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童话故事书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

2021-01-07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沙塘中心小学杨宝珠

天津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小马想象课文

■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沙塘中心小学 杨宝珠

一、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有效增强学生对童话的喜爱程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干扰,部分教师遇到童话故事类课文时,通常简单地讲述故事内容,阐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虽然也涉及对主题的探究,但是不够深入,并没有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童话世界,导致他们的阅读兴趣不够浓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故事书主题阅读教学中应当做好新课导入工作,借助语言、问题或与之相关的动画等引出童话故事,有效增强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积极性,并顺利揭示童话故事的主题。

比如,在实施《乌鸦喝水》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小实验引入这一童话故事,事先准备好透明瓶子、水和小石子等材料,询问:“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子中的水升高?”学生自由交流,分享各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把小石子投放到透明瓶子中。学生能看到水位慢慢升高。教师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引发学生对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进入学习的状态。此外,教师还可示范朗读课文,指引学生一边观看课文插图一边认真倾听,注意语气与节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讲述乌鸦的什么事?使其边读边悟,分析乌鸦的内心活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这一道理。

二、巧妙设计阅读悬念,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与认知世界的基础,其还是同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其中的童话故事以幻想与想象为主,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关键素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童话故事书主题阅读教学中,应该结合文本内容与主题巧妙设计一些悬念,引领学生自由想象和猜测,使其发表各自的看法与见解,在不知不觉中体会童话故事主题,这样的做法既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如,以《小田鼠弗雷德里克》教学为例,该童话故事是根据绘本《田鼠阿佛》改编而成的,教师可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搭配问题:“冬天快到了,田鼠一家在做什么?你觉得弗雷德里克是一只怎样的田鼠?”。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文中语句“弗雷德里克,你是个诗人”,设计悬念:“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这个问题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寻找文中相关语句并反复阅读,总结弗雷德里克收集的东西,通过“半扶半放”的方式让他们产生怀疑,使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同学交流反馈,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阳光”的相关问题,找出有关语句并进行仔细阅读和揣摩,让他们懂得物质储存和精神储存是同样重要的。

三、感受童话故事含义,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童话故事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课文,除能帮助学生识记更多汉字与词语之外,还能让学生在体会童话故事主题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触动,使其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故事书主题阅读教学中,需要带领学生认真研究文本,使其全面认识童话故事的内容,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含义,强化其认知与感悟能力,为学生深入了解和领悟童话故事的主题奠定基础,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讲授《小马过河》过程中,教师可先出示小马过河的画面,引领学生产生疑问: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怎样过河?结果怎样?让他们自读课文,从起因、经过与结果三个方面概括,使其初步感知童话故事的主题。接着教师可指导学生细读文中对话部分,概括小马过河时先后遇到的两个问题:一条河挡住去路,不知道能否过去;老牛与松鼠说的话不同,不知道该听谁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第3与6自然段,让他们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理解“为难”一词的意思。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品读小马与老马的第一次对话以及与老牛、松鼠和老马的第二次对话,提醒学生注意阅读语气,体会小马的心情变化,让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的道理。

四、再现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理解主题

语文是一门具有典型实践性的科目,在童话故事书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他们喜欢展现自己和乐于表演的特征,带领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与表演的方式再现童话故事的情景,使其在实践中把握角色的心理状态,身临其境般地感悟和理解主题,促使学生深刻记忆文本。如,在《巨人的花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交流感受,提问:“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学生可能说出美丽、荒凉等答案,追问学生:“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丽?或很荒凉?”使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初步感悟主题。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将童话故事改编成剧本并表演出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巨人、小男孩和其他孩子的角色,并制作文中出现的道具,如花朵、绿树、“禁止入内”告示牌等。在课堂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巨人的花园还会有变化吗?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合理想象,知道花园会越来越美丽和热闹,使其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五、阅读写作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本身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阅读属于知识的输入环节,写作则是知识的输出环境。所以,对于小学语文童话故事书主题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阅读带领学生学习相应的汉语知识,帮助他们初步了解童话故事的主题,然后要求他们对童话故事进行改写或续写,或者围绕主题自己编创一则类似的童话故事,使其充分发挥个人想象能力,把童话故事描绘得更加完美,从而帮助他们提升整体学习成效。如,在《去年的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出示一幅树与鸟的图片,让学生大胆想象、猜测树与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他们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认为树与鸟的故事,使其打开想象空间。接着,在阅读环节,教师利用文本中的留白部分引领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其感受到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友谊,内心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让他们感悟到信守承诺的高尚与美好,知道童话故事的主题是“赞美友情”。此外,教师还可在写作环节中布置任务:鸟儿飞到南方以后可能经历哪些事情?请模仿课文编创一则《去年的鸟》的童话故事。通过这样的任务,教师可有效引导学生围绕“鸟的经历”编写童话,比如可以写小鸟在南方遇到的新朋友,或者写小鸟在南方时是如何思念树的,让他们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六、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童话故事书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把握好童话这一文学体裁的特殊性,结合文本特点精心制制订教学计划,全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哲理,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小马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骄傲的小马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
小马快快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