艺术百家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江传播者涟漪

姜照君,孙吴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作为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旋律电视剧《大江大河》,于2018年12月10日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双台播出,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此剧在北京卫视开播首日便获得收视榜单冠军,在播期间网播量连续15天位列同时段电视剧收视率的榜单第一,长居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三家播出平台热度第一,上线8日累计网播量5.2亿,1万多豆瓣用户对该剧进行了评价,豆瓣评分8.9,成为2018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大型当代题材电视剧。纵观2018年已播完的14部献礼剧,仅有3部豆瓣评分超过7.0,大多数都处于口碑扑街的状态[1],而《大江大河》无论在收视率、话题量、网播量、主创影响力,还是网络口碑方面,都展现出了绝对的优势。《大江大河》的剧情聚焦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经历,不仅成功引起了中老年人的共鸣,而且广泛调动了年轻人的参与热情,获得了众多新媒体大V的支持,霸榜微博电视剧话题榜单前三,持续成为微博一周电视剧全站短视频播放量冠军,剧集登上豆瓣热搜、贴吧热议,主话题#大江大河#阅读量达28亿,讨论量765.9万,热搜数量达28次。[2]究竟是哪些因素推波助澜使得《大江大河》微博口碑广受关注,进而导致网络口碑传播的涟漪不断扩大,有待学界进一步探究与思考。

鉴于此,本文以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微博口碑数据为案例,探究电视剧网络口碑的涟漪效应。《大江大河》于2018年12月10日首播,2019年1月4日收官。考虑到电视剧前期宣传可能带来的热度和播出后持续的讨论度,本文选取微博用户对《大江大河》微博口碑进行搜索、关注、评论和转发的高峰时段,即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16日。借助新浪微博的话题热门功能,使用北京大学开发的微博可视化分析软件PKUVIS,以日为单位,抓取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16日时段“大江大河”话题每日排行榜热度前五名的微博,累计抓取47天,共抓取235条初始微博。这些初始微博的转发量高达382万次,微博口碑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此外,考虑到调查对象主要是微博用户,为了考察作为网络口碑受传者的再传播意愿,本文还于2019年5月20日至5月27日期间,通过“问卷星”发放网络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09份,其中收看过《大江大河》的有效问卷为334份。

一、网络口碑的涟漪效应

口碑传播是一种古老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向其他人提供信息的行为。网络口碑是通过网络途径对信息进行口碑传播。口碑信息通过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而被多次复制和再次传播。美国传播学者哈特曼(Hartmann)提出口碑传播的涟漪效应,认为涟漪效应是指对群体施加影响以后,该影响在个体之间逐渐扩散,如同泛起的涟漪一样。[3]当信息传递给受者,有的受者停止传播,而另外一部分受者变为传者,将信息传递下去形成链式结构的口碑涟漪效应。黄敏学基于互联网的人际交流特点,发现病毒式人际信息传播能够产生放大式涟漪效应,并提出口碑扩散模型,认为在社区中,口碑传播链的宽度依赖于社区成员的多少,而传播链的长度依赖于具有再传播意愿的成员的多少,拥有再传播意愿的社区成员越多,传播链就会越长,口碑涟漪效应也就越大。[4]151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兴起,以新浪微博为首的社交媒体为网络口碑的传播提供了平台。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4.62亿,连续三年增长7000万+;微博垂直领域数量扩大至60个,月阅读量过百亿领域达32个;截至2018年11月,微博大V增至4.73万。[5]微博网络口碑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网络口碑,具有不同于传统网络口碑的特征,不仅拥有传统口碑的实时传输、带有个人的影响、对话的连续性、即时反馈选项等优势,而且网络口碑接收者是一个潜在的大群体,具有很强的再传播性。[6]童清艳采用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微博口碑数据,分析社会化媒体的涟漪效应,发现“口碑传播者”并非用户选择信息的关键因素,用户身份对社会化媒体中内容传播的影响也几乎为零,内容是用户选择与再传的主要原因。[7]随着微博月活跃用户和头部用户持续攀升,微博口碑的涟漪效应传播效果是否有所变化,亟需通过更新的微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本文拟从涟漪宽度、涟漪长度、涟漪声浪三个维度考察微博口碑的涟漪效应。

涟漪宽度,是指微博口碑传播的广度,是初始微博能够影响到“再传播”该口碑信息的受众的数量,在数据样本上体现为对初始微博的第1层转发数。

涟漪长度,是指微博口碑传播的深度,是初始微博能够被不断转发的层数。本文使用PKUVIS软件对样本初始微博进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微博的转发层数都停止于第4层,转发超过6层的微博数量非常少,因此,本文将初始微博的第2到4层的转发数作为涟漪长度。

涟漪声浪,是指涟漪效应整体效果,综合了涟漪长度和涟漪宽度。当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宽度很宽,但长度很短时,微博口碑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受众对信息的认可度高,但是受众的互动性以及分享的欲望不强烈。如果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长度很长,但是宽度较窄,则说明受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较高,再传播意愿比较强,积极从受传者转换为传播者,但是参与传播的受众范围较窄。本文选取初始微博的最终转发数和评论数进行测度。

二、网络口碑涟漪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霍夫兰(Hovland)将影响沟通成效和说服效果的因素划分为:信息传播主体(来源)因素、传播内容和信息传播客体(接受者)因素。[8]对于口碑传播而言,口碑发送者、口碑内容和口碑接受者则成为口碑传播的三大要素。本文亦将从微博口碑发送者、口碑内容信息、口碑受传者(既是接受者又是再次传播者)三个方面对影响网络口碑涟漪效应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网络口碑的初始微博发送者

微博是信息的集散地,在信息如此繁杂的地方,受众在选择接受信息的时候会考虑到口碑传播者的身份立场、实名制、专业性、影响力等因素。霍夫兰等学者在1953年就提出口碑传播者的可信度高、专业性强会对信息的扩散产生正向影响。后续很多学者的研究都采用口碑传播者专业性作为考察口碑传播和影响力的指标。随着微博、Twitter等社交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粉丝数(用户所拥有的粉丝数目越高,其影响力就越大)、回复数(包括用户得到的回复数量和发表回复的用户数量)以及转发数(包括转发次数和转发的用户数量),成为测度影响力的重要指标。[9]新浪微博鼓励用户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会涌现出一些意见领袖与网络大V,这些账号拥有巨大的粉丝群体,具有很强的传播影响力。这些意见领袖属于高级别用户,具有较高的关注度,是口碑信息二次传播和扩散的关键人物和重要中间节点。[10]结合微博的认证功能,本文将微博口碑传播者是否进行了身份认证作为可信度和专业度的标准,粉丝数作为传播能力的评判标准。

1.初始微博发送者的身份立场

考虑到制片方、演员和播出机构都是电视剧收视的利益相关者,本文将《大江大河》剧中的制片方、播出机构、演员及其工作室发布的微博都归为一类。《大江大河》微博口碑的传播者,还有观众以及对电视剧的制作、情节、演员演技等进行评价的第三方媒体机构。对这三类微博发送者发布的微博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制片方/播出机构/演员发布的初始微博数量最多,达到109条,占微博发布总数的46%。从总转发数来看,制片方/播出机构/演员发布的初始微博转发数最多,达到358330条;而且制片方/播出机构/演员发布微博的第2—4层转发数的占比33%,也高于观众与第三方媒体机构的第2—4层转发数占比。(表1)可见,电视剧的制片方与演员为了提高电视剧的收视率和点击率,纷纷开通官方微博,通过设置多元化的话题引导受众对微博进行转发评论,在观众和影视剧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从而在微博口碑传播过程中引发了更强的涟漪长度和涟漪声浪。播放电视剧的电视台和网播平台等媒体机构也积极利用微博平台对电视剧进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表1 不同口碑传播者的微博转发数及转发比例

新浪微博的宣传标语“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个人用户对于口碑信息的表达和传播意愿,也为口碑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捷渠道。从第1层的转发占比来看,观众第1层的转发占比79%,高于制片方第1层的转发占比66%,以及第三方媒体机构的第1层的转发占比67%,说明观众更乐于转发和评论其他观众的微博,观众的微博引发的涟漪宽度更强,能够扩大口碑传播的影响范围。

2.初始微博发送者的专业性

口碑传播者的专业性是口碑信息的传播者被受传者感受到的能够提供准确的、值得信赖的信息的能力。新浪微博对各领域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进行了加V认证,本文将是否加V作为传播者专业性的判断标准,提出假设1a:认证用户引起的微博口碑涟漪效应更强。

表2 不同专业身份的口碑传播者的微博转发数及转发比例

从表2中可以看到,认证用户发出的微博218条,占全部微博的93%,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本文选取的微博都是当日热度最高的微博,认证用户的微博总转发数499863条、第1层转发数335220条、第2—4层转发数158747条远远高于非认证用户的8241条总转发数、6136条第1层转发数、1977条第2—4层转发数,而且认证用户第2—4层转发数占比32%高于非认证用户的23%。可见,认证用户具有更强的涟漪长度和涟漪声浪。由于非认证用户的微博数和转发数的基数较小,非认证用户的第1层转发数占比74%相对较高,说明非认证用户能够扩大传播范围,引起一定的涟漪宽度。总的来看,认证用户具有更强的口碑传播效果。所以假设1a成立。

新浪微博将认证用户划分为蓝色认证V、黄色认证V和红色认证V。其中,蓝色认证V是指那些企业、机构、政府、媒体等的官方微博账号等机构认证。而黄色认证V和红色认证V均是个人认证,其中个人用户在粉丝量达到1万人以上,每月博文阅读数量超过1000万后,黄色V认证会自动升级为红色V认证。考虑到个人认证,尤其网络大V们活跃于网络空间,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b:个人认证用户引起的微博口碑涟漪效应更强。

《大江大河》的样本微博中,机构认证用户发出137条微博,个人认证用户仅发出81条微博,机构认证用户发出的微博数占全部样本微博的63%。但是,机构认证用户的微博总转发数、第1层转发数、第2—4层转发数,却远不及个人认证用户。从涟漪声浪来看,个人认证用户的总转发数287134条,机构认证用户的微博总转发数212729条,个人认证用户的微博总转发数是机构认证用户的1.3倍。而且个人认证用户的涟漪长度更长,个人认证用户第2—4层转发数111208条,远高于机构认证用户的47539条的第2—4层转发数,个人认证用户第2—4层转发数占比39%也高于机构认证用户的22%。虽然机构认证用户的第一层转发数161828条,低于个人认证用户的173392条,但是机构认证用户的第一层转发数占比76%高于个人认证用户的60%。(表3)机构认证用户的涟漪宽度更宽,而个人认证用户的微博引发的涟漪长度和涟漪声浪更强,假设1b成立。

表3 不同认证类型的口碑传播者的微博转发数及转发比例

可见,虽然机构认证用户积极发送微博口碑信息,但是个人认证用户的受众面更广,口碑受传者也更倾向于多次转发个人认证用户的微博口碑,受传者对于机构认证用户的互动性相对不高,再传播欲望相对较低。此外,相对于机构认证用户而言,《大江大河》的主演们一般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演员们的个人用户也会引发很强的涟漪效应。

3.初始微博发送者的影响力

微博用户在关注某位博主成为TA的粉丝之后才有可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口碑传播者所发送的口碑信息,粉丝越多,看到口碑信息的人数也就越多。本文235条微博样本数据是由107位博主发出,这些博主的粉丝数目高达4亿。《大江大河》的主演王凯微博ID为“王凯KKW”的用户认证为“演员”,拥有两千余万粉丝。本文将粉丝数作为衡量口碑传播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提出假设1c:口碑传播者的传播影响力愈强,微博口碑涟漪效应愈强。

为尽量消除水军对微博数据的影响,本文选取剔除水军和垃圾用户后的实际转发数量作为微博口碑转发量,将实际转发数量与评论数量相加作为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总效果。本文将样本数据的107位博主的粉丝数与涟漪宽度、涟漪长度、涟漪声浪输入软件SPSS 24分别进行双变量分析,发现口碑传播者的粉丝数与涟漪宽度、涟漪长度、涟漪声浪均显著正相关。微博账户的粉丝数与第1层转发数的显著正相关系数0.376,与第2—4层转发数的显著正相关系数0.255,与总转发数的显著正相关系数0.338(表4)。可见,口碑传播者拥有的粉丝数越多,粉丝中潜在的再传播者也就更多,参与微博转发的数量就越多,也就是说口碑传播者的传播影响力愈强,微博口碑涟漪宽度愈宽,涟漪长度愈长,涟漪声浪也愈强,假设1c成立。

不论是微博传播的哪个阶段,粉丝的数量都很重要。微博口碑经过无数个相互连接的节点进行传播,传播者发布微博后能够把信息传送给关注他的粉丝,粉丝在接受到信息之后可能会对该信息进行再次转发,粉丝的粉丝接受到信息后也可能再次转发,这样由点及面,逐渐形成传播效果不断扩大的涟漪效应。

表4 口碑传播者的传播影响力与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相关分析

(二)网络口碑的信息内容

微博口碑的信息内容包括微博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他们能够被受者搜索、浏览、转发、点赞和评论。不仅信息内容的趣味性能够对传播效果和扩散速度产生直接影响[11],而且口碑信息中的正面、负面、中立评价也影响着传播效果[12]。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微博口碑的偏向性评价与内容话题两个层面进行考察分析。

1.网络口碑的偏向性评价

口碑内容具有不同的偏向性,可以分为正面口碑、中性口碑和负面口碑。正面口碑是指人际交流中表达的是肯定的或者支持性的信息,负面口碑是指人际交流中表达的是否定性的或者反对性的[4]145。中性口碑是指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信息。负面口碑的影响力大于正面口碑和中性口碑[13],而且口碑受传者对于负面口碑的再传播意愿更高[14]。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a:不同偏向性评价对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影响不同。

本文按照偏向性对微博内容进行分类,将包含期待、喜欢、点赞等字样,以及包含爱你、点赞等EMOJI视觉情感符号的微博信息定义为正面口碑;将包含讨厌、垃圾、不好看等字样的微博信息定义为负面口碑;将两者都不包含的没有特定情感表达的微博信息定义为中性口碑。将不同偏向的口碑信息的第1层转发和第2—4层转发进行了统计,并计算它们占各自类别转发总数的比例。

表5 不同偏向性内容的微博转发数及转发比例

从表5中可以看到,中性口碑信息的微博数要远远大于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占据了微博总数的69%,而且中性口碑的总转发数434429条,是正面口碑与负面口碑信息总和的5倍多,也就是说中性口碑的涟漪总效果更强。但是,正面口碑信息的第1层转发数占比83%,远高于中性口碑和负面口碑,即微博正面口碑的涟漪宽度更宽。虽然正面口碑和中性口碑的数量要远远大于负面口碑,但是负面口碑往往比正面口碑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大江大河》作为2018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电视剧,好评如云,这也使得为数不多的差评格外备受关注,从第2—4层负面口碑的转发数占比来看,负面口碑38%高于中性口碑的34%和正面口碑的16%,也印证了受众对负面口碑的再传播意愿较强。假设2a成立,即不同偏向性评价对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影响不同。

2.网络口碑的话题内容

口碑信息的内容质量是口碑信息再传播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根据样本微博的不同话题内容,分为剧本性内容和衍生性内容,并提出假设2b:不同话题偏好对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影响不同。

本文将《大江大河》电视剧剧情的讨论归类为剧本性内容,对于演员、歌曲、服化道等内容的讨论归为衍生性内容。从表6中可以看到,在全部235条样本微博中,衍生性内容微博156条,占总数的67%,而剧本性内容微博仅79条。衍生性内容的第1层转发数172798条高于剧本性内容的147409条,而且衍生性内容的第1层转发数占总转发数的比重为71%,也高于剧本性内容的60%,也就是说衍生性内容具有更宽的涟漪宽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衍生性内容的微博数量是剧本性内容的近两倍,但是平均到每条微博信息,衍生性微博所引发的涟漪总效果和涟漪长度却不及剧本性内容。从总转发数来看,剧本性内容的总转发数244531条稍高于衍生性内容241237条,即剧本性微博所引发的涟漪总效果相对较强。假设2b成立,即不同话题偏好对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影响不同。

表6 剧本性内容与衍生性内容的微博转发数及转发比例

从《大江大河》的微博话题来看,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排行榜,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和转发。话题“萍萍走了”和“宋运萍下线”在同一天内接连登上热搜第一位和第三位,拥有4.2万讨论和1亿阅读量,“雷东宝在萍萍墓前痛哭”“宋运辉求婚”“大江大河虐”等话题下也都有万余条讨论。这些话题相关的微博都被大量搜索、转发和评论,使得话题一再登上热搜排行榜,涟漪效应的长度也不断增强。剧本性内容的第2—4层转发数占总转发数的比重为39%,远高于衍生性内容26%的占比,也说明剧本性微博内容所引发的涟漪长度更长。

(三)网络口碑的受传者

微博口碑具有很强的易复制性和再生性,它可以轻易地被“再传播”或“二次传播”[15]。在微博口碑的传播过程中,口碑受传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终信息接受者,他们既可以是微博口碑信息的接受者,也可能成为口碑信息的再传者。有再传播意愿的用户可以对微博口碑进行转发、评论或@其他用户,口碑信息的传播可能不止二次传播,甚至有三次、四次直到N次传播。考虑到男性和女性在社交网络的使用动机和具体行为方面存在差异[16],以及口碑受传者具有很大的搜寻和接受的主动性,他们的再传播意愿影响着网络口碑传播的深度与链条,本文将参与转发用户的性别、认证身份、再传播意愿作为衡量口碑受传者的自变量,考察其对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影响。

1.网络口碑受传者的性别差异

由于男性女性的性别差异,他们的兴趣偏好会有所不同。即便是讨论同一话题,男性和女性的侧重点也可能不同。本文提出假设3a:女性对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影响更大。

本文使用轨迹数据可视分析软件PKUVIS对微博数据进行抓取,剔除掉垃圾用户、水军、以及分组转发的用户数量,得出参与微博转发的真实用户数量,以及男女用户各自的数量。在参与《大江大河》微博口碑再传播的用户中,女性再传者高达36.5万人,占总数的74%,男性用户12.5万人,占总数的26%。女性用户在微博平台的再传播行为更为积极活跃,将近男性再传者的3倍,因此假设3a成立。

2.网络口碑受传者的专业性

涟漪效应的特点之一是受传者不仅是单纯的受众,涟漪效应传播过程中会有部分受传者成为信息的再传者。样本微博中拥有认证身份的受传者共有8.6万人,占总人数的17%。前文中已经验证了传播者的认证身份会对涟漪效应产生积极影响,那么受传者的认证身份是否会影响微博口碑的涟漪效应?本文依然采用认证身份作为衡量口碑受传者专业性的主要指标,提出假设3b:口碑受传者的专业性能够增强微博口碑的涟漪效应。

从表7中可以看到,口碑受传者的专业性与微博口碑的涟漪效应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是0.909。也就是说,那些具有认证身份的受传者,在转发微博信息时,更能够被其他受传者关注,甚至转发,因此微博口碑的涟漪效应也会更强。研究假设3b成立。

表7 口碑受传者的专业性与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相关分析

3.网络口碑受传者的再传播意愿

口碑受传者的再传播意愿决定了网络口碑涟漪效应的长度、宽度和整体规模。口碑受传者再传播意愿越强,口碑传播就越快,网络规模也就越大[17]。微博口碑受传者的转发意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对此采用在线调查工具“问卷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问卷509份,其中收看过《大江大河》的有效问卷334份。调查样本中,女性314位,占总数94%;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94位,占总数88%;19-30岁的年轻人255人,占总数76%。本文的调查样本基本符合新浪微博的用户特征,即18岁至30岁的用户占了微博用户总数的75%。[5]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在《大江大河》的收视方式上,205人选择了通过网播平台收看,占总数62%。

在五级量表的问卷调查中,本次调查发现“与剧情有共鸣、夸奖演员演技好、电视剧制作精良”的微博,以及网友们和身边朋友的热议,均会影响受众的转发意愿。其中,“与剧情有共鸣的微博”的得分最高,口碑受传者的再转发意愿最强。情绪表达是口碑受传者进行网络口碑再传播的重要动机之一,表达自身情绪想法并与他人分享口碑能够使口碑受传者感到快乐,心情愉悦。[18]电视剧《大江大河》作为一部年代剧,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剧情故事带给观众独特的试听感受,因此受众更愿意转发与剧情内容相关的微博口碑信息。

学者们普遍认为口碑受传者会出于社会交往的需求进行网络口碑传播。再传播网络口碑能够帮助口碑受传者缩短人际交往距离,寻找群体归属感,增强其社会联系。[19]口碑受传者还可以通过再传播来表达自我,获得自我认同。[20]本文的调查问卷也发现,受传者会受到“身边朋友们热议”“网友们热议”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要低于“与剧情有共鸣”“评论影视剧制作精良”“夸奖演员演技”。可见,微博口碑的口碑受传者具有相对独立的再转发意愿与行为,出于社交需要对微博口碑进行再传播是其原因之一,但尚不是主要原因。

三、结语

本文通过微博可视化分析软件PKUVIS,以电视剧《大江大河》的微博口碑数据为样本,抓取口碑累积转发量高达382万次的235条初始微博,借鉴涟漪效应模型,从初始微博的发送者、微博的信息内容、微博的受传者三个维度,考察影响网络口碑的涟漪效应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微博成为电视剧口碑发酵、转发,进而引发强大涟漪效应的重要网络平台。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电视剧的制片方/播出机构/演员等利益相关者积极营造微博口碑话题,能够产生较好的涟漪传播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受众在作出各种购买决策时会受到在线口碑的影响,大量的影视剧制作方和播出机构在新浪微博注册认证官方微博,积极策划和采取宣传行动来增加消费者对自己影视产品的关注和讨论。《大江大河》的播出机构也不例外,他们积极发布与《大江大河》相关的微博口碑信息。此外,电视剧的明星演员拥有广泛的粉丝群体,他们的微博口碑信息比普通观众的口碑信息更容易引发巨大的涟漪效应。也就是说,影视剧的制作方、播出机构以及明星演员加大在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宣传推广,能够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

第二,网络口碑发送者的认证身份比非认证身份对口碑的涟漪效应影响更大。可信度与专业性已成为受众转发微博口碑的重要考量因素,受众为了减少受虚假信息影响的风险,更倾向转发值得信赖的传播者发出的微博口碑信息。此外,在微博认证用户中,虽然机构认证用户发布了更多的初始微博,但是个人认证用户不论是微博口碑的涟漪宽度、涟漪长度还是涟漪声浪,均高于机构认证用户。也就是说,个人认证用户不仅口碑传播的范围更广,而且能够得到更多受传者再传播的青睐,而机构认证用户的互动性不高,受众的再传播欲望也不强烈。

第三,网络口碑发送者的传播影响力能够增强口碑的涟漪效应,成为用户参与微博口碑传播与再传播的重要因素。微博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集聚平台,不仅互动性强,而且不同于QQ空间、微信朋友圈,没有传播壁垒,只要微博用户有浏览的意向,就可以查看任意一条微博,而不会被拒之门外。因此网络口碑发送者的影响力即微博粉丝数量对微博口碑正向传播的涟漪效应十分显著。口碑发送者拥有的粉丝数越多,粉丝中潜在的再传播者可能越多,参与微博转发的数量也就越多。也就是说,口碑发送者的传播影响力愈强,微博口碑涟漪宽度愈宽,涟漪长度愈长,涟漪声浪也愈强,从而形成不断增强的涟漪效果。

第四,微博口碑的不同偏向性评价与话题内容对涟漪效应的影响不同。从偏向性评价来看,微博口碑的中性评价居多,但是正面评价的口碑信息对涟漪效应宽度的影响更大,更容易引起大多数群体的情感共鸣,而负面评价和中性评价的口碑信息的涟漪长度更长,更容易被不断关注与转发。从话题内容的偏好性来看,衍生性微博的数量更多,但剧本性微博引发的涟漪总效果更强。受众对于剧情的讨论热情更高,电视剧剧情能够引发受众的共鸣,对于剧情的讨论能调动用户参与互动的兴致,增强受众对影视剧的讨论热度与转发热情,从而使得传播的涟漪效应更强。近年来,电视剧制作方和一些粉丝受众在微博发布的电视剧精彩剧情的剪辑视频,通常会引发大量转发和评论,增强电视剧传播的涟漪效应。

第五,口碑受传者的性别、专业性与再传播意愿也成为影响微博口碑涟漪效应的重要因素。虽然现代社会性别标签越来越模糊,但是在电视剧《大江大河》微博用户中,女性用户远超过男性用户,成为微博口碑信息传播与再传播的主力军。如同值得信赖的口碑发送者更容易赢得其他微博用户的信任,口碑受传者的专业性与可信度也成为影响微博口碑“再传播”的重要因素。此外,口碑受传者既是微博信息的接受者,亦是信息的再传播者,“与剧情产生共鸣的微博”成为影响他们再传播意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而出于社交需要对微博口碑进行再传播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

猜你喜欢

大江传播者涟漪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涟漪
涟漪
百万雄师过大江
心中的大江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搞笑秀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大江和堤岸
探测时空中的涟漪——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